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根本矛盾,這才是中國最驚豔世界的選擇

《流浪地球》,華麗特效都看得見,不是五毛特效。恢弘大氣的場面,劇情猶如一曲悲壯又昂然的歌。

但最驚豔的,是最後的選擇。

《流浪地球》根本矛盾,這才是中國最驚豔世界的選擇

劇情到最後,主角們推動的點燃木星計劃,拯救了人類和地球。一個機械維修工和觀察員想出了拯救世界的方法,一個父親選擇了死亡來拯救世界。

一如既往,中國人的悲壯。

主角和聯合政府的矛盾在於一個問題,人類的文明是什麼?

火種計劃,聯合政府挑選優秀人類的卵子精子和創造的奇蹟,各類動植物DNA,讓莫斯帶著地球曾經一切的美好在宇宙中流浪傳播。

空間站就是一個浪子,沒了家園,沒有了牽掛,只帶了簡單的行囊,期望能停泊在一個可以永遠接納他的港灣。休眠醒來後的人類浪子,將在另一片土地上開啟新的生活,新的記憶。

點燃木星,主角們選擇了背殼上路,再也沒有了領航員和保護,從此破破爛爛的地球帶著千瘡百孔的人類孤注一擲,深入宇宙的星河。

地球變成浪子,燃燒她的身體,帶著殘缺的軀殼、居住的人類和希望前進,期望通過

100代人類的努力,再次進入一個恆星的軌道,讓地球重燃生機,人類再次在自己星球上發展自己的文明。

2500年,100代人,四捨五入也就是目前人類文字記載文明以來的那麼長時間。

人類的文明是什麼?是人類基因?還是人類科技?

導演選擇了,人類情感。

我們看過太多的作品,假設地球出現了災難不能再居住,人類怎麼辦?以往的西方電影中,人類往往選擇建造火箭,挑一批人逃離地球去外星居住,地球成為一個湮沒的文明舊址。但從沒有人想起,帶球跑!

中國導演的帶球跑,展現了她和西方人完全不同的土地情感

對中國人來說,土地代表了太多的東西,家、親人、尊嚴,支撐著一個人的情感。

帕斯卡說,茫茫宇宙中,人是一根易斷的蘆葦,但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思想帶來情感,情感鑄就靈魂。這就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動植物或者AI的區別。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換一句話說,沒有感情,就不是人。(真的不是寫聊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