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擺脫這3種“窮人思維”,你永遠賺不到錢

不擺脫這3種“窮人思維”,你永遠賺不到錢

電影《1942》裡,張國立演的在逃荒路上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知道怎麼從窮人變成富人,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財主,那時候咱們再回來......”

雖然電影沒講地主後來有沒有東山再起,但事實往往就是如此。

起點相似的人,思維不同,結果也不同。

因為,真正決定窮富差距的是,思維。

你賺不到錢,首先是因為你陷入了“窮人思維”。

總結下來,有以下三點:

一是稀缺心理

人吶,越缺什麼,越在意什麼。你缺什麼,這種缺乏的東西就會在潛意識裡牢牢俘獲你的注意力,並改變你的思維方式,造成認知和控制力失衡。

生活中隨處可見被稀缺思維俘獲的人,不信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反觀自己和觀察身邊的人。

我老家鄰居張阿姨就是這樣,由於她家經濟條件不太好,所以她買菜特別喜歡折騰。去小區門口新世紀超市一看:“生菜要三塊五一斤,太貴”。

於是,她坐六站公交去沃爾瑪,“四塊錢一斤,更貴。”於是又坐七站公交去大昌隆,“三塊錢一斤,太好了”,她買了五斤,樂呵呵地回家了。

折騰半天,扣除車費還倒虧一塊......

再比如:你想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好工作,不想再走彎路了,但在缺錢的情況下(比如下個星期就要付房租),你可能就會放棄這種想法,轉而隨便選擇一份工作(比如電話銷售),儘管這份工作並不適合你,但可以解燃眉之急。

這樣的人往往更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稀缺心理”會嚴重影響你的認知智慧,導致你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從而因小失大。這是一種典型的“窮人思維”,也是很多人無法賺到錢的根本原因。

二是為了省錢而浪費時間

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的一大差異在於:窮人往往更在乎錢,富人往往更在乎時間。大部分窮人都意識不到時間的價值。

比如朋友給你推介了一本書,你總是習慣性的想要找一找有沒有免費的資源。於是各大網站、網盤、資源庫找遍了,都沒有,或者找到的是盜版,看了兩天你發現還是要買,結果30塊就買到了。

免費的東西不一定真免費,難道你找的時間就不值30塊?

買了一張不好看的電影票:

富人思維:浪費時間,退場

窮人思維:雖然難看,但是出去了浪費錢啊(依然堅持看完全場)

請記住:

千萬不要為了省錢去浪費你的時間。因為你的時間才是你最寶貴的財富,你的時間才是最有限的資源。

永遠認為:

你的錢不值錢,你的時間最值錢。時間可以換取知識,換取人脈,換取金錢。因為時間大於金錢。

三是被害妄想症

窮人思維的一大特點就是:理解不了的事通通選擇不理解,用一種被害妄想症實現對自己大腦的自我保護。

傳統生意他說利潤太低,互聯網呢,他說不會弄,你免費呢他說你是騙子,你收費呢,他說原來你就是想賺我的錢。

窮人思維就是我的窮不是我的錯,就是客觀條件決定的。

每當別人取得一點成就,嫉妒心就會讓他們忍不住出言嘲,畢業找不到工作就推脫給用人單位的種種歧視,賺不到錢就怪社會不公平,每天在網絡上大呼“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窮人永遠不能出頭”......

或許你會說,沒有人一開始就是這樣,很可能是因為周遭的不良環境才造就了他們這樣的心態。可是,難道一個家徒四壁的人因為搶劫走上犯罪道路,我們就應該認定他無罪嗎?

每個人的人生都可能遭遇困境,我們無法改變客觀環境,但卻可以改變自己。

請記住: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腦袋裡裝的東西不一樣,賺錢難並不是賺錢本身難,要麼是你方向錯了,要麼就是你方法錯了。

要有正確的方向與合適的方法,你必須先改變思維模式。

所以窮人變富人,富人變貴人,首先要從改變思維開始,這是核心,這是命脈,思維不變,所學一切策略方法都是外圍,無法獲得根本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