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欖方唐等中山四位文藝名家入選《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文獻


小欖方唐等中山四位文藝名家入選《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文獻

▲《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文獻

近日,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傳來喜訊:中山市菊城小學辦學顧問、“菊花少兒詩社”客座教授、著名漫畫家方唐事蹟入選《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文獻,其創作獲評介。該書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組編撰寫,分文學、藝術、音樂、美術、影視等板塊,是一部旨在展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廣東文藝的風采,梳理其發展歷程,總結其成就與經驗的專著。它既立足於當下文藝創作的現場,又採用“述”“評”結合的方式,力圖對入選作家、文藝家的成就和貢獻,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一書中,中山文藝名家劉斯奮、丘樹宏、李海鷹也同時入選。

《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以描述和述評相結合為主要敘述方法,既強調學理性,又兼顧可讀性,用鮮活優美、靈動詩性的文字來探討改革開放、嶺南傳統文化與現當代廣東文藝問題。

小欖方唐等中山四位文藝名家入選《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文獻

▲著名漫畫家方唐與菊城小學菊花少兒小詩人翁柏詩合影留念

在“漫畫界的嶺南文化名人——方唐”章節中,文章以方唐被讀者認知到創作漫畫大發展、再到創作的新境界來評介他的創作成就。記者採訪瞭解到,方唐原名陳樹斌,1938年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小欖鎮。原《羊城晚報》主任編輯,現為中國美協漫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美協常務理事、廣東漫畫學會名譽會長、廣東畫院特聘畫家、廣東省文史館館員。

曾任廣東省第七、八屆政協委員。先後在國內20多家報刊開設漫畫專欄,作品曾獲全國新聞漫畫一等獎,兩次獲全國新聞漫畫大賽金獎、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日本讀賣國際漫畫大賽金獎和兩次特別獎,獲廣東魯迅文藝特別獎、廣東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

方唐曾任《羊城晚報》漫畫專欄作家,是一位有國際聲譽的漫畫家。曾在日本、英國、意大利等國獲得國際漫畫大賽金獎、特別獎等。盧延光就方唐與廖冰兄的漫畫風格做了比較:“直截了當,一針見血的,衝鋒陷陣的是廖冰兄,方唐呢,搞笑的,冷靜的,在戰壕裡打冷槍,百發百中。”

小欖方唐等中山四位文藝名家入選《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文獻

▲劉斯奮近照

在“20世紀90年代代表性作家及其小說創作”一章評介了劉斯奮的創作成就。據介紹:劉斯奮,男,1944年1月出生,64歲,廣東中山人,1974年6月入黨,1967年9月參加工作,學歷大學(中山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學創作一級。曾任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屆主席、省政協委員。劉斯奮長期擔任宣傳文化領導工作,在小說創作、學術研究、美術書法等領域都頗有建樹,其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曾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國畫《萬嶽朝宗》被人民大會堂收藏。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劉斯奮是一位優秀的文藝理論家,他所提出的朝陽文化理論,對廣東地區的文化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他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在小說創作、學術研究、美術、書法等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他的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榮獲全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這是迄今為止,廣東第一位也是唯一的獲得此項殊榮的作家。

小欖方唐等中山四位文藝名家入選《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文獻

▲丘樹宏近照

該書這樣評價丘樹宏:“他用飽滿的詩情澆灌著良知,以充滿家國情懷的詩句毅然扛起詩人應有的社會責任和天下道義”,丘樹宏的創作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國詩壇的影響和地位,其中10多年前“非典”時期創作的《以生命的名義——獻給抗擊非典白衣天使》,此詩雖不長,但屬振聾發聵、關注生命的大題材之作,一直影響中國詩壇,在央視播出走進千家萬戶。

根據《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一書介紹:丘樹宏,1957年出生,廣東連平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音協會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廣東省政府文史館館員、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多所大學兼職教授。

丘樹宏曾開創珠海特區體制改革多項先河,建立城中村改造新模版,首倡“孫中山文化”概念併力推上升為國家命題,策劃組織大量影響廣泛的人文活動和項目。

現出版詩集10部,人文社科著作8部,曾獲《詩刊》詩歌金獎、《人民文學》創作賽金獎、郭沫若詩歌獎、廣東省“五個一”獎和魯迅文學藝術獎等。近年來轉向長詩、史詩和大型舞臺節目文學臺本創作,大型交響組歌《孫中山》在海內外巡演和在央視中播放,歷久彌新;《南越王趙佗》《鹹水歌》等大型舞臺作品等對嶺南人文的挖掘、傳統文化的創新,在文壇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小欖方唐等中山四位文藝名家入選《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文獻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市政協主席丘樹宏 出席菊城小學詩歌節活動


小欖方唐等中山四位文藝名家入選《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文獻

▲李海鷹近照

對李海鷹的代表作歌曲《彎彎的月亮》,該書也展開了細緻的評介。據悉,李海鷹,1954年生於廣州。他從小喜歡音樂,很早就顯露出音樂才華。1970年,他才16 歲就進入廣州粵劇團,當上了小提琴手兼創作員。5年以後,他成為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政治部文工團的小提琴手兼創作員。1982 年底到1997年3月,他在廣東音樂曲藝團當創作員。從1997年4月起,他擔任了廣東電視臺的音樂總監。著作多個作品:《我不想說》《彎彎的月亮》《牧野情歌》《七子之歌》等。

由於這些成就,李海鷹曾獲得五個一工程、文華音樂獎等全國、全軍、省、市以及海外音樂創作獎百餘項。此外,他還擔任了中國輕音樂學會的副秘書長、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理事和廣東音樂家協會理事等社會職務。他還是國際藝術節組織聯合會的成員,並被入選ABI國際傑出人物名錄。

小欖方唐等中山四位文藝名家入選《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文獻

▲中國大陸著名詩人汪國真先生為菊城小學“菊花少兒詩社”小詩人何樂彥題詞


小欖方唐等中山四位文藝名家入選《改革開放與廣東文藝40年》文獻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市政協主席丘樹宏先生為菊城小學“菊花少兒詩社”題詞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運營人員:齊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