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總是在苦戀?

1.

其實,人都有一個特點:我們都特容易不在乎對自己特別好的人。

溺愛子女的父母,大多會遭到子女的厭煩。朋友間,事事遷就別人,就一定會成為毫不客氣使喚的對象。愛人間,當付出的天秤傾斜的過於厲害,接受方便會變成心安理得地索取者。

在陳奕迅的《紅玫瑰》裡,這是“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一旦雙向輸出的天秤失衡,就只會加速傾斜。

慣性付出者,在發覺對方慣性不付出時,就愈發地熱衷於付出,以期拉回對方更多的關注。

我們只會努力去拽著快要逝去的東西。對於主動送至手上的,或已經擁有的,總是毫不珍惜。

就像,花自己錢買的昂貴化妝品,我們都用的很珍惜。如果是獲贈的,即使同樣價值,也會闊綽的多。

這就是人的本性,不分男女。

我現在的房東是個時髦愛玩的姑娘,跟我年齡相仿,但在感情上的姿態,和我完全相反。前兩天,約好來處理一些事情,這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面。但不管第幾次見面,兩個女生總是能很快聊到感情話題。

她現在的合夥人,在剛談戀愛時,是個典型的慣性付出者。她傾注自己的所有注意力,先男友而後己的愛著他,也不捨得男友為自己花錢。但男友對他則是,不冷不熱,漠不關心。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男朋友出軌以後。她要分手,男朋友懺悔著不肯。從那時起,他們的角色就互換了。她不再因為心疼和體諒,而捨不得男友為自己做任何小事。也不再捨不得男友為自己花一分錢。她說,我現在都先考慮自己,然後才是他,我不再覺得自己該感恩著接受他的好。她前所未有的舒服。

她的男友,從原來的自私利己者,變成了實力寵女友的人,連看著女友的眼神都是溺愛的。

為什麼有人總是在苦戀?

2.

哪些人會在關係裡變成剎不住車的付出者?大約是孤獨的,渴望愛的,以及討好型人格的人。

比如我自己,這三種應該是都占上了。我早就發現了自己這個致命問題:只要愛上,就想付出自己的全部,加速的,加倍的。潛意識裡,覺得這樣會讓別人愛我更多一點。

而且,因為討好型人格,我不想讓任何人,尤其是我在乎的人因為我的原因,有一絲的為難、不愉快等任何負面的感受,總認為那樣會降低我的評價。

於是,關係的天秤很快就傾斜了。慣性接受者發現自己不用費力付出,對方就已經輸出了這麼多,乾脆就束手坐等。慢慢的,慣性付出者就會發出那個經典的質問: 你跟以前不一樣了。

接受方開始不再努力的去維護關係,不及時回信息,不再陪你做他沒太大興趣的事,對你有各種各樣站在他立場的自私要求,只看是否符合他的心意,而不是你用了多少心思。

而慣性付出者,一面為對方的減分找藉口,一面輸出更多,以期換回對方更多的回報。

醒一醒吧,他在天秤高高的一端,根本看不見你。

3.

其實,我們都知道,找再多的藉口,內心理智還是影影綽綽的在線:他沒那麼愛你。或者說,他沒你愛的多。

大多數慣性付出者會開始陷入痛苦、委屈、不開心和不甘心。

怎麼不去一味為對方找藉口呢?

■ 用對方行為短板去衡量他對你的愛。

任何情況下,行動大於言語。因為,內心想法和狀態,完全會通過行動反應出來,哪怕再小的舉動。用你的心去感受他對你的愛,而不是耳朵。

真的想見你,即使加班到深夜,也想在回家前來擁抱你,哪怕只有五分鐘。真的很忙,也會在看到信息時,第一時間誠懇的解釋,“對不起,在忙,等我會”,花不了30秒。真的想和你吃飯,就會問你想吃什麼,而不是問你什麼時候有空。

有的時候秒回你,大多數時候隔上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回覆你。別糾結,隔很久才回復你,才是他對你的真實態度。

同一件事,他發生頻率最高的行為,才是他對你的態度,而不是偶爾的那些。

■ 自私一點,時刻默唸“先愛自己”。

不要愛的像個聖母。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把最多的愛給自己,而後是愛別人。過分地先於自己考慮他人,我們很容易成了提線木偶。

但並不是說,在侵犯別人權益和利益下自私。自私一點,是相對習慣付出的人而言。

當你愛一個人,不自覺想要付出時,就告訴自己,此刻的付出是發自內心的、主動的、令你快樂的,能否換回同等的回報,不是你的首要目的。畢竟,付出是單向行為。

在接受別人付出時,也別立刻想要加倍還回去。付出是主動的行為,你不用受之有愧。

先愛自己,才能被更加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