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家庭教育,《小歡喜》作者魯引弓走進麥奇教育科技

“教育的本質、愛的本質,是不去剝奪孩子推陳出新、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10月25日晚,熱播劇《小歡喜》原著作者、浙江傳媒大學教授、資深媒體人魯引弓做客麥奇教育科技(iTutorGroup)“大教育·小歡喜——中國家庭教育的情與理”活動現場,分享創作心路和對家庭教育的看法,並就如何解決家長焦慮、如何正確陪伴孩子、什麼是好的教育等話題,與麥奇教育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楊正大博士展開了一場教育觀察者之間的深度對話。

聚焦家庭教育,《小歡喜》作者魯引弓走進麥奇教育科技

我們通過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魯引弓指出,教育要培養當代家長“不可想象的人”。然而現在這一代孩子卻是前所未有的“補課一代”——從小一路補到高三,變得找不到人生的意義,不快樂、沒熱情。但是從自然規律來說,孩子是充滿了生命熱血的,這本就是青蔥少年的天然渴望。

“大數據是當前一個火熱的概念,但大數據是基於已有現實的。已有的信息只是汪洋世界中的10%,90%以上的事物是未知的。”魯引弓表示,正如蘋果手機的誕生是打破既有的手機概念而實現的創新,教育事業也是如此——補課補不出創新力,我們要培養“不可想象的一代”,就不能把孩子約束在既有的條框之下,而是要尊重孩子創新的天性、自然的天性。“所以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無論學校、機構、家長、老師還是社會,都需要多一點善良、多一絲溫柔。”他說。

針對當下高壓的教育環境,魯引弓向家長提出瞭解決焦慮的三個方法。第一,接受“成長的未完成時”,以發展和期待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長中的不足;第二,接受不完美的狀態,心中就會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從而使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失控,並能修煉自己思維的方式;第三,把孩子“陌生化”,當作利益相關方,與孩子保持界限、給予他們尊重。

針對“如何正確陪伴孩子”的問題,作為一名三個孩子的父親,楊正大現場分享了自身的教育經驗。“孩子就像一根麵條,光從後面推是推不動的,麵條會變成一坨。家長只有從前面去拉他、引導他,孩子才能前進。”楊正大說。他認為,真正的教育不是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是去幫助孩子完成夢想。家長應當約束自己,不要直接給孩子答案,而是要問孩子“為什麼”,以此幫助孩子理清思路、找到人生的目標,“教育不是在孩子身上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他們心中的一把火。”

聚焦家庭教育,《小歡喜》作者魯引弓走進麥奇教育科技

從教育公平,到階層焦慮;從個性成長,到功利選擇;從兩代人的觀念搏殺,到愛的教育。《小歡喜》的臺前幕後、書裡書外,有太多關於家庭教育的哲思與啟迪。可以說,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發展的起點和基礎,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關係到孩子的終身發展,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目前,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許多家長對家庭教育倍感迷茫,他們迫切地希望教育好子女,但卻常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北京師範大學《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顯示,四、八年級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的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四年級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況,而八年級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比例高達60.3%。進入青春期,孩子經歷著巨大的身心變化,內心對父母的“期許”也發生著變化,很大一部分家長並沒有捕捉到這些“變化”、沒有真正讀懂孩子內心的需求,就容易出現溝通偏差,導致相互不理解。

聚焦家庭教育,《小歡喜》作者魯引弓走進麥奇教育科技

正如嘉賓們在活動現場所提出的理念,麥奇教育科技也始終認為,教育是釋放孩子探索未知的天性、建立起與外界對話的過程,例如學習英語是與世界對話,學習數學是與自然對話,學習語文是與心靈對話,學習編程是與未來對話。讓教育褪去焦慮,迴歸本真,不僅是孩子們的願望,也是家庭和社會的共同期待。作為行業領先的在線教育企業,麥奇教育科技也正此為己任,引進並傳達健康向上的教育理念,致力於培養和呵護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幫助中國家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