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孔雀》是一部由張靜初、呂聿來、馮粒等主演的電影,顧長衛執導的處女作,2005年2月在國內上映。

電影的情節並不複雜,講述了上世紀 70 年代北方一個普通五口之家平凡、卑微的生活。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姐姐外表柔弱、內心剛強,充滿浪漫情懷,不情願接受父母安排的平凡單調的工作,嚮往不一樣的生活,也敢於為了夢想豁出自己,然而現實的一次次打擊,使她逐步學會了聽從命運的安排。

哥哥小時得病導致輕微智障,雖然弟弟妹妹因父母照顧他更多而對他充滿敵意,但他卻並未察覺,或許他最容易對生活滿足,因此最後帶著跛腳姑娘打理小本生意,過上了自己滿意的生活。

弟弟性格憂鬱,內心豐富,父母對他寄予厚望,但沉重的壓力使他的生活並不如意。因為夾在書裡的裸畫他被老爸趕出家門,從此在外遊蕩,最後成了叛逆青年,不僅失掉了一根手指,還帶回來一個歌女和別人的兒子。

該片獲得國內外廣泛好評,一舉奪得第55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桂冠,導演還獲得第六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導演精湛的創作手法。

1.敘事風格

影片總體採用線性敘事,節奏十分緩慢,以一種旁觀者的視角娓娓道來地向大家講述故事,展現的內容彷彿是生活片段的集合,零碎的場景和生活片段貫穿於敘事過程當中,使影片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具體來說,有以下特點。

(1)復調式的敘事結構,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復調原本是音樂術語,指的是一首曲子中有兩個以上的主旋律。俄羅斯著名的評論家巴赫金提出“復調小說”概念,之後被逐漸引申為復調式敘述,指在同一敘事中並行兩個甚至更多的聲音的敘述方式。

電影的復調式敘事,則指影片在結構方法上以一種以上的敘述聲音構成某種關係的形象結構。

影片並未簡單地採取直敘、倒敘或是插敘,而是從一個起點出發,採用相對獨立的三段故事分別展開,每一段故事與其他兩個故事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關聯,通過弟弟畫外音的敘述,把三個獨立的故事串聯到一起,最終迴歸到一個終點。

三個故事雖然平行發展,有自己獨立的發展脈絡,展現著各自的生活狀態,看似沒有完整的故事架構,但三個主人公的故事是相輔相成的,都是圍繞生活環境的變遷和整個家庭的變化而展開的,分離式的故事濃縮到一起,在情感上是完整的表現,體現出形散神不散的風格。

重複式蒙太奇,指相同的鏡頭、畫面或聲音在影視作品中反覆出現的組合方式。它通過將具有戲劇因素的各種電影手段反覆出現來形成強烈對比,從而表達內在和本質的發展。

影片採用重複蒙太奇的手法,先後三次展示一家人在走廊吃飯的場景,對應了關於哥哥、姐姐、弟弟三個主人公的敘述,使影片結構更加嚴謹,更有條理性。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多次重複同一個類似的畫面,這似乎預示著生活其實是在週而復始的不斷重複當中延續的,誰也逃不出生活的圈子。

這樣的敘事手法之下,觀眾不能從一開始就預測到故事的結局或走向,而是在三個故事的相互交織當中感悟每個人物的認知和情感,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飽滿、多維。

(2)無聚焦與內聚焦交替的敘事方式,使觀眾認知更加全面

法國結構主義敘事學家熱奈特在《敘事話語》中提出“聚焦”一詞,他根據敘述焦點對人物的限定程度不同,把敘事視角分為三種:零聚焦型,即敘述者比任何一個劇中人物知道的都多,是全知的敘述者;內聚焦型,即敘述者知道的同某個人物一樣多;外聚焦型,即敘述者知道的不比任何一個人物多。

影片採取零聚焦和內聚焦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地展示了主人公一家的人生變遷。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影片總體上以弟弟的旁白串聯,基本上以弟弟的視角進入到敘事當中,弟弟類似於一個旁觀者,向觀眾介紹他所看到的、聽到的內容,片中介紹的大多是他所經歷或主觀認知的,偶爾加入他的主觀體驗和個人情感,這屬於內聚焦的敘事方式。

同時,也有部分敘事是弟弟認知之外的內容。弟弟離開家以後,家庭成員發生的故事他顯然是不可能知道的,而姐姐與果子由於降落傘在樹林裡發生的事情他也是無法得知的,結尾大家錯過孔雀開屏的最佳時刻,仍舊是弟弟無法預料的,因此影片也包含部分零聚焦的敘事。

(三)第一人稱的敘事角度,使觀眾感受更加親切

“很多年過去了,我還能清楚地記得70年代的夏天,我們一家五口一起在走廊裡吃晚飯的情景……”影片一開頭,就以“我”的口吻倒敘一家曾經發生的事情,這讓觀眾很快融入到“我”所描述的故事當中。

到了影片結尾,仍舊以“我”的自敘式畫外音結束,這能把觀眾快速帶到影片的氛圍當中,給人深刻的聽覺和視覺感受。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影片中,“我”不僅是故事的講述者,同時也是故事的參與者。與第三者的講述相比,“我”的講述更加直觀,觀眾的信服感更強,特別在描述個人的想法和認知的時候,“我”的講述就顯得更加真實,不會令觀眾產生被創作者操控的感覺。

此外,影片以弟弟第一人稱的獨白開始,這讓觀眾很容易產生錯覺,誤以為是講述自己本人的故事,隨著故事的展開才發現是旁觀者的視角,給觀眾造成恍然大悟之感。

2.鏡頭運用

作為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科班出身的顧長衛,一出道就是第五代導演的御用攝影師,先後擔任《紅高粱》、《孩子王》、《菊豆》、《霸王別姬》等著名影片的攝影師,多次榮獲金雞、金馬、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等國際賽事的最佳攝影獎,還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素有“中國第一攝影師”的美譽。

顧長衛的鏡頭語言風格主要以沉穩、寫實為主,對長鏡頭的運用十分嫻熟,具有十分個性化的影像風格。

長鏡頭是指30 秒以上的單鏡頭,鏡頭在全景狀態下長時間拍攝,以一種完全生活化的旁觀者姿態記錄整個過程。

相對於拼接剪輯而成的鏡頭來說,長鏡頭能保持環境的完整性,有利於展現影片中的多個層面和深層結構。

作為自己的導演首秀,我們可以十分強烈地感受到顧長衛導演對深焦距、長鏡頭的偏愛,影片大部分都是固定機位拍攝的鏡頭。

影片一開始就是一個大遠景,以俯拍的角度呈現城市的街道風貌,發灰的城牆、老舊的房屋、彌散的炊煙、漫步的行人,一切顯得那樣灰暗而又缺乏生機,將一個邊緣化的封閉小城形象完整地展現在觀眾眼中。

接著,畫面淡出至黑屏,出現片名《孔雀》,給觀眾留下舒緩、灰暗、壓抑的印象。

隨後,片名緩緩淡出,正片第一幕鏡頭就是狹長的走廊裡,一家人圍坐在小桌旁吃飯的場景,鄰居紛紛跑到樓道盡頭看熱鬧,弟弟剛起身想湊過去,被媽媽叫住坐下吃飯,一切顯得那樣真實、質樸,彷彿就是那個年代發生在人們周邊的生活場景。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此後,每個故事都是以一家人圍桌吃飯為開頭,在講述故事情節之前瞬間將觀眾帶入故事發生的年代之下,這一切在長鏡頭的詮釋下,彷彿觀眾就是一個安靜的旁觀者,默默關注劇中人物的平凡生活,也為情節奠定了平靜、客觀的主基調。

影片中,長鏡頭的運用很多,比如姐姐拉手風琴、一家人看電視、弟弟替姐姐買生理書籍遭受白眼的場景,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打蜂窩煤的情節。

導演用固定的平視角度描述一家人翻動、攪拌、打煤的畫面,院子中央整齊地並排堆放著做完的蜂窩煤,突如其來的大雨打亂了原有的秩序,眾人立即手忙腳亂地忙作一團,現場一片混亂,一中午的勞動成果最後化為泡影。

整個過程沒有一句對話,長達將近三分鐘的長鏡頭使一家人單調、乏味、窮困的生活狀態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相對而言,姐姐放降落傘的場景是影片裡最明顯的運動鏡頭。導演運用推、拉、搖、移等方式進行拍攝,鏡頭由全景逐步轉為近景,再轉為傾斜角度的跟拍,從遠到近形象地展現姐姐騎著自行車帶起降落傘飛奔而過的場景,畫面細膩而又流暢,彷彿姐姐不屈的夢想一樣展翅高飛。

姐姐與飛行員多年後重逢的場景則是固定長鏡頭與運動長鏡頭結合的手法。姐姐和弟弟在街上同行,無意間她發現一張熟悉的面孔,鏡頭追著姐姐行進,從全景逐漸拉到近景,最後固定到姐姐目不轉睛地盯著傘兵的畫面。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鏡頭裡,昔日英俊瀟灑的年輕小夥,如今卻已是鬍子拉碴、不修邊幅、舉止俗氣的中年大叔,大口吃著包子陪著兒子等待採買雜物的老婆。

雖然心中完美高大的形象蕩然無存,但姐姐仍舊帶著心裡留存多年的熱情和傘兵說:“我剛才還跟俺弟弟說,你會永遠愛著我呢”,而男子的茫然、疑惑與不知所措在長鏡頭下顯得格外明顯,尷尬地回覆“您貴姓啊”,姐姐淡淡一笑,沒有作答轉身離開,面對弟弟的打趣還故作鎮定,是不想把痛苦展現在他們面前。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下一個場景,姐姐和弟弟蹲在地下挑選西紅柿,鏡頭久久地定格在姐弟倆的畫面上,姐姐再也抑制不住,儘管臉早已因內心的痛苦而扭曲,她還是用一隻手努力遮擋著不讓弟弟發現,並竭盡全力不自己哭出聲音,那種失望、無奈、委屈、悔恨,卻又不想被弟弟發現的複雜情緒通過鏡頭展現得淋漓盡致,故事的主線在無聲的哭泣中收尾,使觀眾的內心感到更加震感。

影片結尾孔雀開屏的場景,仍舊是畫龍點睛式的長鏡頭。姐姐、哥哥、弟弟三人帶著各自的家人看孔雀,每家都希望看到開屏的一刻,卻全都錯過了最絢爛的一幕,在他們離開後孔雀反而展開了漂亮的羽毛。

長鏡頭不僅向觀眾展示了他們觀看孔雀的過程,還起到了點題的作用,彷彿告訴大家:每個人都在追求夢想,但我們苦苦追求的或許離我們並不遙遠,卻被我們無奈地錯過。

3.色調搭配

蘇聯電影學家愛森斯坦曾說:有聲電影之籲求彩色,正如無聲電影之籲求音響。

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統出現,第一部帶有色彩元素的電影《名利場》誕生,此後電影創作者才開始研究色彩語言。

電影色彩美學是電影美學領域的重要一環,是十分重要的視覺語言,除了真實地反映萬事萬物,還承擔著確定風格、刻畫人物、渲染環境的作用,是導演意圖最為直觀的表達。

影片中,雖然也有一些不同顏色的點綴,比如姐姐的“藍色”降落傘、哥哥的黃色向日葵、弟弟的白色制服等,但總體上以灰色和紅色最為搶眼。

(1)灰色——主體色調

電影的主體色調,也就是影片貫穿始終的主體顏色。許多影片都有自己的主色調。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裡,黑色是貫穿全片的主色調。豐富的黑色能呈現出巨大的層次感,無論是服裝、道具、佈景還是底色,都是以黑為主。黑色代表了神秘與莊嚴,更能體現片中功夫高手的神秘氣質,也更能彰顯老照片的特色質感。據該片的美術指導張叔平講,僅僅在服裝一項,團隊為了體現各種不同形式的黑,就使用了數百種黑色布料,有亮光的、啞光的、高啞光的、黑中帶藍的、黑中帶棕的、黑中帶紅的,等等。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裡,紅色是鮮明的主色調。紅色象徵著喜慶,無論是貫穿主題的紅燈籠、頌蓮的新婚服飾還是梅珊那精緻的戲服,都是鮮豔的大紅色。影片悲愴、壓抑的主題之下,使原本暖色調的紅色顯得格外陰冷甚至陰森,把深宅大院那種致命的壓迫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好萊塢科幻電影《黑客帝國》裡,綠色是當仁不讓的主色調。電影詮釋的世界裡幾乎每個場景都有綠色的影子,綠色滲透了所有東西,創造出一種虛幻的、高冷的、催眠的效果,體現著一種古老的神秘感。

灰色是影片《孔雀》的主色調。灰色介乎於黑白兩色之間,沒有極端的色差對比,這為影片增添了濃濃的懷舊情緒。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影片通篇貫穿著飽含時代特徵的灰色基調,彷彿一眼望去處處都是灰色,樸素自然的色調貫穿始終,故事就在灰暗中慢慢展開,慢慢地滲入人心。

景物是灰色的,灰濛濛的天、灰濛濛的地、灰濛濛的山、灰濛濛的水,顯得那麼沉悶而沒有生氣。

小城是灰色的,灰暗的城牆、老舊的住房、斑駁的走廊、昏暗的工廠,甚至石橋、臺階、街道、電線杆都是灰色的,處處透著平凡單調、波瀾不驚。

人的灰色的,灰暗的服裝,素顏的面孔,鮮有微笑的表情,一成不變的生活,襯托著主人公哀怨、無奈、甚至絕望的心境,灰色起到了很好地刻畫人物和闡釋主題的作用。

光線運用上,導演採用灰黑的光線描述人們的生存狀態,運用由陰暗的環境、黯淡的屋子、雜亂的陳設來渲染人物的悲情故事,隱喻著各自的夢想終究沒有戰勝現實。

影片的結尾,鏡頭從小城的街道慢慢上升,灰暗街道的俯視場景再現,黯淡的光影下一切顯得那麼破舊不堪,與開頭遙相呼應,彷彿單調乏味的生活還要日復一日地持續下去,從而渲染出沉悶憂鬱的影像基調。

(2)紅色——主要點綴

紅色的多次出現,與灰色的主色調相比是那樣的突出而鮮明。

徵兵時,綠色軍裝上鮮豔的帽徽、領章和胸前的大紅花是那樣鮮豔奪目,與周圍人身上藍白的服裝顏色形成強烈對比,預示著姐姐心頭無比渴望的夢想。

姐姐嫁人時,飯店門口的大紅喜字、紅色拉花,坐在自行車上姐姐手裡拿著的紅色嫁妝,這些都意味著全家希望姐姐能夠開啟喜慶、幸福的生活。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姐姐在乾爸的琴房裡,紅黃色的道具透過鏡子顯得那麼刺眼,鏡中的影像又是那樣模糊不清,好像一切都是虛幻的。

哥哥到弟弟學校,被誤以為是流氓,兄弟倆一起遭到暴打,鮮紅的血跡十分醒目,弟弟高喊“他不是我哥”,隨後高舉傘尖朝哥哥紮下去,顯示了弟弟內心不願意有這樣一個傻哥哥。

影片結尾,姐弟倆蹲在地上挑選西紅柿,姐姐按捺不住內心的情緒默默地掩面哭泣,那鮮豔的西紅柿,彷彿代表她心中最後一點高傲,隨著夢想的破滅,內心存留的那點豔麗,最終消逝在茫茫的灰色當中。

4.特色音樂

美國電影理論家路易斯·賈內梯曾指出:電影的聲音,不僅加強、而且數倍地放大影像的效果。

電影中的聲音主要包括語言、音樂、音效等,而音樂在電影中發揮著敘事、抒情、審美等功能,對於影片的成功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與影片整體上安靜、沉穩的格調一致,電影《孔雀》裡的音樂也十分婉轉、含蓄,總是在情緒即將達到頂峰之前就戛然而止。

(1)蘇聯風格的主題曲

電影有一個貫穿始終的類似蘇聯民歌的旋律,音符十分簡單,懷舊而又舒緩,卻散發著淡淡的憂傷,讓觀眾聽起來感覺有些壓抑。

這個旋律在片中多次以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現,旋律上也通過變奏、延展而表現的略有不同。

每個故事開頭一家人圍坐一起吃飯的畫面出現,全都響起絃樂演奏的主題曲,傷感和懷念的感覺油然而生。

姐姐靜靜地演奏手風琴,銀幕上飄起同樣的旋律,好像在靜靜地訴說姐姐那個充滿幻想和浪漫的故事。

姐姐突發奇想用自行車放飛降落傘,悠揚的音樂下降落傘在自行車後面飛翔而起,一陣淡淡的浪漫氛圍躍然銀幕。

一家人忙碌一中午辛辛苦苦做好的蜂窩煤,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全部沖毀,大家束手無策地看著半天的努力付之東流,圓號搭配絃樂演奏的主旋律響起,把一家人的無助和失落展現得淋漓盡致。

每個故事的結尾,也都通過這個旋律過渡到下一個故事。第一幕結尾,伴隨著舒緩的絃樂,姐姐坐著自行車嫁人遠去,音樂映襯下哥哥的故事自然開啟。而到了第二幕結束,哥哥和媳婦默默地收攤,主題旋律再次響起,自然過渡到弟弟的故事。

(2)頻繁出現的手風琴

手風琴是70年代最流行的樂器,悠揚的手風琴旋律在影片多次出現,而手風琴大多都與姐姐的出場相伴,幾乎上成了姐姐豐滿的夢想和骨感的現實的生動寫照。

影片一開始就是姐姐坐在冒著白煙的水壺旁十分陶醉地拉著手風琴,演奏蘇聯歌曲《小路》,曲調婉轉悠揚,一個充滿幻想、心高氣傲的女孩形象躍然而出。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姐姐幻想自己成為一名傘兵,這時輕快的手風琴樂曲漸達高潮,直到英俊迷人的傘兵突然降臨,琴聲便立即戛然而止,預示夢想即將破滅。

姐姐認識乾爸爸後,他拉的是朝鮮歌曲《道拉基》,曲風清新,旋律輕快,節奏感十分強烈,顯示了姐姐內心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在影片裡,手風琴不僅是那個年代的特徵,也是姐姐那段美好回憶的寫照,當曾經的理想最終一個個破滅,半生的執著追求依舊執拗不過命運的安排,手風琴能更好地體現出她內心的那份黯然神傷。

5.情感詮釋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重要理論之一,他認為人的需求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總是由低到高依次實現,也就是人總是對生活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應該說,影片的三個主人公,都有自己不同層次的需求,也都有自己追逐的夢想。

姐姐:理想主義者

三人裡,姐姐原本有安穩的工作和平靜的生活,可以滿足低層次的需求。然而,她不甘於平凡,不滿於平庸,總是追求最高層級的需求。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當姐姐發現當傘兵可以改變現狀,就拼盡全力去爭取,甚至為了夢想豁出一切,就是想離開這個一成不變的小鎮和自己那個死氣沉沉的家,但夢想還是破滅了。

傘兵沒當成,姐姐仍不死心,把自己做的降落傘用自行車放飛。當降落傘高高飄上高空,那一刻好像自己的理想也隨之展翅高飛。

然而,美麗的夢想很快就被無情的現實擊碎,當自己還沉浸在喜悅當中,媽媽一把將她拉下來,她的夢想和自尊幾乎同時被徹底打碎。

隨後,她開始對生活妥協,經歷了從結婚到離婚的不幸感情,已經耗費了她最好的青春時光。而心中僅存的那點美好記憶,也在無意發現昔日的“白馬王子”已面目全非那一刻被徹底毀滅。

對姐姐來說,她一直在竭盡全力追逐夢想,但現實卻一次又一次把她的夢想打碎,最後只得服從命運的安排。

弟弟:消極主義者

弟弟原本是被忽略的存在,他並不滿足於基本的生活需要,雖然沒有姐姐那麼高的需求,但也有略低一個層次的追求。

他信任姐姐,竭盡全力幫助姐姐,卻親眼看到姐姐一再被打擊,這使他不敢再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害怕遭受和姐姐一樣的打擊。

他討厭白痴哥哥,所以遭到大家嘲笑後他不承認那是自己的哥哥,還用傘尖狠狠刺向哥哥的肚子。他厭惡爸媽對哥哥的偏愛,因此企圖毒死哥哥。下毒計劃落空後,他和媽媽更加無法交流。

他有青春期的衝動,有嚮往異性的慾望,當自己畫的異性裸畫被爸爸發現,爸爸一怒之下把他趕出家門,他對世界、對家庭就只剩下不滿,就開始選擇逃避和自我安慰。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於是,多年後再次歸來,他變得面目全非,開始悲觀消極、自暴自棄、不求上進,寧願當個沒骨氣、吃軟飯的窩囊廢。

在面對一系列挫折之後,他喪失了夢想和追求,連做人的尊嚴都逐漸喪失,慢慢把自己報廢,成為一事無成的人。

哥哥:現實主義者

表面上看,他是不幸的,因疾病落下殘疾,頭腦有點傻,總是被人看不起。

豆瓣8.0,電影《孔雀》的藝術魅力剖析

然而,有時他又不傻,有自己圓滑、精明的一面,知道逢迎他人才能交到朋友,懂得為了愛情對母親用激將法,明白用贏來的煙作為資本回避借債的小混混。

由於傻,他並沒有妹妹和弟弟那麼高的追求,即使對愛情也曾有過浪漫的幻想,但並不會一味地執著於夢想,不會把失望、落寞一直掛在心上,不會鍥而不捨地追求得不到的東西,懂得認清現實和接受現實。

由於傻,他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偏愛,得到的比弟弟妹妹反而更多。

由於傻,他懂得什麼是現實的生活,懂得知足常樂,雖然娶了個不夠完美的跛腳姑娘,幹了個不夠富足的小本買賣,但他很滿足,活得遠比不痴不傻的弟弟妹妹更加開心。


《孔雀》是一部比較成功的國產電影,不管是敘事手法、鏡頭運用、色彩、音樂還是情感詮釋都是值得稱讚的。影片裡的三位主人公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就像片尾的孔雀,它的存在不是為了展示給別人,是為了自我實現時那一瞬間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