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焦慮佔據你的時間

Part 01

對於現代的都市人來說,“疲憊感”如同生命的背景色一樣,以一種很常規的狀態潛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

早上起床一睜眼,好像那種疲憊感就會已經在那裡,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吃飯做事,那種疲憊感似乎一直都如影隨形。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一天當中,並沒有做多少事情,但一天結束時仍會有那種滿滿的疲憊地感覺。

其實一個人的疲憊感和它當下去做了多少事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別讓焦慮佔據你的時間

《心流》這本書的作者米哈里談到——其實當很多時候我們想休息的時候,我們會想要去打一場電動遊戲,或者是看一部電影或者是睡覺。

但當我們睡一覺之後我們會反而感覺到更累了,或者是當我們追完劇之後我們會感覺更不好,或者是當我們去大快朵頤去吃一頓美餐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有沉重的負擔感或者是罪疚感。

當我們要開始去真正的體驗到純然的放鬆和休息的感覺,到底該如何去做呢?

米哈里發現,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正的,讓我們體驗到非常輕鬆的、放鬆的、舒展的狀態,其實恰恰就是我們在最專注的狀態中。

他把這個專注的狀態命名為叫做心流狀態。怎麼叫做心流狀態?我們可以來表達這樣的一種感覺,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也能夠體驗到這樣的感覺。

當你在專心的寫字或專心的畫畫或專注地做任何一樣事情的時候,在那一刻你有一種物我兩忘的感覺——

就是沒有畫畫這件事情,也沒有我,也沒有這個世界,也沒有所有的煩擾的那些事物,那些念頭,那些情緒。

在那一刻好像你自己消失了,這種物我兩忘的狀態會生出巨大的寧靜感和合一感,完全沉浸在一件事情當中的狀態就是心流。

其實心流的狀態,它既是最有創造力的、最專注的,同時它也是能夠讓我們最放鬆的。

Part 02

有的時候我們看一些成功人士他們傳記或者是他們的一些生活的描述,你會發現他們有些人可以一直工作到凌晨四點鐘。

甚至可以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然後保持這種高效的工作狀態,數十天都不休息,甚至是幾個月都不休息。

當其他人想去仿效這種狀態的時,去努力的強迫自己自律工作,結果往往很讓人挫敗。

因為大部分人像他們這樣,每天完全不娛樂,不休息,然後只是看書和工作,要不了多久就會崩潰掉,被巨大的無意義感和疲憊感吞沒。

為什麼那些人能做到,但是大部分的人卻做不到呢?其實最大的區別,就是那些人當他們真的沉浸在工作中的時候,他們是無目的的,非功利性的。

做事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利用做事的過程達到另一個目標。他們非常非常的享受做那件工作,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根本就停不下來。

別讓焦慮佔據你的時間

這種能力其實是人類的本性甚至是生命的本性,生命最原始核心的本能就是不斷自我進化。

自我進化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創造。這種能力並不是某些人生來就特別強,某些人生來就特別弱,他是也是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有意識的刻意去練習所做到的。

要做到這種能進入心流的創造狀態就需要構建內心的秩序。事實上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內心是沒有秩序感的,沒有次序感是如何表現的呢,念頭和情緒是雜亂的,漫天飛舞的。

就如同一群沒有被訓練過的野馬一樣,每一匹馬都有很強勁的能量,但是這些馬根本就沒有受到一個整體的約束或者是訓練。

每匹馬都隨意的在曠野的草原上任意奔跑,所以就會發現很多人他們的思維根本就沒有辦法去注意到它們,或者是沒有辦法去真正的去能夠掌控到他們。

我有個學員木子,在新項目啟動之後,他一直都處在高壓力狀態,已經連續半年多,中午根本就沒有辦法午睡,晚上入睡困難。

他知道午間休息很重要,但是隻有30分鐘或者40分鐘的時候,越是告訴自己趕快睡著,就越是睡不著。

到了晚上,他會懊惱自己這一整天又什麼都沒做,滿腦子都是工作的事情,很長時間都睡不著。

早上人還沒醒,各種念頭就進來了,可以說每天早上都是想事情把自己“想”醒的。

這種狀態已經持續半年了,木子的狀態非常糟糕,他開始大把大把的掉頭髮,他知道自己思慮太多,但就是停不下來。

Part 03

有一次在課程上,我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一個人一天當中,有關於吃的念頭平均有多少次嗎?”

有的人說有三次,一天三餐吧去想一下要吃什麼,還有的人說可能有二十次,還有的人說可能會有二三十次。

事實上,經過研究表明說我們一天當中平均每一個人關於吃的念頭有將近三百次。很誇張,對不對?因為在我們自己的認知中,我們是沒有覺得我們在吃的念頭上有這麼多次,這就是我們的散亂的念頭的問題,就是我們真正能意識到的可能只是極少數。

當做一件事同時還有很多幹擾項在發生的時候,是不可能進入心流狀態的,只要一個念頭,你就會從心流狀態中離開:

  • 我會做好嗎?
  • 憑什麼要我做這件事?
  • 為什麼做了這麼久進步都不大?
  • 萬一做不好別人會怎麼看我?
  • 再堅持一下!
  • 這事還需要做多長時間才能出結果?

常常有學員問我,“周梵老師,在自我成長這條路上我已經走了半年多,以前的很多問題確實都有了改善,但現在又會遇到些新問題,發現還是要繼續成長,這條路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

別讓焦慮佔據你的時間

其實當你在問“什麼時候是個頭”的時候,就說明你並沒有讓自己享受自我成長的這個過程,只是在利用這個過程解決你想解決的問題而已,因為你盼著早點結束,當到頭的時候,就意味著你不會再去做它了。

但對我來說,自我進化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不斷探索自己,瞭解自己隱藏的天賦和限制,不斷進入到新的框架,對我來說這個過程本身就太有意思了。

我願意一直做下去,所以我才可以真的去享受它,並在這上面迸發出巨大的熱情和創造力。

而當內心是完全沒有秩序可言的,是一片混亂的時候,在這種狀態下,你當然就會很累。

比方說你有一個念頭:“嗯,我好想辭職,這個工作真的是做得好不開心!”然後過了兩秒鐘又有一個念頭說:“唉,辭職了做什麼呢?辭職以後就會比現在好嗎?”

好,然後又有一個念頭冒出來說:“但是,這樣日子我已經過了好幾年了,實在是受夠了!”接著,又有一個念頭說:“那別人都能過,為什麼你不能過?”

一個關於工作辭職和不辭職的部分尚且都讓你感受到巨大的消耗,而在我們生活中所有的這些糾結的衝突的部分其實非常多,只是在工作這個點上糾結的感覺很強烈了,我們才感受到它。

但是關於吃什麼,早上是早五分鐘起來,還是晚五鍾起來?是買這件衣服,還是不買這件衣服?是多吃兩口飯,還是少吃兩口飯……

雖然每個點都不大,但是因為數量眾多,所以累積起來都在大量的消耗著我們的能量,所以光是這些心理上的內耗就足以能讓人疲憊不堪了。

Part 04

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地去節制和訓練我們的心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能量散亂在各處的能量,它就會被我們有意識的所使用。

那麼當你進入到心流狀態的時候,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當前的任務上,你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在往同一個方面去使,那些跟任務無關的念頭,跟你的目標無關的念頭就完全的消失或者被屏蔽掉了。

甚至你對世界的意識,對自我的感知,包括你對於別人的擔心,你對於未來的恐懼,甚至是包括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等等這些東西,全部都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你的大腦仍然在高速的運轉,但是這些能量都被非常有規律的、有組織、有結構的,像一隻高度有紀律的軍隊被井井有條的組織了起來,高效的去完成一個任務。

在這個時候其實你會發現你的整個人的能量,就會被有意識的、高效的去使用在那些真正的對你來說,你很想去體驗的有創造力的方向。

所以當你能夠大部分的時間處在這種狀態的時候,你會發現很有意思的地方,第一個你並不會很累,第二個在你並不累的情況下,你很享受很爽。

別讓焦慮佔據你的時間

因為當我們專注的去使用我們的注意力的時候,其實我們的人的感受是非常好的,那麼在這個狀態下你的創造力是會非常非常高的!

同樣是一輩子,那有的人在這一輩子裡面可以寫幾十本書,而有的人在這一輩子可以創造出無數的發明,而有的人在這一輩子可以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作品。

但是有一些人就會發現他每天好像都很忙,但是,最後會發現總結出一年或者是一個月,好像並沒有幹出什麼真正的,拿得出手的成果。

因為太多人把生命裡大量地消耗在那些擔憂、恐懼、雜亂的念頭和情緒上。很多人以為創造一個快樂的體驗比創造一個痛苦的體驗要難。

其實這並不是真相,真相是創造一個快樂的體驗和創造一個困難的體驗或者創造一個痛苦的體驗,你所需要使用到的能量的值其實是一樣的。

如果那個情緒的強度都是一樣,比方說十分的快樂和十分的痛苦,其實你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值是一樣的,並不會創造困難的就會更容易一點!

別讓焦慮佔據你的時間

很多人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念頭根本就沒有受到這個“我”的掌控。也就是說我,如果說情緒和念頭、思維……它是我們的工具的話,那或者是他是我們的僕人的話,那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僕人反倒成了主子。

作為我們這個”我”的這個本體,我們是沒有辦法對我們的思維和情緒有真正的掌控力時,想法多且雜亂、混沌,即使偶爾有些靈感也無法落地實施。

通過不斷的去構建內心的秩序時,念頭才能清晰純粹,清晰純粹的念頭才能展開有效的行動,這時專注力和創造力才會真正真正被打開。

儒家道家亦云,定能生靜,靜能生慧,慧生萬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