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板塊持續走強 相關主題基金業績漲幅居前

股市劇烈震盪,農業主題基金逆市崛起,年內平均收益率達7.87%,最多賺了近20%。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農業股表現突出,主要受到基本面和市場情緒兩方面的影響,未來糧食股或難持續強勢,而養殖、疫苗等細分行業中基本面優質的公司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

數據顯示,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農林牧漁領漲所有行業,年初至今漲幅超過17%。受益於農業板塊的良好表現,農業主題基金漲勢居前。截至4月10日,納入統計的37只泛農業行業主題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達到7.87%。

農業股持倉比例較高的7只農業主題基金淨值收益率整體居前,銀華農業產業年內收益率達到19.09%, 前海開源中證大農業增強、嘉實農業產業、國泰大農業、農業精選、萬家瑞隆和工銀瑞信農業產業等基金的收益率均超過10%。根據基金2019年四季報,上述基金多持有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等生豬養殖類農業股。

前海開源滬港深農業混合基金經理石峰表示,農林牧漁股票大部分屬於純內需產品和必選資源品或消費品,不受或較少受疫情影響。“行業中的一些子板塊和權重股,本身質地優良且具有成長性,一直都有配置價值。而年後疫情蔓延,影響市場供需和投資者預期,也直接或間接利好這些農業股的表現。”石峰說。

華泰柏瑞投資研究部副總監、行業領先基金經理呂慧建分析,春節後豬價不跌反漲,生豬養殖上市公司一季報全面扭虧,淨利潤大幅上漲。市場情緒方面,疫情衝擊,很多公司盈利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基本面相對穩定的“國內消費股”受到追捧。

對於農業板塊表現的持續性,業內人士認為需要區分來看,部分子板塊和個股仍具備成長性和投資價值。

呂慧建表示,豬肉價格有可能在年內維持高價,企業高景氣延續,相關公司股價仍有一定潛力。但對於糧食股的上漲,呂慧建認為主要是受到情緒驅動,基本面並不支持股價大幅上漲。全球大米、小麥等主要農產品的庫存處在高位,大多數農作物的期貨價格處在歷史較低水平。從主要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糧食生產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星石投資首席研究官方磊認為,國內糧食安全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不會成為長期的驅動因素。“隨著海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續對農產品的擔憂也會解除。從行業角度而言,農業產業不斷升級,且趨勢較為明確,包括一些轉基因等細分領域都有其內生驅動,這些行業機會相對更大。”

石峰認為,農業行業一些子板塊和個股具備中長期的成長性和投資價值。比如畜禽養殖優質龍頭企業,受益於規模效應帶來的管理優勢和產品優勢,有望持續提升行業集中度,做大做強。此外還有防疫和疫苗企業,會伴隨時不時出現的新瘟疫和病毒,而擁有持續的市場需求和成長性。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