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那個加入日籍,詆譭祖國的北大高材生,如今現狀如何?

古人言:“竊國者誅。”

中國乃是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禮儀之邦,同樣擁有著一顆其他國家難以匹敵的寬懷胸襟。但是,我國對於背叛國家,背信棄義之徒同樣不可容忍,若是發現,必將嚴格苛責。

但是,在十三年前,一位名為石平的北大高材生,在加入日籍後,卻大肆抨擊中國,如今現狀如何

石平:自幼便懷有遠大志向

石平本身四川成都人,他出生於平凡世家,卻懷有一番渴望建功立業的志向。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石平從小便嚴於律己

在別人玩鬧之時,石平在刻苦努力地讀書;在他人呼呼大睡之時,石平在仍然在挑燈夜戰,懸樑刺股。別人嘲笑石平過於死板,只會死讀書,但是石平對於這些風言風語毫不理會,只是一心沉醉在書籍的海洋之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打擾他。

13年前,那個加入日籍,詆譭祖國的北大高材生,如今現狀如何?

憑藉著自己的刻苦奮鬥,石平從小就成績優異,脫於眾人。在1980年,石平參加了高考,與如今的高考截然不同,那時的高考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想要在其中脫穎而出,更是難上加難,不亞於古時的科舉考試,有多少人學到連鬢斑白,都是為了能夠金榜題名

而石平自然不負眾望所歸,第一次參加高考便一舉奪魁,以極為優秀的成績被北大的哲學系所錄取,這個消息在當時更是轟動一時,要知道,能夠實現“寒門出貴子”的願望的人可是寥寥無幾,石平可謂是第一人,無疑受到他人的敬佩與追捧。

進入北大後,石平並未就此懈怠,反而愈加用功了起來。在別人

花天酒地時,石平在圖書館內刻苦攻讀;在別人沉溺於情愛之中時,石平在書籍中尋找真理;在別人肆意揮霍青春時,石平在攻克還未解決、困擾世人已久的項目。

功夫不負有心人,石平的努力換來了同等的回報,在1984年,石平以優異的成績從北京大學畢業。他本可以在國內覓得一份薪酬不菲,待遇良好的工作。

13年前,那個加入日籍,詆譭祖國的北大高材生,如今現狀如何?

但是石平並不希望因此停下自己學習的腳步,在1988年,石平選擇遠赴日本,增加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

石平:心智大變,抨擊中國

石平在日本留學之時,不知為何,他漸漸迷失了心智,被日本那虛無縹緲的語言和野心所迷惑了心智,竟然將自己的祖國拋擲腦後,開始一心為日本考慮。

在十三年前,石平正式加入了日籍,並更名為石平太郎。在此之前,石平就開始了自己抨擊中國,維護他國的背信棄義之舉:早在留學時期,石平便在論壇網站等網絡平臺上大肆宣揚中國製度的種種缺陷,反而大肆宣揚日本政府的種種舉動,言語裡無不充滿著誇日貶中的意思。

13年前,那個加入日籍,詆譭祖國的北大高材生,如今現狀如何?

每當有他人問起石平的國籍時,石平反倒用一種極其不屑地語氣陳述,自己早就不想當中國人了,如果自己能夠當機立斷地加入日本國籍,那麼自己一定死而無憾,他甚至認為如果自己生而就為一名日本人就好了。

與此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石平的心智並沒有因從愈發成熟,反而愈加糊塗起來。他完全忘記了祖國對於他的悉心栽培,為他提供了一切

價值不菲的資源,而石平一邊理所當然地接受祖國給予他的一切,一邊大肆批判中國,彷彿中國對他做過什麼十惡不赦的罪行一般。

欺人太甚的是,石平抨擊的對象不僅僅是中國,他更是將自己的同胞釘上了“恥辱柱”,他大肆宣揚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沒有禮貌的人種,並且誇讚日本人遵守法規,文明禮貌。並且,石平急於將自己與中國劃清界限,並且對於成為一名真正的日本人充滿了渴望。

石平的種種作為,無不讓中國以及華夏兒女們倍感心寒。明明是寄予厚望的北大高材生,如今卻是面目全非

石平:晚年淒涼,無人認可

在2007年,石平終於取得了他夢寐以求的日本國籍,但是,一切並未如他所設想的那般順利。原來,有不少神智清醒的日本人民並未聽信石平的一面之詞

13年前,那個加入日籍,詆譭祖國的北大高材生,如今現狀如何?

與之相對的是,他們更願意用自己的眼睛和感受來認識真正的中國人。如今交通發達,從日本來到中國並非難事,有不少日本國民跨越海洋,千里迢迢地來到中國。

但是他們難以置信,中國這個國家並非如石平所描述的那樣貧窮落後

,人民蠻不講理,反而中國人民熱情好客,國家治理更是人民安居樂業,一幅太平盛世的模樣。

於是,石平漸漸在日本失去了民心,儘管石平一再地嘗試抹黑中國,但是日本人民並非愚笨之人,而日本政府因為石平在早年時同樣發表過抵制日本的言論,日本政府將其視為隱形的定時炸彈,對其更是防備到底,從未真實信任過石平。

這讓石平不得不在政府和人民之間夾縫生存,漸漸的,石平如同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如今,這位北大的高材生只能在大學裡工作,所賺得薪資足夠維持生計,但是他的名聲在中國和日本兩地早已臭不可聞,沒有任何一個政府能夠對一位可以毫不留情出賣國家的人放下戒備。

13年前,那個加入日籍,詆譭祖國的北大高材生,如今現狀如何?

石平落得如今這個下場可謂是自作自受,我們從小便被教育要深愛自己的國家。面對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衝突之時,我們要首當其衝地選擇社會利益,因為如果沒有社會,那麼個人的價值就無法實現,為何三歲小兒都明白的道理,這位北大的高材生卻渾然不知?

再者,如果一個人連生他養他的國家都可以毫不留情的背叛,那麼又有誰敢於相信這個人是否會在某一天毫不留情地背叛自己,一個人如果沒有基本的忠誠,又有何人敢於將大業託付給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