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綜政治全國 Ⅰ 卷評析


2019年高考文綜政治全國 Ⅰ 卷評析

1.抓綱務本,落實考點。 2019年文綜政治試卷 Ⅰ 考查的24個考點,都是從2019年文綜政治考試大綱規定的248個考點中提取的。這啟示我們,高考備考一定要抓綱務本,落實考點。所謂“抓綱”,就是要“吃透”《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和《課程標準》。一般來說,《考試大綱》《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主要依據,複習備考要以《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和《課程標準》為抓手逐個落實考點。所謂“務本”,就是結合《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和《課程標準》,深化對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對考點進行必要的梳理,做到把握高頻考點,關注新增考點。 2019 年高考試卷中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礎性試題,抓綱務本就是要引導學生掌握

2. 構建體系,突出重點。 2019 年文綜政治試卷 Ⅰ 涉及 24 個考點,整卷的知識點覆蓋率不到 2019 年文綜政治考試大綱規定考點的 10% ,每道題考查的知識點 1-2 個,多數是主幹知識。這啟示我們高考備考一定要構建體系,突出重點。構建知識體系就要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把握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聯繫和縱向聯繫,形成知識體系,明確重點。這樣才能把每一個知識點都放在知識的系統中來把握,做到“微觀在握、宏觀在胸,主幹重點、融會貫通”,才能在高考中根據題目的設問,多角度、多層面地靈活地遷移知識、整合知識,在題目規定的情境問題中,正確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3. 傳授方法,破解難點。很多考生反映高考文綜政治非選擇題得高分很難,原因是考點記住了、寫不上,寫上了、不得分。其實本質還是答題方法不對路。針對記住了、寫不上,教師應當教給學生審題方法,即首先要仔細閱讀題乾材料,弄清材料包含哪幾層意思,歸納出各層意思所揭示的中心旨意;其次要明確題目的設問指向,弄清是回答“是什麼”“為什麼”,還是“怎麼辦”的問題,確定要運用的知識。針對寫上了、不得分,從2019年高考文綜政治試卷 Ⅰ 非選擇題答題量比率(每一問字數佔問答題答案總字數的比例)中,我們可以找到破解難點的方法。第 38 、 39 、 40 ( 1 )( 2 )( 3 )題答題量比率分別是 17% 、29% 、 21% 、 20% 、 14% ,再結合它們的分值可以看出,第 38 、 40 ( 3 )題的答題量比率低、分值高,因此,這兩個問題答案語言要非常精煉,課本語言與材料語言要高度融合;第 39 題的答題量比率高、分值居中,其答案中課本語言與材料語言要具體一些,可適當解釋;第40 ( 1 )( 2 )題的答題量比率居中、分值也居中,其答案要緊扣課本語言與材料語言即可,可不做解釋。

4. 關注現實,把握熱點。 2019 年高考文綜政治試卷 Ⅰ 與去年相比,一個突出的變化是 15 道題中,大量的題目是以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為背景創設情境,如第13 、 14 、 15 、 16 、17 、 20 、 22題等,這有利於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現實,主動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體會課堂所學內容的應用價值。這啟示我們,高考備考要注重創設情境,設置問題,培養學生信息提取能力、知識遷移和運用能力、描述和表達能力。 2019 年高考文綜政治試卷 Ⅰ 的第 19 、 38 、 39 題屬於近期時政熱點試題,即以 2019 高考考綱規定的時政範圍內時政材料為背景的題,其分值佔政治部分的 30% 。這表明與課本知識相結合是政治學科的特點,備受高考命題者的青睞。這啟示我們,高考備考要做好時事專題複習,鼓勵學生理論聯繫實際,關注天下大事。高考題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因此,備考時特別是指導學生解答主觀性試題時,一定要強調把教材知識和背景材料相結合,要求學生把課本語言、材料語言與時政語言整合在一起來組織答案。

5. 重視素養,抓好落點。 2019 年高考政治試題的亮點之一就是突出對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這也將是2020年乃至今後高考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僅靠知識的灌輸是形不成的,而應該是學生在活動中逐步培養的。如今年的第40題,通過創設情境,讓考生評析“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傳統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解答本題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要肯定觀點的合理之處,即文化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化發展,然後要否定其不合理之處,即傳統村落會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而面臨困難,但因時而變地進行創造性保護和利用,會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而不會走向消亡。通過辯證分析,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因此,備考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社會現實創設情境,設計有層次性、邏輯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角度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和學科核心素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