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大王鄭淵潔你知道嗎?他給兒子上私塾,最後怎麼樣了?

很多人提起鄭淵潔這三個字,很有可能會第一時間反應到的,他是一位童話大王。的確,鄭淵潔在自己的事業道路上所創造的成功舉世聞名。

然而回歸家庭之後,鄭淵潔又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圍繞著鄭淵潔兩個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當下家庭也應該得到一些反思。比如說:鄭淵潔的兒子所接受的教育偏向於私塾類教育,鄭淵潔的女兒是中規中矩的學校式教育。

童話大王鄭淵潔你知道嗎?他給兒子上私塾,最後怎麼樣了?

兩個孩子所受教育接收方式的不同,所走向的人生方向也各有差異。

很多人提到鄭亞旗時可能會想到學渣二字。其實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並不是學渣,他只是相對而言不太適合學校的教育模式。

所以,當作為父親的鄭淵潔意識到兒子可能不適合學校教育時,果斷讓孩子放棄了上學校的選擇。

這和鄭淵潔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在鄭淵潔四年級的時候,因為作文令學校不滿意而被開除,當鄭淵潔的父親把他領回家之後,進行了親身教育,也就是偏向私塾類的教育。爸爸當老師,兒子做學生。

提到鄭淵潔的女兒鄭亞飛時,很多人想到的是學霸二字。鄭淵潔的女兒鄭亞飛在學校接受的教育過程當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所以,作為父親的鄭淵潔也沒有果斷讓女兒回到父親身旁接受私塾類教育。因為女兒自己就很喜歡學校的教育模式,所以在孩子能夠適應的前提之下,父親給足了女兒支持。

童話大王鄭淵潔你知道嗎?他給兒子上私塾,最後怎麼樣了?

所以,鄭亞飛在學校教育面前,不僅成績總排在前面,而且拿獎學金也總是榜上有名。

作為父親的鄭淵潔,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和喜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孩子在自己更偏愛的那條路上,一步步走向自己更喜歡的世界,所以孩子們長大之後似乎都走向了成功。

所以,從鄭淵潔這位父親的角度上,去看當下家庭應該思考的教育問題是:孩子的性格到底適合哪一條路?我們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性格偏向?

我們不能忘記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現在生活當中,很多孩子們在學校強制規定的家庭作業和學習內容面前,他們的學習模式更偏向於機械式的死記硬背,所以在孩子們的學習過程當中,自學二字似乎顯得更加渺小。

其實,給孩子們一個課題,去發散他們的分散性思維。甚至給他們一個空間,讓他們慢慢培養起自己的自學能力,都是不錯的教育內容。

在自學的過程當中,孩子慢慢培養起自律和自省的能力,也能夠幫助自己的成長。

家長不能忽略的是“因材施教”這4個字。

童話大王鄭淵潔你知道嗎?他給兒子上私塾,最後怎麼樣了?

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們成長的過程當中很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同一個班級的某位同學成績很優秀,而且不喜歡出門玩耍。可是自家的孩子卻喜歡出門玩,一天都不捨得回來寫作業。一回到家來就喜歡說些廢話,真是讓人頭疼。

其實愛說話的孩子,他們的思維能力可能更加發散,可以適當給他們去讀一些小故事。

因為,每個孩子身上的特性可能都不一樣,所以家長們不需要盲目的去進行同年人之間的對比。畢竟孩子之間的共性越來越多的話,那麼他們的個性色彩也會越來越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