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城邁入“後兩千億時代”:淨利潤增長超三成 發力“引戰”與“舊改”

距進入“千億房企”行列僅僅一年,陽光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城”,000671.SZ)銷售規模便跨過2000億元大關。

年報披露數據顯示,2019年,陽光城實現營業收入610.5億元,同比增長8.11%;歸母淨利潤40.2億元,同比增長33.21%。同時,近年來公司首次將分紅比例提高至20%以上,實現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元。

除了維持的規模、利潤和財務指標“鐵三角”的平衡,對於陽光城集團執行董事長兼總裁朱榮斌而言,通過引入戰略投資人、加大分紅比例等提升資本市場認可度,也是2020年以及未來的重要目標。

“規模我們會持續追求,名次我們也在意,但不能太在意。實現了2000億元之後,我們更有條件關注品質提升和財務改善。”在2019年陽光城業績會上,朱榮斌如是說。

規模、債務“平衡術”

“對企業來說,規模、利潤與財務之間的關係好比一個‘不可能的鐵三角’,理論上是不能完全兼顧的,但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實現這三個指標(的優化)。”朱榮斌在業績會上表示。

年報顯示,2019年,陽光城實現營業收入610.5億元,同比增長8.11%;歸母淨利潤40.2億元,同比增長33.21%。淨利率較上年期期末提升0.16個百分點達到7.08%,歸母淨利潤率提升1.24個百分點至6.59%。

銷售規模更是首次突破雙千億元大關。相關數據顯示,陽光城2019年累計實現銷售金額2110.3億元,銷售面積1713.3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增長29.58%和35.29%,銷售增速位列TOP20房企前列。

對此,地產分析師嚴躍進表示,2019年陽光城的業績值得肯定,整個數據在行業內增長速度非常快,“也是這兩年竄得比較猛的房企”。

克而瑞研報分析稱,規模的增長,一方面得益於近兩年合作開發的撬動;另一方面,也是企業在營銷管理方面不斷強化與提升的結果,通過對營銷、運營和項目管理等多職能的綜合考核,實現營銷指標的均衡化,“開展即決戰,月月是年關”,同時也實現了區域公司的自驅發展。

“自2017年起,陽光城致力於調結構、去槓桿,成效顯著。”正如朱榮斌所說,陽光城多項債務指標實現優化。報告期內,公司資產負債率至83.5%,同比2018年底下降0.9個百分點;降低有息資產負債率至36.5%,同比2018年底下降6.3個百分點;降低淨負債率至138%,同比2018年底下降44個百分點。

此外,陽光城有息負債總額1123億元,在不增加有息負債總額的約束下實現了規模的快速增長;有息負債短長比優化至3∶7,現金短債比1.25;同時,提升銀行融資比例,非銀佔比降至25%。

陽光城也持續加強現金流管控。報告期內,公司全口徑回款1692億元,回款額增長29.8%,回款率80.20%,連續兩年保持回款率80%以上;截至2019年末,賬面現金419.8億元,同比上升10.9%;公司已獲得多家銀行的授信總額1078.2億元,其中未使用授信餘額474.6億元。

而在融資成本方面,朱榮斌表示,陽光城積極關注融資形式多元化,拓寬資金渠道,積極進行CMBS等創新的融資方式,並實施發行的美元債和公司債券。“在全行業融資成本上升的情況下,我們在報告期內平均融資成本7.71%,有效地控制了投資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良好的經營業績和控槓桿成效,陽光城在過去一年中獲得多家境內外評級機構上調評級,境內主體評級首次獲得“AAA”。

“2020年我們整體的融資大基調還是控規模、降成本和調結構。”在陽光城CFO陳霓看來,評級的提升對公司境內外融資成本是利好。2月份發行了3.75年期的海外債,整體平均成本是8.25%;3月份發行了一個定向投資人;近期發債20億元,發行利率2年期為6.95%,3年期是7.3%,“相信公司今年整體的融資成本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多元化拿地

筆者瞭解到,2019年,陽光城通過收併購、招拍掛、加大舊改等多元化方式新增總地價656億元,權益地價492億元,新增貨值2798億元,同比上升31%。

權益比例上,陽光城新增土儲平均權益上升15個百分比,達到了70%。支付總地價656億元,新增貨值2798億元,平均成本5168元/平方米。

截至2019年底,陽光城土地儲備總計4523萬平方米,儲備貨值6324億元,其中一二線城市可售貨值佔比74%。其中,一線城市佔比26%,二線城市佔比48%。

“應對日夜激烈的招拍掛市場,我們在過去見長的收併購能力之外,又培養起了舊改能力。”據朱榮斌介紹,陽光城重點選擇相對成熟的項目,在項目的中後期介入,爭取項目能夠短期內確權,一年內能實現施工。

報告期內,陽光城重點選擇了19個城市進行試點,現已經在廣州、深圳、太原、昆明、貴陽相繼落地或者確權了多個項目。山西窊流村作為第一個舊改落地項目已於2019年實現供貨,並上市銷售。“通過以上方式,我們也實現了總土儲規模合理、區域佈局合理。”朱榮斌如是說。

“國家佈置的老舊小區的改造又將釋放出新的投資亮點。特殊時期後客戶的需求變化,對住宅的空間功能、安全、健康、服務等等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市場機會。”在朱榮斌看來,“舊改”未來將成為陽光城重要的增長極。

嚴躍進告訴筆者,現在不少房企同時具備招拍掛、收併購和舊改三種拿地方式,能夠在保持高週轉的同時,選擇一些成熟的、具有較大投資價值的地塊項目,“對於企業發展、業績都有積極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陽光城針對過往土地沉澱多、市場調控限價銷售、土地儲備過多可能帶來額外財務負擔的現實情況,改變了傳統的“土地排名決定公司未來三年排名”的土儲觀念,2017年末開始調整土地投資方向,銷多少、補多少,三年來投資實現了控負債與謀發展之間的平衡。

對於下一步的拿地策略,陽光城副總裁兼投資負責人徐愛國表示,一是堅持穩健的投資政策,可能短期內會以頻率換概率;二是堅持以銷定投、量力而行的原則;三是拿地的策略和渠道會採取更加豐富的措施和手段;四是在投資標準上進一步強化,對市場、城市、地塊資源要做更多、更全面的評估。

據克而瑞預計,2020年陽光城將加大土地獲取力度,預計新增3000億~5000億元貨值土儲。

“2000億+”新目標

考慮到特殊時期的影響,陽光城將2020年的銷售目標保守低調地定為“2000億+”。

“陽光城的風格是我們承諾的東西就一定要實現。”朱榮斌表示,在去年下半年,管理層就覺得2020年是一個不確定因素很強的年度,特殊時期的到來就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所以我們全年的銷售目標有這麼兩個靈活性:一是2000億+,到底加多少,這是一個變數;二是特殊時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持續多長時間,現在誰也不能有一個準確的估計。”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陽光城在全年業績穩步達成之際,啟動了組織變革,對集團、區域、基層三級機構架構進行全面的調整。

事實上,早在2017年剛剛履新陽光城時,朱榮斌便搭建了一套全新的管理團隊,使陽光城全國佈局從17個區域增加到30個區域,隨後逐漸整合為28個區域,並分為A、B、C三類。

“一方面,逐步加大放權;另一方面,集團按照不同的職能、不同區域的成熟度,在裁判員、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角色中不斷地靈活切換。”按照朱榮斌的說法,目前28個區域已經合併成16個區域,其中對3個A級區域不斷地進行高度授權,賦能區域集團化管理,同時提高人均效能,“我們定的目標,今年人均效能要達到每人3500萬元以上”。

在完成組織變革後,陽光城在年初工作會議上明確了2020年的工作任務,即“一個堅持、兩個方向、六個目標”。

具體而言,“一個堅持”是要堅定不移地圍繞“規模上臺階、品質樹標杆”戰略開展一切經營工作;“兩個方向”是指要在資本運作和生產經營兩個方向上齊頭並進;“六大目標”則將圍繞引入戰略投資人、提升股債資本市場認可度、銷售目標、新增土儲、品質工程及10萬+交付等方面展開。

應對特殊時期,陽光城也提出了三大基本思路,主動防範危機。

據朱榮斌介紹,一是要保回款,提去化,採取一攬子創新的營銷策略,適應更加嚴峻的市場形勢;二是要往前行,不掉隊。保持公司的持續進步、健康向前發展,不能跑輸於大勢;三是靈活、高效、隨機而動。市場下行時,要能夠應對危機,保證公司的安全運營,“一旦市場上揚,我們要及時抓住機遇,隨時可以迎風起舞,趁時變化,善積跬步以至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