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邊的垂柳剛剛吐綠,乍暖還寒。
抗疫時分居家久了,到小公園裡散散心,裡邊玩的人沒幾個,旁邊小河裡有兩個人站在齊腰深的河溝裡耥螺螄,這樣的耥法現在難得見到了。
我們這裡是裡下河水鄉,水網密佈,河溝縱橫,盛產魚蝦蟹鱉等淡水產品,而螺螄一直是最不值錢的。
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螺螄也是上不得檯面的,沒有哪家把它當盤菜。只有小孩子嘴饞了或者年紀大的想喝點酒又沒錢買下酒菜的時候,他們就回去拿個鐵絲籃子,在籃把子上綁上一根長長的繩子,到河邊使勁往河中間一丟,拉上個幾趟差不多就夠一大碗了,回來放水盆子裡養個一兩天,讓螺螄吐淨裡邊的髒物,剪掉螺尖,弄點生薑蔥蒜一炒,再添點紅辣椒,既殺饞又下酒還不花錢。
現在養殖業發達,螺螄有了新的來路和去處。
由於人工養殖的魚塘裡密度很大,水質較差,養殖戶往往在魚塘裡放些螺螄進行淨化,這些螺螄由於吃得好,長得又肥又大,現在反到成了酒桌上一道人見人愛的好菜,尤其是清明節前的螺螄,據說吃了亮眼睛,一旦過了這季節螺螄有籽了,又瘦又硌牙就不好吃了。
當然,現在對螺螄需求更大的是養蟹養鴨的,因此,還催生了專門的耥螺螄行當。
一般夫妻倆有一條機動小鐵船,女的在船艄掌舵,男的在船頭拿耥子。他們往往幾條甚至十幾條船打成幫,與農村戶養河的承包人約定日子,耥上來的螺螄一半歸河主,一半歸耥螺螄的算工錢。
今天看到的耥螺螄的應該是最傳統的手法,也是最辛苦的,這麼冷的天穿個皮衩,站在刺骨的冷水裡一下一下地沿著河底往前耥,耥點東西上來還要使勁地淘,仔細地揀,希望能賣個好價錢。
人生艱辛,生活不易!


閱讀更多 前湖後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