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神童”寧鉑:從天才少年到青燈古佛,教育不應急於求成

天賦異稟的他,九歲能詩,成為中國第一位被公認的天才神童。

1965年,江西的一戶普通農家誕生了一個肉嘟嘟的男嬰,家境平常,世代為農的寧家人不曾想過,眼前正躺在襁褓中的嬰兒,日後會成為名聲大噪的中國“第一神童”。

這個男嬰就是寧鉑。

“第一神童”寧鉑:從天才少年到青燈古佛,教育不應急於求成

寧鉑很好地詮釋了何為天賦,他兩歲半就會背誦幾十首詩詞,九歲時就會開藥方……思維敏捷是寧柏的一大特點,小小年紀的他曾與成人棋手博弈不落下風。與成人對弈不落下風,“神童”的光環似乎已經在這個孩子身上愈發明顯。

幾年過後,十三歲的寧鉑被選入中國科技大學,成為中國第一位被破格選入大學就讀的學生,自此,“第一神童”的名號響徹大江南北。

關於寧鉑的“神蹟”,網絡上一直還有很多流傳,像兩歲半時就能背30餘首詩詞,3歲時數100個數,4歲時會400多個漢字,13歲與總理下棋兩局全勝,19歲成為最年輕的大學教師……

他的一些事蹟,甚至讓那些孩子都考上北大的家長羨慕。曾有一名北大物理系的學子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寧鉑,文中是這樣描述的:“當時父親拿著報紙,對我說‘看看人家寧鉑,再看看你’”,在自己家長的眼中,即使是身為北大的優秀學子也遠不及寧鉑。寧鉑,已然成為了很多兒童的學習標榜,也成為一些家長教育子女的參照。

“第一神童”寧鉑:從天才少年到青燈古佛,教育不應急於求成

在“天才”的聲潮中迷失自我,為尋清淨出家為僧。

剛步入大學的寧鉑還是很輕鬆的,可是好景不長,平靜的生活很快就被鋪天蓋地的採訪所打亂。寧鉑所處的年代正是國家急需建設人才的窗口期,媒體們也在大肆宣傳“天才”的誕生。

於是,在這種宣傳與吹捧中,少年寧鉑變得驕傲自大,他不再靜心學習,總是覺得自己是非凡的,也漸漸地丟失掉自己進入大學的初衷。虛榮心在寧鉑心中日易滋生,他變得愈發壓抑自己的個性,被牢牢控制在“神童”頭銜的牢籠裡。

終於,在經歷結婚生子、下海經商等人生階段後,將近不惑之年的寧鉑再也無法面對自己生活的苦悶,甚至很難找尋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心灰意冷的他做出了自己人生的極具爭議性的決定:遁入空門。

“第一神童”寧鉑:從天才少年到青燈古佛,教育不應急於求成

從天才少年到佛寺高僧,留給社會思考的是經驗亦或是教訓。

出家後的寧鉑四處雲遊,沒人知道他的定所,值得肯定的是他在佛學方面頗有造詣,有人稱他為“高僧”,也有人曾見過他受邀參加湖南地方寺院的佛學講授。一心探究佛理的寧鉑終於漸漸找回了自己曾經丟失的平靜,但是曾經的那個“第一神童”卻不復再見了。

關於寧鉑的爭議一直存在,有人說是“神童教育”模式導致了他的性格缺陷,最終釀成了傷仲永式的慘劇;也有人說是他本性使然,出家為僧只是他對於自己人生的另一種選擇罷了。

不管怎樣,當初的天才少年已經漸漸從人們視野中淡去,而寧鉑的遭遇的在令人惋惜的同時,也不斷髮人深省:急於求成的神童式教育,真的可取嗎?

在當今社會,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想追求快節奏,比如“快餐”、“快遞”、“快拍”。

人們認為“快”是效率提高的標誌。事實上,一切都不是這樣的。正如日本教育家大田康夫所說,教育不能急於求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