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王的男人》: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是用實際行動去靠近完美


《成為王的男人》是一部由金希元執導,呂珍九、李世榮、金相慶、權海驍、張光、鄭慧英等主演的電視劇。呂珍九的高超演技讓這部劇取得了豆瓣9.4分的好成績,喜歡看韓劇的人一定聽說過這部劇。

其實我不太喜歡這部劇的名字,什麼什麼的男人/什麼什麼的女人這樣的劇名聽起來沒有藝術感,但是現在想想,“成為王的男人”也就告訴了我們主角是誰,最後成為了什麼。

一個戲子,受命當了國王,和中殿相愛,讓忠臣都站到了自己這邊。這個故事難道是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嗎,普通爽文的套路?

當我繼續看下去,發現河善的感情並沒有想象中的乾淨利落。

都承旨協助他的原因是因為他本來是一個非常正義的人,如果當上國王的話應該會很愛護自己的子民,但是現在河善的魂魄都被中殿鉤去了,又為她哭又為她笑的,還為她學漢字寫情書。而中殿那邊雖然表面上拒絕河善,但是又想起河善對她的好,還救了她的父親,她真正愛的人是河善啊!

河善說到底也是一個戲子,沒有一國之君的風範,總是把兒女私情放在心上,以至於無心執政。可這,正是這部劇的賣點之一,讓河善這個人物的刻畫看上去更靠近現實了。

他的所有表現都那麼真實,都那麼的容易被人理解,但是又不禁讓人陷入沉思。我開始想:

為了取代某個人而去努力,真的是對的嗎?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別人接受不夠完美的自己?

這個問題就像是一段細長的棉線,捆成了一個比拳頭還大的棉球,我很想找尋它的源頭到底在哪,卻怎麼也無法找到。

直到我把重心放在了學習和生活上,把精力和時間專注到自己的每一天,我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答案。我也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理解河善的內心,越來越理解《成為王的男人》這部劇。

01《成為王的男人》到底在講述一段什麼樣的故事?

《成為王的男人》: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是用實際行動去靠近完美


河善是一個來自農村的戲子,以演戲為生,賺的錢不多但是每天過的很開心,有一個對他很好的叔叔和一個可愛的妹妹,在一起相依為命。可以說是自由自在,幸福安康,過著很普通但是令人嚮往的生活。

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鄉下來的粗俗之人,居然和國王長的一模一樣,居然被國王命令要坐上龍椅,替他執政!還沒有做任何告別,河善就這樣成為了國王的替身。

故事的另一重要人物是國王李軒,國王李軒的出現正好可以和河善的各種性格形成強烈的對比。河善比國王多了幾分人情味,國王比河善多了幾分英氣。

該劇主要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國王在宮中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終於讓河善當上自己的替身

河善被帶到國王面前,國王命令他模仿自己,穿上自己的衣服,替代他的位置,而他要一個人歸隱山林。

第二部分是河善的善良與溫柔打動了宮中的許多人,但逐漸發現宮中危機四伏

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河善對所有人都很好,特別是對中殿,為中殿做了很多浪漫的事,所以中殿的內心也有所動搖。他的治國決心打動了都承旨,獲得了都承旨的肯定。

看到那個和他的妹妹年齡差不多的人,心生憐憫,就賞了她一些糕點。然而她剛吃進嘴裡,就七孔流血,氣絕身亡了。


《成為王的男人》: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是用實際行動去靠近完美


第三部分是河善的真實身份被中殿發現,奸臣們起了疑心,民間議論紛紛

妹妹發現長得像哥哥的國王被囚禁,就偷偷地解開繩子,國王逃回了皇宮然後“狂症”復發,又鬧出了很多事,和河善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加上奸臣在後面煽風點火,在告示欄上面製造“謠言”,迷惑人心。

中殿因為在國王的書房發現他練字的紙,又聯想到國王的性情大變,說“自己沒有給過中殿任何東西”。那手中的指南針是誰給的?又聽見宮中的風言風語,才知道國王不是李軒,而是河善。

第四部分是雖然因為宮鬥犧牲了忠臣,但是壞人也得到了懲罰

因為內亂,都承旨犧牲了,宣化堂被害死了。大妃的惡意行徑被無意間暴露,河善賜她毒酒。河善禪讓皇位後離開皇宮,張武官因為暗中保護河善被大妃的手下暗殺。

最後的河善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不成體統的戲子,而是經得起風霜的熱血男兒。可以是,他成了比李軒更像王的人。

中殿當聽說河善對於自己以後的打算是想重新成為一個百姓時,便請求河善在她成為大妃無法離開內宮之前貶自己為庶人,這樣她就可以在外面等候河善了。河善躲過了暗殺,從此和素雲(中殿的名字)過上了幸福生活。

02為了超越某個人而努力,而不是成為某人

《成為王的男人》: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是用實際行動去靠近完美


我看了《成為王的男人》這部劇,最大的感想是意識到:我們要為超越別人而努力。

在他人認為,河善是李軒的替身,也許就是為成為李軒那樣的人而努力。

就好像一開始的時候,河善不會寫漢字,而李軒寫的一手好字。

就好像一開始的時候,河善只顧兒女私情,而李軒把兒女私情拋於腦後。

他不得不拋棄自己的安逸生活,拋棄和自己相依為命的叔叔和妹妹,在宮中飾演一位處在萬人之上的君主,代替國王執政,甚至與中殿相愛。

但是我覺得,河善做到了這些,就足以證明他比李軒更好了。

李軒經常吃“藥”,待人殘暴,在君臣任用方面幾乎是“昏君”,雖然與中殿相愛,但卻疏於表達,感情進度停滯不前;河善身體健康,待人有禮,善用良人,主動靠近中殿,溫暖她的內心。

李軒堅持執政,但是他並不體貼民心,不知道民心所向,只聽奸臣胡說八道;河善偶爾被感情干擾,但他非常明白人間疾苦,知道百姓們需要什麼,知道什麼人對他有利。

李軒鐵面無私,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惜害死弟弟,不惜殺害岳父;而河善卻因為中殿,而留了岳父活口,最後還把皇位讓給別人。

李軒因為的野心過於強大而患上重疾,最終害死自己;河善沒有強大的野心卻有使命感,關鍵時刻還能把兒女私情放在一邊先處理政事。

最優秀的其實是他的判斷能力,他敢於反抗,敢於分辨是非,知道李軒的某些命令會造成錯誤就不去聽從。也許在別人看來會有些魯莽,但是明明知道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卻還是去做的話,那他就要為君王的話負責了,就相當於做一個替人捱打的傀儡了。他沒有這麼做,就證明他是一個明智的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這些都說明,雖然他可能會有一些缺點,但是他比李軒更好、更適合成為王。

看完了整部劇,聯繫生活實際,發現有些時候的確如此。

協會面試的時候,部長總會問:“你的偶像是誰?為什麼。”

我們以我們的偶像為榜樣。就像河善當初對李軒,充滿了敬畏之情。但是當你一步一步朝偶像的那個方向靠近,發現他其實只是一個被美化的普通人,身上一樣有許許多多的缺點。我們最終的目的其實並不是想成為某個人,某個人可能也會有不清醒的時候,我們要成為的是自定義的偶像,把我們的缺點培養成我們在偶像身上可以看到的所有優點。也就是說,我們也許並不是想成為他們,而是成為比他們更優秀的人。就好像河善其實並不想成為李軒,而是想成為一個比李軒更適合當王的人。

在我們學習的時候,就得先把那些多餘的感情整理到一邊,為了完成自己的目標。我們身邊的家人、老師、同學,大部分都是我們的“忠臣”,不斷地幫助我們、保護我們,讓我們跨越重重困難,所以我們才要善待他們、感激他們。

如果“國王”貪圖享樂,再好的“中殿”也只會是“紅顏禍水”,“禍國殃民”。如果和另一半真心相愛,怎麼捨得讓ta揹負這樣的罵名?只有自己強大了,做好了自己的分內事,這段感情才會被更多人認可,自己才有機會保護心愛的人。

河善地位如此穩固,沒有被奸臣拆臺,少不了都承旨和趙內關的付出與期望。你之所以站在那個位置,是因為不知不覺中,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所以你要做得更好,為了不辜負他人對你的期望。

《成為王的男人》: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是用實際行動去靠近完美


其實《成為王的男人》裡,除了講述河善的那段故事,還講了很多人的故事。

其中李軒悽悽慘慘的一生讓我記憶深刻。

李軒本來是國王,但卻因為自己的性格前途盡毀,最後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在生日的時候被忠臣在酒裡下毒,最後慘遭所有人背叛。

沒有他的忠臣輔助,他怎能成為萬人之上的王?他卻無視他們的忠心耿耿,明明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卻隨意地踐踏別人的生命。因為自己的殘暴,良心受到譴責,每天都看到幻覺。因為自己的頹廢,一輩子都要和“藥”相伴,導致自己骨瘦嶙峋,像是瀕臨死亡的人。

事實證明,一個人再有野心,也不如一個人有能力重要。如果一個人毫無本事,沒有能力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那憑什麼得到別人的敬畏?如果一個人活得沒有價值,甚至要抹殺別人的價值,那麼別人憑什麼要把那個位置預留給他?那是一個無比自私的人!

他本身就是在利用別人,例如妹妹以為他是哥哥的時候把他放走,妹妹在後面一瘸一拐地跟著他,他卻頭也不回地走。在宮中的那段時間,忠臣靠近他,他卻覺得忠臣個個都不安好心想造反;現在過生日了,終於知道是怎麼回事,但他卻不改往日的暴戾。

李軒其實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一個時代的犧牲者。我們不知道他在變成那樣之前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只知道他做了那麼多錯誤的決定理應得到懲罰。但是他其實很可憐,父親駕崩,弟弟被自己算計,親戚視他如仇敵,臣子靠近他也只是因為他當時有利用價值。

但是時代不會同情弱者,時代不會倖免每一個國王的錯誤。正如他掌握大勢的時候,對子民沒有半點的憐憫之心。民心所向,就是正義所在。他成了“失道者”,迎來的只有“失道者”的命運。

更何況他活著,似乎已經失去了人生的所有希望,他本來有無數次可以獲得新生的機會,但他沉溺於那些短暫的極樂之中。如果他在這種精神狀態下還控制朝廷大事,那個國家可能早就滅亡了。

《成為王的男人》告訴了我兩件重要的事:

1.其實我們一直以來的偶像不是真實存在的任何人,而是真正的自己

2.我們現在可能還不夠完美,但是我們可以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可以更完美

《成為王的男人》: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是用實際行動去靠近完美




我是 ,

一名90後大學生,目標是情感領域大V。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