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開門、敲門和禮儀

​剛來俄羅斯是到莫斯科,出入一些場所的大門都厚重巨大,拉開很費勁,莫斯科的冬季寒冷,所有的門平時都處於關閉狀態利於保溫,門打開後鬆手,就會自動的回彈到關閉。


門自主關閉的力量也很大,碰一下或擠一下都會受不了。


車站、地鐵和劇院的大門配合雄偉宏大的外形,配的都是很沉重的門,按照在中國的習慣,使勁推開門進去,就放手了。


注意到俄羅斯人不是這樣,他們會觀察後面有沒有人,如果有人,他們打開門往前走的過程中會扶著門,等著後面的人伸手扶住門他們才會鬆手,如果後面的人一時沒有扶住,前面的人會稍停一下,絕不會放手走開,讓門自動地回彈或關閉。

在俄羅斯開門、敲門和禮儀


商場、超市、酒店、遊樂場、咖啡館、劇場、大學裡,都是這樣,就是你推開門走進去,一定要注意後面有沒有人,如果有人在後面,要扶住門,等後面的伸出手去擋住門,才能鬆手。


國內是不是這樣?一般都是前面的人推開門進去就鬆了手,門直接就回彈回來,後面的人再推開,如果力氣小,會被門撞一下。


回彈回來的門,如果後來的人正處於中間,會被碰一下或擠一下。


俄羅斯不管男人女人出入大門都會這樣做,即使是進出公寓的單元門也是這樣。


在公寓樓裡等電梯時,我的小兒子時不時的會來一句:女士優先。


如果沒有進去,我們會禮讓女士先進,但也不會太刻意,因為有的女士就會跟在你的後面,她並不想先進去。


如果先走進電梯,小兒子會按住電梯門的開關,等所有人進入後再鬆手。


在俄羅斯開門、敲門和禮儀


俄羅斯的女士都有一個好習慣,她們走到門前的時候,會稍微停滯一下,給身邊的男士或後面趕上來的男士一個拉門的機會,她可以優雅地進入然後禮貌地說聲謝謝。


在俄羅斯開門、敲門和禮儀


在俄羅斯開門、敲門和禮儀


在中國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因為走在前面或平行的女士,會先伸手去推或者拉開門,頭也不回不管不顧地鬆手,讓門彈回到你懷裡或再恢復關閉狀態。


如果女士在門前停滯一下,會發生什麼?


後來的男生會擠開女生,自顧自地拉開門進去,然後讓門自由地彈回來或關閉。


女生下車也是這樣,會稍微等一下,男生會過來拉開門女生才下車,這些動作都非常自然看了不會覺得刻意,女士表現的優雅,也讓兩人都表現出禮貌得體。


也不全是這樣的,很多坐在副駕駛或後座的女士,也會停車就自己拉開門下車,這一般都是丈夫開車到自己樓下,或搭乘的出租車 。


如果是坐在其它男生駕駛的車,一定會給他人一個表現紳士的機會。國內的女生,幾乎不會給同車的男士這樣的機會。


假使有這個機會,男士會怎麼做呢?


這些禮儀是在幼兒園開始教給孩子們的,幼兒園有很多很貼現實的遊戲,像過馬路的斑馬線,像火警演習,像集體交際舞。


第一次看到幼兒園裡的集體交際舞,套用網絡用語就是驚呆了,女生端坐在座位上,男生一個個挺直身板,一隻手背在身後,走到舞伴跟前,優雅地伸出手去,女生伸手搭上男生的手,就勢站立起,倆人一起走向舞池。


這就完全是完整的大人的舞蹈禮儀,不是把這些4-5歲的孩子當小孩,稀裡糊塗地一對對拉著手上來跳,上來演天真爛漫的小木偶。而是一招一式的真的是在交際舞,在整個過程中,動作雖然都很簡單,但是,小男生處處都展現的紳士風度,在這些小紳士的呵護下,那些女生也一個個嬌滴滴地柔弱嬌媚。

在俄羅斯開門、敲門和禮儀


那些“女士優先”的理念,是從小就灌輸的,照顧女士和幼童是俄羅斯全社會的共同理念。


打開門不能馬上放手,要看後面有沒有人,如果有人,要扶住門,這個理念也是從小就知道的,如果不這樣做,他們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國外的留學生回國不會過馬路,那是真的,倆兒子回國真的不會過馬路,按照紅燈停、綠燈行的概念過馬路,險象環生也過不去,他們在俄羅斯可是自己去上學和放學的。


回國也放他們自己出去,姥姥家樓下是一個很大的娛樂綜合體,起初都很揪心,每次都千叮嚀萬囑咐。


在俄羅斯,他們到哪裡都不用擔心,也不會擔心會丟了孩子,到了商場裡或遊樂場裡,更是讓他們自由活動,回國內就要變成不能離開視線了。


就餐的禮儀,在俄羅斯更重視。


剛來俄羅斯就注意到,那些漂亮的俄羅斯女孩,不管她們是時尚開朗外向和活潑可愛,只要在餐桌的椅子上坐下的那瞬間,立馬筆直腰桿端莊的神態,那感覺有點像國內孩子做眼的保健操,在做眼的保健操之前,每個人都會端坐在座位上,然後舉起手來,俄羅斯女孩在餐桌前坐下去也是那個感覺。


幼兒園會培養小男生們照顧女生,像幫助女生優雅地坐下啦,男生站在椅子的後面,等女生就位,往前推椅子,讓女生保持優雅的姿態坐下。


回到家裡,小雨也經常為媽媽推餐椅,過程中非常紳士。


在俄羅斯開門、敲門和禮儀


幼兒園裡就餐也像在飯店裡就餐一樣,有幾道餐,每餐有小朋友幫助分,就餐使用刀叉勺,如何使用刀叉勺,他們都很明白,但是怎麼使用筷子,我們一直沒有教,我們覺得他倆大了,手指的控制力強了再學也簡單。


俄羅斯人吃飯講究閉著嘴嚼,不能出聲,喝湯的時候用湯勺,不能出滋滋啦啦的聲音,他們只吃自己盤子裡的食物,不能讓刀叉碰到盤子發出聲響。


帶他們回國,參加老友們組織的接待,才覺得他們完全不適應國內的餐飲,把食物放在他們自己的盤子裡才會吃,不知道去桌上的大盤子裡夾菜吃,還有就是不管什麼花樣的美食,不如來塊肉吃簡單爽口,那些特色的烹飪和高檔的食材,看一眼做個表情就過了,浪費老友們一片心。


俄羅斯對於女士和幼童如此照顧,那麼老師們教育孩子們對殘疾兒怎麼對待呢?


就是把所有的殘疾人當做正常人看待,不把他們當做特殊人群,不去特別關注他,讓殘疾孩子從小就感覺自己什麼都可以,都和正常孩子一樣能完成應該自己做的事。


很多俄羅斯人回到俄羅斯,問他們在中國最不適應的是什麼?


他們說:“最不適應就是被圍觀,被人指指點點,被當做特殊人。”


甚至在吃飯的時候,中國主人會給他們一個特殊的菜,全桌的人屏住呼吸看他表演吃菜,然後,順利吃下去全桌會鼓掌,類似鴨腸、豆蟲、牛蛙什麼的。


俄羅斯人不會盯著你看,不會把你當做特殊的人,不把你當做弱勢群體,這也是一種禮儀。


我去接送孩子,去孩子們的幼兒園和學校,去參加任何邀請家長參加的活動,沒有人指指點點或議論我們,也沒有人特殊的關照我,讓我從剛開始的無所適從到最後的輕鬆自如。


他們對殘疾人的尊重和照顧表現在,地鐵通道里有專門助力輪椅的裝置,在所有的商業或公共場所裡都有殘疾人專用的輪椅通道,有殘疾人可以用的直梯(電梯),在所有的商業場所和遊樂場所的停車場裡,都有專門標註殘疾人的停車位,不管停車位多麼緊張,也不會有正常人去停車在這個位置,只有真正的殘疾人才有權利把車停在那裡。

在俄羅斯開門、敲門和禮儀


我開車到這些地方,遇到停車位緊張難找,轉好幾圈,也從沒想過把車停在有那個標誌的位置上,那些位置也經常空著,等著真正符合資格需要他們的人。


俄羅斯人那麼講究禮儀,如果去寫字樓拜訪,或到朋友家裡做客,敲門會怎麼敲?


敲門?在俄羅斯就沒有這麼一說,我們通常勾起手指輕輕的敲門,在俄羅斯就沒有聽說,都是砸門,把手握成拳頭使勁的砸門。


在俄羅斯開門、敲門和禮儀


在俄羅斯開門、敲門和禮儀


剛來俄羅斯,常常被這樣的砸門聲驚著。


“誰?幹什麼的?”隔著門問。


家教、女僕、物業、快遞還有鄰居,那些來直播的女孩,孩子們的同學,都是這樣砸門,根本就沒有會輕輕敲門的。


最近砸門的聲音稍微輕了點,很急促,從貓眼往外看,沒有人,打開門,眼往下看,4歲的鄰居男孩馬特維奶聲奶氣地問:“馬克西姆在家嗎?”


我回頭對著家裡喊:“小雨,你朋友來找你玩了。”


2020年04月0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