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人在販賣焦慮——寶潔真的死了?



每天都有人在販賣焦慮——寶潔真的死了?


惺忪睡醒,習慣性翻開手機,就看到《全球最大甲方,寶潔退市?》的文章刷了屏,同類文章也火線出爐,《寶潔退市,大品牌失靈的時代》、《寶潔退市,業績倒退十年》、《別了,一代快消巨頭》的文章在朋友圈瘋狂10萬+。

因為近倆天我也開始寫寫文,所以看到別人可以如此反應迅速,就是一頓欽佩。可心底又隱隱覺得哪裡不對。和我現實中看到的景象有些不符。因為前年生了寶寶,我也開始接地氣了,慢慢多了很多超市的行程,趕上一些特別的日子口,能來個“超市一日遊”。真是佩服自己沒啥錢還強大的購買力。

扯遠了,但是這密集的超市行程,總會遇到日化用品區,滿目寶潔旗下的品牌——海飛絲、飄柔、舒膚佳、玉蘭油……林林總總,花樣繁多,這一轉角又碰到吉列、幫寶適、汰漬等,不一而足。

寶潔公司創於1837年,是中國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大中華區年銷售額超過二十億美元。全球員工近110,000人。市值前些年還排名全球第6,利潤更是排名第14。產品更是囊括了洗髮、護髮、護膚用品、化妝品、嬰兒護理產品、婦女衛生用品、醫藥、織物、家居護理、個人清潔用品等等。


每天都有人在販賣焦慮——寶潔真的死了?


這樣的巨擎真的到了嗎?

近來我越來越明顯的感到朋友圈爆款的文章以販賣焦慮見長,其實準確的說,焦慮一直存在,也無需販賣。但僅僅是危言聳聽也便罷了。擔心的是,很多文章都是在製造焦慮。炮製虛假新聞也不多說了。還有前文這類型因為一個新聞就以偏概全,用春秋筆法以點概面,介紹給公眾的也不在少數。全文製造焦慮,配合著各種批判與哀嚎。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打不創新、毋寧死傲慢讓巨人倒下


另一個諾基亞就這麼活生生的,被誕生在朋友圈裡。

我眼前全是寶潔的輓聯。

看到類似的文章,我的都是笨辦法,先簡單谷歌一下寶潔信息:


每天都有人在販賣焦慮——寶潔真的死了?


要退市的股票100多美金,太貴了,退出是為了私有化嗎?就算是私有化都不是好時機。

再看公告,寫得清清楚楚。

每天都有人在販賣焦慮——寶潔真的死了?


公告——”考慮到歐洲巴黎交易所的成交量較低,基於成本和管理的考量,寶潔決定退出巴黎交易所,而同時紐約交易所的股票保持不變。”這就是為什麼要退出巴黎泛歐交易所的原因。

目前巴黎泛歐交易所董事會已經批准這一決定:

2007年3月底,泛歐交易所與紐約證券交易所合併,組成紐約-泛歐交易所(NYSE Euronext)。由於兩家交易所實質上已經合併,因此寶潔從巴黎泛歐交易所退市對於持股股東影響有限,股東可以選擇繼續在紐交所交易所持寶潔股票。


這是一個財務考慮,僅僅為了節省管理費用,為了保證股東利益的決定,就在國內引發瞭如此大規模的哀悼。

文章提到的:

“2013年,寶潔全球淨銷售額為739億美元,而到2017年,僅剩651億美元,同比下滑13%”


真的出問題了?那讓我們看看股票的歷史走向:


每天都有人在販賣焦慮——寶潔真的死了?



寶潔多年的下滑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但是快消品利潤在全球範圍內都有一定的縮減,寶潔十年來的努力,被文章有意忽略了。

2013-2018財年,寶潔全球淨銷售額是739億美元、744億美元、707億美元、653億美元、651億美元、668.32億美元。

銷售額確實在低位。

但寶潔2013年以後,剝離眾多子品牌,達到30多條線,重新佈局營銷路徑,並縮減傳統廣告的投放,加強社會化媒體營銷,已經為提升利潤率做了很多。此次退出歐洲巴黎交易所,亦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一個企業的健康度,不只是銷售額,還有利潤率與增長。寶潔遭遇瓶頸是不爭的事實,但撰文讓人以為寶潔就此倒閉了,就不厚道了。

看上去寶潔公司收益目前還算穩定,18年還略有提升。持續經營淨利潤率近幾年一直持續穩定在15%。紛繁複雜的變化中,一個百年老店還能保持如此的穩定,實屬不易。

新消費者崛起的時代,每個個體都是媒體,人群的注意力被分散,消解。品牌的傳播與觸達,變得越來越難,傳統媒體效用需要重新評估不假,但在沒有有效地評估營銷通路費效的情況下,減少不必要的成本,也是提升費效的好辦法。在這一點上,寶潔連續多年收窄傳統媒體地投放,不失為一個良方。當然,給人的直觀感覺是越來越少見到寶潔的聲音。

林林雜雜說了那麼多,可能扯得有點遠了。我只想表達,我們越來越多沒有耐心,時間碎片,接受資訊的渠道多了,可思考的時間少了。對於在地鐵忙於通勤的人來說,真的沒時間複核一個信息,一條新聞,一個故事。卻有了越來越多的自媒體,恣意繕寫。請自由撰稿人筆下留情,多點客觀,多點複核。為所有看到你文字的人負責。

焦慮一直都在,不反對販賣。但不要製造,不要無中生有,不要筆削春秋。既然拿起筆,請給文字一些敬畏,尊重每一個看到你文字的讀者。

鞠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