論:窮人思維

改革開放後,飯桌豐富了,有些人還是老習慣,不剩菜、不剩湯、不剩飯,結果臉圓了、肚鼓了,“三高”了。患病的突破口,就是最後粒米、一滴湯。節約下來的錢,不夠買藥的。

其實,有些節約就是浪費。比如坐飛機,尤其飛歐美的,普通艙折扣很大,提前半年,對摺以上,經濟實惠之謂也,是很多人的選擇。但這對於歲數比較大或身體欠佳者來說,坐經濟艙是有些風險的,“小於必然,大於或然;小於人人獎,大於安慰獎。”因為十幾小時坐著,血不斷地沉澱,飛機停下,一起身搶行李,血液回沖,腦顱毛細血管迸裂,絕非小概率事件。住醫院吧,因為自由行,沒買保險;又偏偏去了世界上醫療最貴的美國,結果呢?經濟艙不經濟。當然,你也可以不坐公務艙,但必須買保險,這樣,喪事可當喜事辦:“儂去美國旅遊,我到美國看病。”否則,自掏腰包!你住不起賓館,至少可以住得起醫院啊。

20世紀的90年代上海出現了商品房。早期商品房,五層樓,沒有電梯,躍層等於六樓。頂樓等於帳篷頂,常常滲水,據說是世界性問題。所以頂層最便宜,貪便宜買頂樓,結果天天爬樓梯,膝蓋壞了,到了退體,不敢下樓,因為下去上不來。結果呢,報紙不訂了,思想退化了,同齡朋友不敢登門拜訪(實際上不能登樓拜訪)。老同學聚、老同事聚,一概婉言謝絕:被社會拋棄了。偶爾紅白喜事不得不去,但無法交流,首先語速跟不上了,其次社會流行語聽不懂,上海方言:“戇棺材一隻”賺便宜賺來的惡果:置頂公寓,囚徒生活。

有位年長一輩的朋友,動遷分配到17萬元。他這輩子沒見過鉅款。2002年可以買一套內環內側、二室一廳的新村公房,放到現在,升值幾百萬。這位仁兄早年離婚,孩子跟了母親,他孑然一身,想得很美:將本金存在銀行,借房吃息,每天下午到浴德池潔把浴,順便修個腳,過上了食利階級的生活。沒幾年,租費不斷漲,家不斷搬,越搬樓越舊、越破、越小,最後我在老北站的矮房子裡見到他,進去找不到門,出來找不到路,只見他從窗子裡伸出頭,給我指路。

他的問題是:只看到眼下,沒有展望未來;只是老百姓思維,不是銀行家思維;只有經濟學思維,沒有金融學的思維。現代各國都是適度通貨膨脹,預期漲價,工廠就會積極招工、開工,更多的人有了工資,用來消費,促進生產,國家可以收稅,維持管理,這叫良性循環。所以,西方喜歡印錢賣國債,適度通脹是必然的。錢,可以複印,地皮無法複製。紙幣多了,房價高了。

常見富婆們坐著公務艙,到美國奧特萊斯買廉價過季產品。這好比吃剩菜,在星巴克裡吃大蒜,那還不如就在上海省下機票差價,買正品時令貨,相當於吃熱炒。說穿了,這幫富婆還是窮人思維一便宜是第一理由。可結果呢?古了便宜,卻買了垃圾。

要買過期貨,應該去澳大利亞,它的季節與中國相反,那裡冬天,是我們的夏天,於是服裝下架了,削價了,買好回到中國,過些日子正好夏天。這是窮人的門檻。倘若如此,我還是建議他們夏天去,大衣減價了,比買襯衣更合算,倘若裘皮大衣,差價可能賺來回機票了,那麼裘皮大衣當地毯也不心疼。

論:窮人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