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小自傳


早期小自傳


我想要的,不存在;不想要的,存在著。是生活與我背道而馳,還是我與生活背道而馳。是思想失格,還是我根本來自火星。

孩提篇——

我的家,白色牆的我們叫的是白屋,紅色牆的我們叫的是紅屋。在我心裡靈深處,這就是我不變的家,是在我的夢鄉縈繞的家。門口棗樹下,長方形的黃色的大石頭,長年累月已經被坐的很光滑,很漂亮的白色的紋路似乎記載著春夏秋冬的故事。我的大黃狗在我的夢裡還是站在門口看著我,不停甩著毛茸茸的大尾巴,它是老死的,除了它至今我都沒再養過狗。

那時候,媽媽很忙,除了操持家裡的事,還要天天去生產隊裡掙工分 。她總是天沒亮就起床,做好飯,安頓好瞎眼的奶奶,奶奶晚年時什麼都看不見,她總喜歡摸著我的臉說“我們平兒是蘋果臉啊”(我小名平兒)。媽媽太忙,沒時間等我吃飯,總是給我盛碗飯,便匆匆拉著我趕到生產隊的地裡去幹活。我一個人坐在田埂上吃飯,看著媽媽和隊裡的人在包穀地裡鋤草,早晨溫和的陽光透過高高的包穀葉,照射在草叢裡,露珠一閃一閃,蚱蜢從一棵草跳向另一棵草。我吃完飯,便在草叢裡撥弄大螞蟻,摘一些野花給螞蟻做個漂亮的庭院。媽媽還在不停地鋤草,我看見她的汗水在一滴一滴的落在地裡。漸漸的我撲在田埂上睡著了,夢見我躺在藍天上的棉花糖上飄蕩著,漂到很遠很遠·····

那時候,大哥在上學,媽媽有時候要去更遠的地裡去勞作不能帶著我,我就跟著大哥去他們學校。印象最深的是寒冬裡,大哥他們上學都會帶個烘藍,裡面是紅彤彤的炭火。記得一次上課,我坐在大哥的課桌地下實在是無聊,就掏出一把玉米,用兩根木棍撥開炭,在下面的紅灰裡炸玉米粒,玉米炸出一朵朵小花,又香又甜。正當我不亦樂乎時,聽見老師在大聲說:誰在下面炸玉米花?大哥紅著臉,小聲說:是我妹妹。老師走過來,拉出我說:出去吧,你影響上課了。我走出去,站在教室門口眼淚汪汪地看著哥哥,等著他下課。

那時候,門口的小河水總是那麼清澈透明。夏天裡,陽光透過水麵照射在白色的石子上發出五彩的光芒,我光著腳站在水裡,看著白肚皮的小魚在我腳邊遊過,小嘴觸著我的腳,癢癢的,它們似乎在和我玩耍。

那時候,我們拿著木搶在野地裡打仗;那時候,我們找來一些破瓦片裝上泥土或者野菜玩過家家的遊戲;那時候,下雨時我總看見美麗的白鶴在在天空盤旋鶴唳,下雨過後,總看見天邊那麼清晰美麗的彩虹,看見田野經過雨水的沖洗綠得發亮······

我的家啊,大黃狗啊,還有記憶中的碎片啊,我的孩提時代哦,就那樣懵懵懂懂的成為了過去。

童年篇——

六年小學,我轉了三次學。一年級時,那時候讀書經常要勞動,即使是小學一年級。所以一上學媽媽就給我準備了一把小鋤頭。可是老師卻說我的鋤頭是拿來掏耳屎的,太小了。學校前面有一塊地,我揮動我的小鋤頭除過草松過土。學校後面是山,山上是墳地。我們不懂,為什麼學校和墳地這麼近(直到現在很多學校都有這這種情況),我們甚至在山體滑坡時看見爛掉的棺材。後來我奶奶去世後也埋在了那座學校後山頂上。我們天天上學要經過我們那裡最有錢的人家門口,他們養著兩隻厲害的狗,我的大黃都被它們咬傷過。我和我的表姐每次上學都要先悄悄看看狗有沒有在他們家門口,如果不在,就飛快的跑過去,如果在就要繞很遠的田埂才能走到去學校的路上。小學二年級時,我轉學了,在別人家住。從那以後,我算是真正離開了我的家,即使放暑假回去,也是小住。我的大黃在我要轉學的那年死了,我看它慢慢的閉上眼,它還流下了一滴淚。至今,我想起大黃的那滴淚都不想再養狗。八歲的我寄在別人家讀小學二年級,雖然我不懂什麼是孤獨,但是我知道什麼是思戀。我想家,想媽媽姐姐哥哥。學校門口只要有挑著擔子賣紅薯糖的,我都會買很大一塊糖,包起來放在我的小包包裡,我等著姐姐來看我時給她吃。幾天過去,姐姐沒來,糖化成了一小塊,最後化沒了。小學三年級,我轉學了住在了自己的家,那是爸媽蓋的新家。孩提時代的白屋紅屋成了過去,我們搬家了。我認識了新的夥伴,每天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跑出去昏天黑地的玩。我們那個地方是個小盆地,我和幾個夥伴爬上後面的山上,看見在山的那一邊還有人家,卻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我就想如果能穿過一個洞找到一個大大的花園,或者到了一個我們夢中的城市,那將是一個多麼美妙的事。有一次我們還真找到了一個洞,裡面黑乎乎的,我們不敢進去就扔個石頭只聽見石頭在裡面“咣咣”響半天,正當我們無限遐想認為穿過那個洞找到一個神奇的世界時,洞口過來一個農民伯伯,他大聲呵斥讓我們離開他的紅薯窖。學校後面有個泉眼,一年四季都流淌著透明乾淨的泉水,一到夏天,那股泉水都成了我們的天然礦泉水。在泉眼的下方有一條小河,河的旁邊有個小樹林,我們在樹上刻著“到此一遊”。泉水,小樹林承載著我童年太多的回憶。

一個優秀的老師不經意間都會給他的學生留下一輩子的美好回憶。劉玉華老師就是這樣,她講課很生動,總是能吸引我們這些好動的學生。她會讓我們上臺上去用動作表達一個成語,然後讓同學們去猜,猜的準的說明動作做得到位,於是這個成語我們再也不會忘記。有一次她說她有一些科學家工程師作家的照片讓我們每個人輪流上講臺上去看,看完後不準告訴別人自己看到的是誰。先去看的同學看完後一臉的笑意,顯得很神秘。我更是迫不及待,輪到我時,我在那幾摞書的中間看到一面鏡子,鏡子裡面是我紅彤彤的笑臉。等到大家都看完後,劉老師說,你們看到了誰,我們笑著回答:看到我自己。劉老師說,只要你們持之以恆的努力學習,你們就是未來的社會棟樑!少年立志是件多麼重要的事,至少在我們只知道玩的心裡也有了立志的種子,這和老師的引導和鼓勵是分不開的。

童年就這樣在好似在無厘頭好似長大了好似什麼都懂什麼又不懂的時光中成了過去。

少年篇——

怕長大,卻又想長大。坐進了初中一年級的教室。那種興奮與激動無以言表。摸摸陳舊的課桌,心想這是誰坐過的呢?班主任老師和小學老師完全不一樣,是那麼嚴肅,他講課的過程中從不為某個同學不聽講而停下來。過後他會說:你們不懂得尊重老師講課好啊,你就不聽吧,你為此付出的是你的前程!好動的我確實為我的上課不聽講付出了代價,雖然這是後話,確實也證明了老師說的是對的。縹緲無知的少年時代真的是還沒長大,真的還什麼都不懂,你想讓他自己去感悟去醒悟,或許都等不到,他都已經錯過了學習的最好時光。

我的新家的後面山上,沒什麼樹。遠遠看去,線條特別柔和。我經常早晨醒來,透過窗戶看那些山,覺得那起伏的山好像一個少女安靜地躺在晨曦下,她有著披肩的長髮,飽滿的額頭,微笑的唇。這樣的聯想源自於我們英語老師的手筆,他給我們上英語課時特別的帥氣,邊走進教室邊說:Good morning bays and girls。整節課都不說一個漢語,如果我們不懂,他就會畫圖來給我們演示,直到我們都懂。他畫的那副少女圖就是為了給我們學習:頭髮,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臉。他還是第一個讓我們接觸到真正純音樂的老師,記得有一次他彈琴,讓我們靜靜的聽,提示我們在聽的過程中去聯想在綠色的草地上開著美麗的野花兒,有蜻蜓和蝴蝶在花兒上起舞。我閉上眼睛用心去聽,好像真的看見了開滿野花兒的草地看見了飛舞的蝴蝶,我甚至看見有泉水在靜靜流淌。不久,英語付老師因為太優秀被教育局調進縣城去了,而我的少女圖就定格在了我家後山上。

人的情感萌芽時期估計很多人都經歷過,看到同學中有些人眼睛裡有了不一樣的東西,時間久了就能看出誰對誰有好感。可是我好像沒有這番經歷,我甚至從沒有過那種小甜蜜。在這個時期我感覺自己就與別人不一樣,我覺得打小自己就像個女漢子,不但打過男生,還把人打哭過,甚至為此家長還找來學校,我被記過。記得有一次老師發動了一個野炊活動,去汪家河,那裡比較遠但風景很好,老師建議會騎自行車的男生都騎車帶女生,這下可慘了,我這個女漢子沒人帶。我只有自己騎個車去了,雖然我大大咧咧的嘲笑別的女生自行車都不會騎,但是看看那些女生被男生帶在後座上的快樂和那種好風景,我心裡既羨慕又矛盾。

那時候大部分同學都是住校的,每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們都趴在食堂的窗臺上交糧食換糧票。星期天晚上食堂不做飯我們就吃從家裡帶來的饅頭和著酸菜。那時的上學不像現在這樣簡單,有車坐。我還好,離家不是很遠,但是有的同學卻要走幾十里路到學校。有自行車的還好,沒有的就只有走,還揹著書包和糧食走,更別提有其他什麼交通工具了。即使這樣艱苦的學習歷程,我們卻是快樂的,即使愁,也有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瓊瑤的《窗外》是我看的第一本言情小說。看得上癮了,竟然晚自習藏在書下面看。“當細雨溼透了青苔,當夜霧籠罩著樓臺,請把你的窗兒開,那漂泊的靈魂啊,四處徘徊!那遊蕩的魂魄啊,渴望進來!”我喜歡裡面的詩。當老師的教棍在我頭上輕輕落下時,我正落下一滴淚,是嘆息書裡的江雁容對她眼裡的康南幻想破滅時的絕望。我們那時上自習是沒有電燈的,從家裡帶來的自制煤油燈也成了我們自己愛欣賞的一件小物件。平常為了節約燈油我們每次上晚自習都是前面兩名同學轉過身來和後面兩名同學對坐著就著二盞煤油燈,在寒冷的冬天裡我們一邊跺著腳一邊大聲讀著該背的課文,煤油燈昏黃的燈光靜靜的陪伴著我們度過了那段青春年少歲月。

初三時,喜歡畫畫的我準備將來讀藝術學校。我是真的喜歡畫畫,記得每次暑假時不管有多熱,我都能在房間裡畫畫,一畫就是一整天,我所有的零花錢都用來買水彩顏料和筆。後來因為要考畫畫,就去培訓了一段時間,使我更喜歡畫畫了。終於初三考試結束了,我信心滿滿的等著藝術學校發通知時,卻被告知,我畫畫成績達標了,文化課也達到分數線了,可是因為不是商品糧戶口不能就讀市藝術學校。後來我得知我的商品糧戶口在我們本地派出所被人下掉了。這裡就牽扯到我們倍感無奈的當時的一個社會現象,就是有權勢的人拿了別人的賄賂把我的商品糧戶口下掉換給了別人。而我的命運就此改寫。按照當時我的文化課的分數我不能去讀好的高中只能去讀一個邊遠的技術類高中。如果我能好好讀那個技術高中也可以將就一下學點什麼,但是灰心的我選擇了半途而廢。最終我懷揣著破碎的夢走上了遠走他鄉打工的路。

早期小自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