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那個揹著瘋娘上大學的孩子,十二年後在做什麼


十二年前那個揹著瘋娘上大學的孩子,十二年後在做什麼

01

十二年前媒體廣泛關注的,揹著瘋娘上大學的孩子,是因為自己心中有一個人生目標。

他出生在貴州的一個小山村,4歲喪父,母親精神突然失常,11歲時,姐姐和哥哥分別下落不明。生活的重擔壓在小小的肩膀上,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的他,目標就是好好讀書,讓母親過上好日子。為此,十來年他帶著母親走在求學的路上。

撿過廢品,也住過豬圈,艱難困苦中,他沒有抱怨生活,他的日記中寫的是“當你抱怨沒有鞋穿時,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他始終相信,堅持奮鬥,終會成功!

大學期間,他就用自己的兼職收入,幫助當時撿廢品認識的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上學,希望他們也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畢業後,他放棄了眾多企業拋來的橄欖枝,毅然決定回到家鄉,他想讓更多貧困中的孩子設立讀書改變命運的人生目標。

他就是貴州省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除了教學工作,他還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巡迴演講1100餘場,通過相關企業和人士資助1700多貧困學子。他說,我要把自己的故事告訴給更多的人,讓他們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

十二年前那個揹著瘋娘上大學的孩子,十二年後在做什麼

十二年後的今天,從一個為了實現人生目標與命運抗爭的孩子,到傳遞希望幫更多孩子樹立人生目標,他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訴我們,有目標的人生才有出路。

02

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托爾斯泰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沒有劉秀祥那樣命運多舛,但卻每天感覺活的很累,當問自己人生目標是什麼,有多少人能夠清晰的回答出來呢?

美國一位心理學教授二戰時期曾在俘虜集中營中,身體和心理折磨下,死亡成了戰俘最好的選擇,是營中一位老人的一句問話給了他活下去的信念。老人問,你出去後第一件事情想做什麼。他想到了太太和孩子,他要活著出去見他們。

是老人教會了他重要的一課,活著必須有目標,值得奮鬥的事情。

十二年前那個揹著瘋娘上大學的孩子,十二年後在做什麼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有一段貓和愛麗絲的對話:

愛麗絲說:請你告訴我,我該走哪條路?

貓說:那要看你想去哪裡?

愛麗絲說:去哪兒無所謂。

貓說:那麼走哪條路也就無所謂了。

如果,生命是支箭,你必須知道瞄準什麼目標進而運弓和拉緊弓弦,讓箭射出去。


十二年前那個揹著瘋娘上大學的孩子,十二年後在做什麼


沒有目標的人,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別人也不知道怎麼去幫你。天助自助者是需要你先知道在哪裡自助自己。

有個寓言故事講述的是,唐代,有一匹馬和一頭驢是好朋友,馬被選去陪伴玄奘大師西天取經,而驢每天拉磨。若干年後,馬馱著佛經回到長安,去磨房看老朋友,當他向驢描繪外面廣闊天地下的精彩世界,一路上降妖除魔的神奇經歷和馱著玄奘大師取回真經的喜悅。驢驚歎,那麼遠的路我想都不敢想。馬說,我向西行的時候,你也一步沒停啊,我們走的路程大致相近,只不過我和玄奘大師走的路一直有明確的目標,而你只不過在這狹隘的地方原地打轉。

這雖然只是寓言故事,但是卻告訴我們沒有目標的人生不會成功,而我們有多少人在原地打轉。

十二年前那個揹著瘋娘上大學的孩子,十二年後在做什麼

03

有人說,我也有人生目標啊,但是目標如何去實現呢?

首先,目標一定要看得見,才能實現。

曾經,一位女游泳運動員,打算進行穿越海峽的挑戰,離終點很近的時候,一場大霧阻擋了她的視線,讓她看不到岸,進而放棄了這次挑戰。所以我們設立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

第二、目標不要太多。

曾經一個給自己樹立了很多目標卻一無所獲的年輕人去找智者,智者讓他去把水燒開,那是一個好大的壺,柴燒盡了水還沒開。智者說,你為什麼不把水倒出去一些呢?

沒錯,不要設立太多目標,集中你的柴才能去燒開水,貪多的水,燒不開。

第三、目標一定要立即付諸行動。

俄國作家岡察洛夫曾經塑造了一個“多餘的人”形象叫奧勃洛摩夫。

他胸懷大志,也頗有才氣,常常突然產生一個思想,像大海的波濤似的在他頭腦中起伏奔騰。隨後發展成為一種企圖,使他的血液沸騰,筋肉蠕動,血脈僨張。於是,企圖又變成志向。他受到精神力量的激動,一分鐘內迅速地改變了兩三次姿勢......可是,從早上到黃昏,他只是躺在床上,整整一天什麼事情也沒做。

如此形象的描繪,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那些三分鐘熱血不過如此。馬雲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我看過太多年輕人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所以他告訴年輕人一定要行動起來。

十二年前那個揹著瘋娘上大學的孩子,十二年後在做什麼

第四、目標要學會拆解。

有一位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兩次奪得世界冠軍。別人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他總是回答:“憑智慧戰勝對手!”讓人莫名。

10年後謎底被揭開,他在自傳中這樣寫到: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標誌是銀行,第二標誌是一個古怪的大樹,第三標誌是一座高樓……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結束。40 多公里的賽程,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跑起來就輕鬆多了。開始我把我的目標定在終點線的旗幟上,結果當我跑到十幾公里的時候就疲憊不堪了,因為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嚇到了。

所以一定要把目標進行分解,當你實現分解之下的一個個小目標的時候,離你的最終目標也就近了。

第五、目標的實現需要堅定信心,正面挫折。

餘華在《活著》中寫道:

被命運碾壓過,

才懂時間的慈悲。

被命運碾壓過而能屹立不倒的人,

命運會給予他特別的饋贈。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生活中的劉秀祥是這樣,歷史上司馬遷是這樣,創業中的馬雲也是這樣,不被困難打倒,你才能打倒困難。

學校附近山坡上的窩棚裡,圍著的四面漏風的豬圈裡,拾荒的垃圾堆裡,而今教室和講堂裡,畫面斗轉之間,那個生活困苦的小男扛過來,已成為榜樣劉秀祥。

十二年前那個揹著瘋娘上大學的孩子,十二年後在做什麼

羅蘭說,多數人在人潮洶湧的世間,白白擠了一生,從來不知道哪裡才是他所想要到達的地方,而有目標的人卻始終不忘記自己的方向,所以他能打開出路。

十二年前那個揹著瘋娘上大學的孩子,十二年後在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