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史新說:文化創新之路,我們從日本1400多年前遣隋使說起

1400多年前的日本就已經開始主動派人來到中國學習先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這件事深刻影響和推動了日本社會後來文明發展的步伐。

遣隋使的政治背景

6世紀初,佛教作為大陸文明的載體經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然後經過與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激烈碰撞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佛教當日在日本的傳播主要集中於上流權利階層,並未在民間廣泛傳播。在對待佛教的問題上,統治階層裡逐漸的形成了以蘇我氏為核心的尊佛派,和以物部式、中臣式為主的排佛派。兩派出於各自的政治目的,利用外傳佛教和本土神道教的宗教思想相互攻訐。

公元587年(用明天皇2年),以大臣(日本古代官職,位在最高官職“大連”之後)蘇我馬子為首,率領泊瀨部皇子、竹田皇子、廄戶皇子(後世稱:聖德太子)等皇子和諸豪族的軍隊,攻打河內國涉川郡(現在的大阪府東大阪市衣摺)的物部守屋府邸。最終以物部守屋家族被殺,物部一族分崩離析而結束。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的“丁未之亂”,以蘇我馬子為首的尊佛派獲勝。

公元592年,崇峻天皇被蘇我馬子派人暗殺,在皇位之爭的背景下,皇太后額田部被蘇我馬子擁立為天皇,史稱推古女皇。推古天皇以侄子廄戶皇子為皇太子,進行攝政。

舊史新說:文化創新之路,我們從日本1400多年前遣隋使說起

影視劇中推古女皇

當時在朝鮮半島,逐漸強大起來的新羅,吞併了曾是日本在朝鮮半島據點的任那。推古朝時期曾2次派兵奪取任那,最終都無果而終。在日本國內,以蘇我馬子為代表的豪族勢力相當強盛,皇權勢力薄弱。而在日本西方的隋朝,在隋文帝的治理下,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發展到了鄰國難以匹敵的高度。 頗有改革精神的聖德太子,迫切需要先進的國家治理方案,來加強皇權統治,抑制門閥勢力;教化百姓,發展農業;利用外交手段牽制新羅勢力等等。

遣隋使經過

第一次遣隋使:公元600年,此時日本的推古女皇已繼位8年。作為攝政大臣的聖德太子,向大隋派出了使者,雖然在日本史記《日本書紀》中沒有記載,但在中國古史《隋書》中明確寫道:開皇二十年,倭王叫阿每多利思北孤,號阿輩雞彌,派遣使者來隋朝貢。隋文帝對倭國很有興趣, “令所司訪其風俗”。《隋書》對日本的風俗習慣記載甚是詳細。

舊史新說:文化創新之路,我們從日本1400多年前遣隋使說起

影視劇中聖德太子

第二次遣隋使:在第一次遣隋使來華七年之後,即公元607年(隋煬帝的大業三年),日本派出了小野妹子作為第二次遣隋使,出發於該年農曆七月秋。小野妹子呈遞的國書是以 “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耶”為首句作為問候語。隋煬帝看後很不高興,但還是在第二年的四月,小野妹子返回日本的時候,派負責禮儀官位在從三品的裴世清,率領十三人的代表團進行回訪。八月十二日入朝,聖德太子和諸王大臣出宮迎接。一個月後,裴世清提出回國。

第三次遣隋使:在隋朝以前的歷史文獻記載中,中日雙方交往的海上交通,開始於漢魏時期。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東漢光武帝劉秀賜於印綬;公元238年,遣使來華朝賀。魏明帝對此表示嘉許,冊封女王卑彌呼為“親魏倭王”,並派使臣回訪;公元413年到502年,日本先後有5位王,總共十三次遣使朝貢。這些使者來華,只是一般性的修好,並沒有政治或文化交流的目的。

舊史新說:文化創新之路,我們從日本1400多年前遣隋使說起

小野妹子與裴世清塑像

而此次裴世清提出回國的時候, 日本第二次任命小野妹子為大使、吉士雄成為副使、鞍作福利為通事,以及留學生福因、惠民、玄理、大國,學問僧旻、請安、慧隱、廣濟等人隨行,陪送回隋朝。這次出訪,使團組成人員構成相對完整,不僅有官員,而且還有留學生和學問僧。出訪目的也很明確,就是以瞭解大隋政治、學習佛學文化和探察社會各個方面等。因此這次與以往歷史中的任何一次都不同。它是從國家層面主動學習國外的先進政治理念和文化。這是日本海上文明之路的文化創新元年,對於日本後來的大化革新來說,聖德太子功不可沒。

公元609年9月,小野妹子返回日本。而8名留學生和學問僧則留在了大隋,幾個人在中國的時間少則十幾年,多則三十年,直到唐高宗或唐太宗時期才返回日本。

第四次遣隋使:始於公元614年6月,以犬上御田耜、矢田部造為正副使。第二年7月,幾個人與百濟使者同行返回日本。此次遣隋經過,只見於《日本書紀》,記載不是很詳細。此時隋朝處於動亂之中,《隋書》中並未記載。

舊史新說:文化創新之路,我們從日本1400多年前遣隋使說起

海上行船繪畫

大化革新運動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在位,頒佈《改新之詔》,正式開始改革。此時正是大化元年,它開啟了日本全面學習中國唐朝律令制度的社會改革,直至701年《大寶律令》 的制度完成,歷經半個世紀,這一時期被後世稱為“大化革新”。

在這之前,聖德太子雖然對門閥氏族制度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改革的並不徹底。聖德太子死後,蘇我氏獨攬朝政,貴族們相互爭權奪利,土地兼併盛行,階級矛盾日漸激化。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聯合貴族中臣鐮足發動政變,刺殺當時掌握朝政的權臣蘇我入鹿,其父蘇我蝦夷自殺。革新派掌握政權後擁立輕皇子為帝,即孝德天皇。

公元630年,唐朝已開國12年,曾經作為訪隋的留學生和學問僧,親身經歷了隋滅唐立的過程,經過二三十年的留學生涯,他們系統學習了唐朝的文化思想和律令典籍,政治制度,親眼目睹了唐朝建立中央集權,逐步走向繁榮的景象。

這些人陸續回到日本,他們帶回去大量的文化典籍。這些人或著書立說,或開塾講學,宣傳和推廣唐朝的文化知識和律令制度等。 南淵請安開塾講學廣招學徒,著書立說,介紹隋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不僅在他的私塾聽講學習,還在他的影響下制定“大化革新”的實施方案。高向玄理和僧旻擔任了最高的政治顧問國博士,直接參與到大化革新的運動當中,成為大化革新政治的主要設計人。

舊史新說:文化創新之路,我們從日本1400多年前遣隋使說起

影視劇中南淵請安

大化革新的主要內容是廢除皇室和貴族的私有土地收歸國家;改革統治機構,建立京師和地方行政機構等;造戶籍、做賦稅簿帳;改革稅收制度。這些改革思想和方法均受到隋唐制度的深刻影響。改革經歷了半個世紀,改革的綱領在實施中也不斷完善和修改。

大化革新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 建立了日本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 家,並模仿隋唐開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改造本國,使日本逐漸變為一個政治制度完備的國。大化革新重新調整了社會各階級的關係,抑制土地兼併,解除豪族對部民的奴役,固定賦稅和徭役,使農民在經濟上得到了一定好處,推動了日本的整體社會的發展。

舊史新說:文化創新之路,我們從日本1400多年前遣隋使說起

影視劇裡中臣鐮足與中大兄皇子

作為遣隋的留學生和學問僧,在大化革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為日本以後對外吸取先進文化開了先河。可以說沒有這些人的存在,就不會有大化革新取得的改革成果。他們對隋唐文化的推崇,直接推動了日本大力派遣唐使的決定。這才有了唐朝289年的時間裡,16批遣唐使的到來。

文化交流就像滔滔不絕的江河水,綿延不斷的在各個國家之間流蕩、交匯、融合和再創新。吸取先進文化,革故鼎新永遠都是社會前進的基礎。只有順應時代發展,在先進思想的指導下,有堅強的改革領導者和一大批改革思想人才,在逆流中毫不猶豫的除弊立新,社會才能快速發展,國家才會較快的強盛,人民才能富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