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種一顆美好的種子丨淺析書中想象對小學生的影響和作用

文丨小路燈

《青鳥》:種一顆美好的種子丨淺析書中想象對小學生的影響和作用

學生推薦給我一本書《青鳥》,放在抽屜裡壓在其它書下,一忙起來就忘了。四個月後收拾東西才又看見。一打開,不得了,就收不住了,我用幾個午休的時間就看完了,後悔晚了這麼久才看。

這是一部兒童夢幻劇,講的是伐木工人的孩子蒂蒂爾和米蒂爾,在聖誕節前夜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中他們受仙女之託尋找青鳥的經歷。

作者以非凡的想象,從兒童視角描繪了一系列場景:人死以後去了哪、動物植物和食物有靈魂嗎、災難和疾病是怎麼回事、人出生之前在哪裡做什麼……

整本書讓人感覺神奇溫暖而美好,即使是描寫災難和危險場景的內容,也只是讓人感到合理又神奇。下面我說說幾處想象以及對孩子們可能產生的影響。

《青鳥》:種一顆美好的種子丨淺析書中想象對小學生的影響和作用

一 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後

因我爸爸和我所有的老師們,都是無神論者,所以我也是。關於寶寶的由來,我也只信“小米粒和小蝌蚪的故事”。簡單,但沒有美感。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

我的改變源於女兒的一句話,我覺得“人是從哪來的”這件事真的很有意思,很值得想象一下。女兒兩歲時我問她:“你到咱們家來這麼晚,等了多少年呀?”她答:“等了好多年呢。”

哈哈,或許她以前真的像天上的小云朵一樣,又或許像透明的空氣雨滴,飛在我們的上方等待來我家的時機。挺有趣,且與無神論並不違和。

《青鳥》:種一顆美好的種子丨淺析書中想象對小學生的影響和作用

相似的感覺來自第十場《未來王國》。在未來王國裡,“一群身穿青色長袍的孩子均勻地分佈於大殿中,在等待著出生的那一時刻的到來。他們中有人在玩耍,有人在散步,有人在交談,有人在沉思;有不少孩子睡覺了,也有不少在柱間埋頭於未來的發明。”這是人出生以前的樣子哦,很美好。

等待出生的藍孩子必須帶著一項任務降生:改良水果、帶著純潔快樂、罪惡,去剷除邪惡、給地球帶來溫疫、戰勝死神……

“什麼都聽不進去”的時間老人在門口嚴格監督“藍孩子”們來地球的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差。每個人降生到哪一個家庭,也是定好了的。

多麼有趣!孩子們如果知道了自己來自未來王國,一定會認真想想自己的使命是什麼。他們一定會選非常好的高尚的使命,小孩子都是天然向善的。這就是理想的萌芽。

《青鳥》:種一顆美好的種子丨淺析書中想象對小學生的影響和作用

但有一點我和作者觀點不同。

在這一場裡,作者傳達的不可更改的“固定使命”有點像中國的“上天註定”。我不喜歡也不贊同這種觀點。

我認為一個人的命運,上天只掌握三分,包括人的降生時間、家庭;剩下的七分,是人自己掌握。

人是可以通過學習、通過勤勞和奮鬥改變命運的。

一些條件並不突出的人,因為不服命,所以不停付出,不停尋找,不停踩著失敗前進,最終“逆襲”,迎來成功。比如馬雲、俞敏洪、郭德綱都是這樣。

如果當初他們認命了,哪裡會有現在的成績?這些“沒有傘”的孩子,通過拼命奔跑來對抗天降大雨,他們成功了。

認為命運上天註定的人,多數是不願多付出的人,或承受打擊能力弱的人。要麼懶,要麼軟,“命”,是個完美的的藉口。這樣的人往往有選擇地看見了別人成功,忽略了別人的付出。

所以,“努力是成功者的通行證,命運是懶惰者的墓誌銘”。

如果有命運一說,我更喜歡“人的命,自己掙。”

《青鳥》:種一顆美好的種子丨淺析書中想象對小學生的影響和作用

關於人去世,“人死如燈滅”的理智和“鬼魂″的恐怖,都不如《青鳥》的詮釋更有溫情。

蒂蒂爾的奶奶說:“其實我們沒有死,只是在你們的記憶中睡啊睡。當你們一想起我們,我們就活過來了,等著你們來見面。″

這個說法真的可以安慰孩子的心靈。親人朋友去世了,愉快地接受事實,不過度悲傷,繼續眼前的生活。

我喜歡這種站在兒童角度,為兒童著想,更有人情味兒的作品。

《青鳥》:種一顆美好的種子丨淺析書中想象對小學生的影響和作用

二 窮人的幸福和富人的幸福

窮人擁有許多健康的、長久的幸福,這些幸福不會因為錢財的多少而受影響。它們有:

1家庭幸福

2身體健康幸福

3新鮮空氣幸福

4愛戴父母幸福

5藍天幸福

6森林幸福

7出太陽時幸福

8落日幸福

9觀看出星星幸福

10下雨幸福

11天爐火幸福

12思想純潔幸福

仔細想想,還真是這樣呢,不僅孩子,大人的心靈也可以被它個治癒呢。

而富人的幸福就脆弱多了,一旦失去了金錢,那些幸福立刻灰飛煙滅。

作者想傳達給孩子們的幸福觀,不以金錢多少為標準,這或許能給孩子們的心靈塗上保護膜,一生不被金錢所牽引、束縛、困擾。帶著這樣自由的心靈生活,應該是幸福的。所以建議孩子們小學畢業之前都能讀一讀這本書,建立健康的幸福觀和金錢觀。

《青鳥》:種一顆美好的種子丨淺析書中想象對小學生的影響和作用

三 動物的憤怒和植物的憤怒

在《青鳥》裡,萬物都是有靈魂、有思想、有感情的。夢境裡,植物和動物控訴人類的傷害,讓人心驚膽戰;而他們要報復人類的心理更讓人不寒而慄。

大家已經知道了,這次冠狀肺炎疫情,正是人類無邊界傷害動物行為的後果。一些人無敬畏的心態,連累了無數人。如果這次還不長記性,下次就很快到來。

其實《青鳥》的舞臺劇早在1908年出版當年就被搬上莫斯科的舞臺,一年300場爆演。接著是英國倫敦、法國巴黎……1921年中國也有了,譯名《翠鳥》。

近一百年過去了,這本書的意義越發顯示出作者梅特林克的遠見。疫情過去後,建議有關部門和人員考慮一下,把舞臺劇《青鳥》重新搬上舞臺,把對自然的敬、畏和愛種在一撥又一撥的孩子心裡。

《青鳥》:種一顆美好的種子丨淺析書中想象對小學生的影響和作用

最後:

我們總是在對孩子們說教: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卻在一些書裡寫“它們全身都是寶,肉可以吃,皮可以做鞋、包和衣服,牙齒可以……”,如果有機會也會“嚐嚐鮮”。說和做什麼時候一致了,教育才能見效果。

我們總是說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是民zu的未來,那我們希望他們將來什麼樣?又怎麼去理想中的未來?書中早就有了提示,我們做好榜樣了嗎?

讓他們多讀書吧,一切會越來越好。

讀好書,能給孩子們心裡放一顆夢的種子。有夢的生活才不枯燥,才會讓他們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才能走到真正美好的未來。即使他收入不高,也能擁有小幸福。

我是 ,相信“不停行走,終將相遇一一與更好的自己",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