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300億,歐派家居創始人,客家阿哥姚良鬆的往事!

★往事之一:考入北航,“像中了狀元”

1964年,姚良松出生於粵東貧困山區的平遠縣。1981年,姚良松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大學錄取通知書寄到家裡,山村沸騰,父母欣喜落淚,姚良松感覺“像中了狀元一樣”。

對於大學時代,姚良松的自我評價是“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在理工科學子中,在客家山歌薰陶中長大的他能詩善文,思維活躍,希望成為詩人、作家。

身價300億,歐派家居創始人,客家阿哥姚良松的往事!

▲曾經年少愛追夢。1981年的姚良松,以平遠縣第二名的學霸成績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早在讀高中時,姚良松就有一個理想:當生產隊隊長,帶領全村人養雞養鴨脫貧致富!在大學課堂上,心不在焉的他想退學回家,搞立體種植、養殖:上栽果樹下養魚,做個專業戶。

讀了激動人心的大學生支邊報道,他又想去雲南當個優秀的園丁,在邊疆的教育事業中建功立業…然而,夢想不曾照進現實。

大一結束後,他因為厭學而做出休學一年的決定。

重返校園後,性格變得開朗起來,他還加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學生俱樂部,榮任宣傳部長。

當時大學已興起勤工儉學之風,姚良松借用大學生俱樂部的牌子自己當“老闆”,拉了幾個同學賣咖啡、出租圖書,還賣報紙、賣皮包,賣一個皮包可以賺三四塊錢。“當時一天最多賺到80多元。我認為自己頗有經濟頭腦。”姚良松說。

★往事之二:“逃離景德鎮”

大學畢業後的姚良松被分到了江西昌河飛機制造廠下轄的一所中專當教員,他的“園丁夢”落地萌芽。

同時,他的作家夢也找到了一片土壤,詩文奔湧。富有朝氣、充滿上進心、組織能力出眾的姚良松被提拔為校團總支副書記。

他創辦了一份校報《綠草地》,自己做總編。

校報在企業上下傳閱,好評如潮。可是因為刊發評論針砭時弊,《綠草地》被停辦。姚良松大受打擊,覺得自己的性格還是做生意好。

姚良松的1981屆同學譚欽興(目前亦為歐派家居股東)也在昌河飛機制造廠工作,願意和他一起出來幹。

兩人決定開個廣東小餐館,本錢少,週轉快。他們湊錢租了個十幾平方米的店面。由於兩人都有工作,姚良松便從老家請來表哥幫忙打理餐館,又僱了個女服務員。

開張後,生意非常冷清。姚良松心中焦急,一有空就往店裡跑,洗菜、掌廚、端盤子、倒茶什麼都幹,可收效甚微。

最大的收穫,就是他學會了炒一手好菜。接著,女服務員跟人跑了。

姚良松和譚欽興商量散夥,算算賬,虧本600多元,不吃不喝也得一年的工資才能還清,何況還要替弟妹交學費。他只得繼續找門路掙錢。

正好景德鎮四大飯店之一的翠雲飯店搞改革。姚良松自認為做了一陣子餐館有經驗,便跑去競標,他的想法非常簡單:掙了錢交承包費,做不起來也就是兩手空空,回到零起點。

不幸的是,大飯店和小餐館的生意狀況半斤八兩,每月交承包費就把姚良松壓得難以維持。

同時,單位領導對他也“忍無可忍”,予以開除,旨在殺雞給猴看。

沒了退路,姚良松便孤注一擲,把全部身心撲在飯店上,從四處拉客戶到店裡所有事情都事必躬親。

晚上員工休息了,他還在廚房煮粥準備次日的早點。蒼天不負苦心人,生意終於開始好轉,從最初的日進賬300多元漸漸攀升到近千元。姚良松欣慰地在日記中寫道:“爬過了雪山,走過了草地,金色的秋天就要來了。”

然而1988年政府嚴整吃喝之風使這家剛剛立住腳跟的飯店一夜之間門可羅雀。於是,催賬的也約好了似的結伴而來。

姚良松焦頭爛額,整宿整宿失眠。儘管所有的債加起來也就五六千元錢,但對當時的他來說卻是“天文數字”。

病急亂投醫。姚良松聽說香腸好賣,就向銀行貸了3000元搗騰香腸,因為質量不過關,最後血本無歸。

見遊樂場有生意,他趕著去賣撲克,結果依然是賠。

年關一天天逼近,債主們憤怒地揚言:再不還錢就打斷你姚良松的腿!陷入恐懼的姚良松因為資不抵債,走投無路,最後含恨逃離景德鎮。

★往事之三:背井離鄉流浪

那是1988年12月31日。姚良松頂著漫天風雪登上了火車,留下一堆債務與無限鬱悶。在姚良松的日記本上,記錄著背井離鄉萬里流浪的悲涼和艱辛。

在出逃路上,他不斷想到自己的那筆鉅債,也不停地給自己鼓勁,在日記裡反反覆覆寫著要“踏實、熱情、吃苦、沉著”。

就像很多空有壯志的年輕人一樣,那時的他並不知道究竟該向哪個方向努力,給自己定的方針是“邊走邊看,努力爭取每一個機會,不能輕易放棄每一個機會”。

除了每天記日記,姚良松還讀了很多書,不停地反省。“原來我以為失敗了就是零,但有時並不是零,可能是負數。”“災難是一個坎,如果你邁過去之後,就會變成財富。”

在飽嘗冷眼的日子裡,姚良松在他的日記本上留下了一首又一首詩作,拼命為自己鼓勁。然而現實卻並未因他堅持不懈的鬥志而改變。

漂泊到西安的時候,姚良松只剩下2角錢,連2角7分錢的方便麵也買不起。

在學長張金良的幫助下,姚良松做了個業務員,推銷電子理療儀。

當時的公司老闆見姚良松是個人才,得知他天天為景德鎮的債發愁,為穩住他的心,預支了3000元錢給他還債。當錢交到已不抱希望的債主們手上時,整個景德鎮都轟動了。

本來,剛剛做得順風順水的姚良松準備在西安大幹一場,不料公司發生變故,流浪中吃盡苦頭的他再次流離失所。西安的同學好友趕來為他餞行。

那又是一個漫天飛雪之夜。姚良松滿腹悲愴,和朋友們碰杯。張金良按著姚良松的肩膀說:“你這麼刻苦聰明,一定會成功的!如果姚良松不成功,天理難容!”張金良的話,彷彿一個預言。

那一刻,姚良松終於忍不住,號啕大哭。背後的天地一片蒼茫,西安的夜色悲傷無邊。

★往事之四:還清所有欠款

歷經磨難,姚良松已經懂得機遇、能力、處世方法、人際關係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幾經輾轉,姚良松找到在浙江做電子醫療器械的客戶,經過商談,對方同意姚良松在廣州成立辦事處推銷其產品,為了表示誠意,對方賒給他兩箱產品,還給了他1000元開辦費。

此時,獨當一面的姚良鬆開始了自己的事業,嘗試招聘不帶底薪的業務員,與有實力的大百貨公司聯手,在商場裡開闢專櫃,先人一步地使用媒介。

獨特的經歷讓他非常瞭解推銷工作的性質,他懂得如何花最少的錢將最簡練清楚的意思表達給消費者,贏得消費者的好感。

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姚良松的業績便達到每個月數千元。積累下第一筆錢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給景德鎮法院匯去1萬元。

法院很快來了通知,除說明所欠款項已全部還清外,還寫了封長信對他大加褒揚。

★往事之五:起步櫥櫃

過去的一頁終於翻過去了。

姚良松在廣州脫胎換骨,找到了方向,重拾自信。1991年春節過後,姚良鬆手裡還有近6萬元錢,他就想著搞自己的產品。

1992年5月2日,廣州科信新技術發展公司成立,產品綠海風溼關節炎治療儀上市,很快在上海、北京等十幾個中心城市設立了辦事處。

一年下來,公司創收近千萬元,29歲的姚良松個人積蓄達到200多萬元。他開始想著尋找新的項目—保健治療儀的市場空間有限。

他考慮的項目有三個:健身器材、房地產和客家娘酒。到底該做哪個,他舉棋不定。

1994年初夏的一天,姚良松陪家人慕名去廣州著名的文化社區麗江花園看樓盤。香港人搞的樣板房裡那套櫥櫃吸引了他和家人。

明亮可鑑的檯面,渾然天成的結構,賞心悅目的款式,讓妹妹讚不絕口:“這櫥櫃真漂亮,要是我們家有一套就好了。”

這句話在姚良松的大腦裡靈光一閃:妹妹是個普通打工妹,都有這樣的慾望和追求,何況富人呢?

身價300億,歐派家居創始人,客家阿哥姚良松的往事!

▲耕耘櫥櫃行業首戰告捷。“首屆廣州現代櫥櫃展”,1994年,姚良松5天時間收到50多萬元訂單。

姚良松立即組織人做預算,調查市場。短短的幾個月內,按照姚良松的設想,生產出了三套櫥櫃產品。

1994年8月10日,姚良松參照賣治療儀的辦法,在《廣州日報》刊登了第一條面積不大卻很醒目的櫥櫃廣告:“首屆廣州現代櫥櫃展”隆重開幕,熱誠歡迎業界、消費者前來觀摩、指導和洽談業務。

結果,展示會很火爆:連著5天一口氣接下了60多張訂單,計有50多萬元,旗開得勝!

1994年9月,姚良松註冊資金100萬元的櫥櫃公司正式成立。對於賺錢的項目,姚良松繼續堅持。他的想法是:“那是我們的老項目,有穩固的市場基礎。我們客家人講防守,開拓疆域不能放棄後方根據地。”

在展示會“空前成功”的鼓舞下,姚良松擴大生產規模,同時在廣州五羊新城租下近300平方米的商鋪,宣佈要將之辦成“永不落幕的現代櫥櫃展銷會”。剛開張期間捷報頻傳,顧客從四面八方湧來,最多時一天可以接下20多張訂單!公司一班人馬忙到快過年才興奮無比地收工放假。

過完春節,躊躇滿志的姚良松,沒想到緊接著而來的竟然是一個漫長清冷的春天。偌大的店鋪安靜得令人心慌,為了省下鋪租和人工費,姚良松想著把商鋪盤出去。可是來看鋪子的人見店裡沒有顧客,不想要,還對姚良松說風水先生講了店前那棵大樹擋住了風水。

其實,造成五羊新城商鋪門庭冷落的重要原因是櫥櫃的銷售淡季就在春夏季。姚良松當時還不清楚這一點,認為主要是產品比較“超前”。姚良松天天苦思冥想往後該怎麼辦。

一天,他路過報攤,報紙上一個通欄標題《改變命運從改變觀念開始》如電閃雷鳴般撞擊著他的心。他頓時冒出了一個改變櫥櫃產業進程的念頭,採用軟文廣告引導消費:既然老百姓們還沒有使用櫥櫃的習慣,那麼就改變人們的觀念,創造一個市場。

姚良松給軟廣告定的方向是:引導消費者瞭解現代生活中廚房的地位,重新定位廚房。他相信故事的力量最能打動人心。

在廣告刊登方式上,姚良松不做地毯式轟炸,而是重點突破,廣告所佔版面也非常“刁”,沒有一個是整版廣告,主要刊登在很受讀者歡迎的版面上,每個廣告都顯得搶眼卻不囂張。

從1995年到1996年,他們總共有百來篇小文章見諸報端,這些文章聚合在一起,構思縝密,有靈魂,有方略。

他還請家居專家上電視臺做知識講座,講解怎麼選櫥櫃、怎麼訂購櫥櫃,而不必提具體品牌的名字,因為只要消費者動了心思,歐派肯定會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

身價300億,歐派家居創始人,客家阿哥姚良松的往事!

▲早期的歐派。

★往事之六:"梁山危機"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研究歐洲數百家企業之後精闢地總結道:“每當你看到一個偉大的企業,必定有人做出過遠大的決策。”姚良松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德魯克的話。

1996年,歐派有了一定的規模,有員工200多人。這時,姚良松遇到了梁山危機,一些一起創業的兄弟要求以乾股形式大秤分金子。情況十分緊迫,姚良松面臨著一次重大抉擇。

如果答應兄弟們的要求,歐派就有可能像水泊梁山一樣,持有乾股的兄弟變成股東。其結果是,企業發展壯大了,大家憑著乾股做不做事、幹好幹壞,都能分到大筆紅利。

沒有了風險,工作積極性也會隨之消失。同時,人事關係也會複雜化,大家都以股東自居,只講利益不講未來。

相反,新進人員怎麼苦幹都只領工資,心裡將不平衡。如果不答應,姚良松怕兄弟們說自己只能共苦,不能同甘,怕他們帶著隊伍集體跳槽。

身價300億,歐派家居創始人,客家阿哥姚良松的往事!

▲“有家有愛有歐派“

“不要制定大多數人遵守不了的法律。”猶太人古老的智慧給了姚良松啟迪,他帶著大家在廣州羅浮山召開會議,經過激烈的討論與鼓舞人心,大家認同了建立公平的競爭原則,分紅按崗位業績而不是按資歷的基本準則。

於是,姚良松趁熱打鐵,確定了“公平、光明、團隊、自由”的企業文化。在姚良松強大的掌控下,企業文化建設正式提上議事日程,軟文化建設和制定各項管理規章制度一步步推進,歐派從此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2005年9月8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到鄭州參加“中國國際經濟峰會”,並做專題演講。姚良松作為企業家代表與克林頓侃櫥櫃,宣稱要“做世界的歐派”。

十幾年來,姚良松帶領歐派從寸土皆無到擁有亞洲最大的櫥櫃生產中心,專賣店遍佈全國,產品出口幾十個國家,走過了一段崢嶸歲月。

姚良松是個愛思索的人,曾歷經磨難的他早已洞察世事人心。他的愛好,除了踢足球,就是到白雲山上的茶舍,泡一壺茶一坐就是一天。

他說,人不能沒有夢,但得明白夢想靠腳踏實地去做才有望實現,否則就是空想。生意場上沒有奇蹟,一切都靠紮紮實實地做出來。

不僅要想到成功怎麼樣,還要考慮到失敗怎麼樣,要理智地設計進與退的路線。

有時,回想當年落魄的日子,他很慶幸自己“當時身體很好,好在當時沒有搞出什麼精神病來”。

如今,他的心中總是充滿著冷靜的危機感,永遠不會為了工作犧牲家庭、健康、娛樂活動,除非有極其緊急的事情。

這種執著、堅定的人生態度折射出歐派在急流勇進的櫥櫃行業能夠持續前行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