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現“倒牛奶”現象:開發商壓力巨大,為何寧願破產也不降價?

樓市現“倒牛奶”現象:開發商壓力巨大,為何寧願破產也不降價?|幸福策評

一訊一評,解讀你關心的樓市動態:

01 樓市現“倒牛奶”現象:開發商壓力巨大,為何寧願破產也不降價?

去年底時,很多專家就直言預測,“2020年樓市或迎來顯著反彈”。有些專家更“好心”告誡購房者,“最好在3月份之前就實施購房計劃,把房子敲定”。 社科院、中科院兩權威部門甚至同時預測,2020年房價年均漲幅將不低於6%。原因一是調控已經歷3年長週期,按照很多專家的經驗,調控到了要逐漸退出的時候了;二是3月之後正趕上傳統的樓市“小陽春”爆發,購房需求會集中釋放,大城市房價很可能會被迅速拉高。

但人算不如天算,誰也想不到,一次“突發事件”竟然輕輕鬆鬆就把樓市給“擊垮”了——1月下旬到2月底,舉國隔離,無人看房買房,樓市徹底“熄火”,開發商售樓處、中介門店幾乎全部“暫停營業”,全國幾百個城市樓市成交數據都接近為零。3月之後雖然各地逐漸開始復工復產,但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帶看量、成交量也只恢復了往年的一半左右,3月二手房市場更是有121個城市房價下跌,四大一線城市均赫然在列。

樓市現“倒牛奶”現象:開發商壓力巨大,為何寧願破產也不降價?|幸福策評

幸福策評:開發商並非不想,而是不敢降價——降價未必比破產好

房地產迎來至暗時刻,開發商承受重壓,樓市風雨飄搖,房價搖搖欲墜。雖然從2月起,多地施以援手,截至目前全國累計有70城出臺新政“施救”樓市。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也都看到了,70城中有64城是出臺加快預售審核、延期繳納土拍保證金、放開落戶等意義不大的“紓困”政策,而真正動用了“刺激購房需求”、“刺激整體市場”的6座城市無一例外政策都遭遇了“被下架”。

種種信號顯示,開發商當前遇到的各種問題,只能通過自救的方式來解決。可是,截至目前,真正走“降價跑量”路子的房企並不多。據地產高層透露,只有極少數房企通過特價房、工抵房的方式在少量優惠賣房,90%的房企還是巋然不動。另一邊,人民法院公告往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有189家中小房企申請破產清算。這個破產量是2019年全年的1/3還多。

開發商們實際上已經壓力巨大,說白了隨時有破產倒閉風險,但他們仍然寧願破產也不降價。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怪類現象?

首先,開發商並非不想,而是不敢降價。“不敢”是建立在三方面原因:第一,中國購房者用戶習慣於“買漲不買跌”,降價賣房不僅得不償失,反而會弄巧成拙,引發拋售潮,對自己更不利;第二,降價賣房會招致老業主的“鬧事阻攔”;第三,中國80%的城市對房地產依賴度高,開發商主動降價賣房,看似利好購房者,但實際上利空當地房價,間接利空地價。

樓市現“倒牛奶”現象:開發商壓力巨大,為何寧願破產也不降價?|幸福策評

其次,降價未必比破產好。降價是個技術活,更不是某一個開發商的事,一座城市一個區域甚至是一個版塊,都可能有數家、數十家房企。降價未必能迅速回款,因為一旦降價行為發出,購房者的預期就會改變,本來還有買房打算的人也會暫停觀望,事實證明降價其實並不利於銷售。

很多人看完上述分析之後,可能對於開發商降價賣房徹底“死心”了,覺得房價不可能跌了。其實不然,開發商不敢降價賣房的理由確實耐人尋味,但是我們也要具體事件具體分析——“黑天鵝”對樓市的劇烈影響是我們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下,全國10萬+開發商日子都不好過,大房企勉強可以繼續支撐下去,但是中小房企想全身而退,幾乎不可能。

很多人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恆大、萬科、融創這樣的大開發商都開始通過降負債、降價、裁員的方式“過冬”,何況其它房企。基於此,今年某些資金問題突出的開發商想被收購,想找個安穩的下家,其實並不容易。連大開發商都自顧不暇了,哪還有資金和時間替中小開發商收拾爛攤子呢。

02 中央的這份文件,釋放重磅信號!這幾點對房地產影響大

重磅文件終於靴子落地。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這是中央關於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

《意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分類提出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個要素領域的改革方向和具體舉措,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其中,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都與房地產市場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

《意見》明確要素的範疇為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並從各要素共性出發,為從整體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明確了基本原則。

樓市現“倒牛奶”現象:開發商壓力巨大,為何寧願破產也不降價?|幸福策評

幸福策評:首提“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預計省會城市周邊房地產開發機會增大

《意見》明確指出,將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完善技術技能評價制度,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係等制約。

事實上,早在2019年12月,就提出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而此次政策新意在於,首次提出“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的概念,“經常居住地”將成為落戶的一個重要評判標準。

通俗來說,若某就業者在長三角A城市工作,後續又到長三角B城市,那麼在B城市落戶中,也可以把A城市的居住、社保等情況考慮進去,這樣在積分落戶方面就相對會降低要求。

樓市現“倒牛奶”現象:開發商壓力巨大,為何寧願破產也不降價?|幸福策評

業內人士嚴躍進分析認為,真正體現了大城市戶籍政策惠民的導向,預計後續此類城市的落戶政策改革後,相關居民也將享受更為寬鬆的購房條件,相關購房需求也容易被激活起來。

另一方面來看,此次政策明確要大力推進都市圈同城化建設,深入實施《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後續圍繞都市圈和核心城市,會形成更為明確的支持政策。

嚴躍進認為,“尤其是結合軌道交通建設等內容,後續對各類郊區將形成更好的發展條件。基於此,預計後續一些省會城市周邊的地產開發機會將增大”。

03 深圳樓市炒風再起,政府嚴打調控升級

一把“火”正在深圳樓市由西向東燃燒。節後復工復產以來,深圳樓市迅速回暖,3月二手房成交量超過8000套,活躍度恢復正常水平。伴隨著成交放量,一些炒作的現象重出江湖。

有的豪宅項目分多次入市,每次推出幾十套,起步價2000萬元,次次開盤次次日光;有的中介APP二手房掛盤價“天天向上”,多的一夜間上漲100多萬元;有的新盤一套1000多萬元的房子要收百萬元“喝茶費”,有人調侃:茶葉越來越便宜,“喝茶費”越來越貴……

深圳相關政府部門為此連續發佈通告,嚴禁哄抬房價,嚴打“喝茶費”。專家指出,現階段行情主要是受外部金融環境寬鬆影響,購房者在樂觀預期下積極入市所致。當前“房住不炒”政策基調未變,熱炒亂象可能倒逼調控升級。

樓市現“倒牛奶”現象:開發商壓力巨大,為何寧願破產也不降價?|幸福策評

幸福策評:市場“魔幻”回暖,政府重拳出手,樓市調控政策底線莫挑戰

在公眾號、朋友圈之外,這段時間一些深圳人起床晨讀的內容多了一項:中介APP,要看一看自己關注的小區和樓盤有無漲價。

以“網紅盤”華潤城潤府二期在鏈家掛牌的11套房源為例,近期整體上調掛牌價的有5套,其中一套在3月22日上調150萬元,另一套在4月6日上調112萬元。此外,該小區驚現20萬元/平方米的天價房源。

針對寶安三處樓盤收取“喝茶費”的消息,4月3日,寶安區住建局表示將堅決打擊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收取“喝茶費”“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一旦發現,將列為房地產掃黑除惡和“樓霸”專項整治線索,聯合市場監管、公安、稅務等相關部門進行查處,同時採取暫停網籤、罰款等處罰措施。

4月9日,南山區住建局發佈通告稱,近日收到相關投訴,並對相關情況高度關注,凡房地產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參與惡意炒作、哄抬房價的,主管部門將聯合相關執法部門依法嚴格查處,嚴肅追究其法律責任。

“這種炒作是在挑戰深圳樓市調控政策底線。”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說,在“爆款”現象中,投資力量扮演主力軍,有些房價已向上拉昇超30%。高亢的房價可能把“樓市三高”——高槓杆、高泡沫、高風險給逼上去,同時也把樓市嚴厲的調控政策再次逼出來。

樓市現“倒牛奶”現象:開發商壓力巨大,為何寧願破產也不降價?|幸福策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