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你是否有過端起盛滿故事的醇香,卻踟躕要讓哪款精釀先問候味蕾?

你是否有過情感從胸口溢出的洶湧,卻擔心會被岸邊的細沙撫平?

你是否有過思念如伴耳不息的音符,卻只能將雙眸倒映在回憶的波光裡?

現在的我,就帶著這樣的故事、情感和思念,寫下我與宜蘭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雲朵乘著清冽的西北風,降落我於這片被雨水眷顧的土地。上世我一定擇蘭而居,不然何以此生與“蘭”數次重逢?

它曾化作赤道上的肯山蘭,在人類的發源地讓理想破殼而出;它也曾變做雲貴高原的火焰蘭,在山與山的相遇處留下陽光,它更是一路結識的金蘭之友,用真心調製的香氣讓小徑芳香四溢……這次,它成為太平洋上深情望向龜山島的蘭陽平原,雨水在稻田的懷抱裡入眠,我躺在人情的搖椅中微醺。

命裡有蘭,更為宜,是為宜蘭。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宜蘭社區大學舉辦作品展覽,學員李老師為遊客李小姐贈墨

第一次和這個名字打招呼,是在花園中看流星的金釵之年,四葉草其中一片就長在宜蘭。酸痠軟軟的鼻音落在了“蘭”上,讓這個地方在我心中有了重量。

真正感受她的重量則是在倒數30天就要吻別2018年的時候。我將而立之年最後一個月交與她,像小孩子期待母親手中變出的新衣一樣,等她在我生命的布帛上繡出紋樣。

不過,宜蘭用了近四百年備好的肉羹,我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來不及細火慢燉,所以只能大火快炒,將睡意濾幹、將自我蒸發,也將生鏽的心鎖扔進太平洋,讓門永遠敞開。

聽,腳步聲來了。

兩個路口間他總要把機車調到60km/h以上,這樣才不會被第二個路口的紅燈攔下。如果哪天多出了幾分鐘的等待,他定用“可惡”二字和時間抗議。然而當上百隻螞蟻攻佔他書桌上的甜漬,他卻吹著請它們慢慢離開。佛教是他的精神信仰,奶茶是他的世俗依靠,種田是他做學問的態度,而那句“你不要動,我來”則是他對我這個室友最周到的照顧。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宇宙無敵好室友的大號奶茶杯,出門忘帶鑰匙他也絕不會忘記奶茶杯。在臺灣自備杯子會減兩元哦

升職加薪不曾是他的基因,寫代碼扛鋤頭只為與自然過生活。貓咪親吻他的手背,因那皮膚上沾有陽光雨露後的泥土芬芳。他將菜園喚作“草草了事”,我小心翼翼走在其間,用雙腳踏問雜草下寄託的希望,聽到一個科技與自然共伴的心願。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我兩次和他吃飯他都不洗手,現在我明白是誰天天給他洗手了

蘭陽女中的老師把講臺讓與我當坐騎,帶著學生們手溫的一張張卡片是盔甲上一層層的鱗片,保守我得以穿越回黑白年代,送別那時的自己。師者的良苦用心從課堂蔓延到餐桌,綿綿的奶油吮吸野菇的潮溼,酒釀穿過每一顆米粒,不炫耀姿色,留下千絲情誼,彎彎曲曲繞上心頭。在山海相依的粉鳥林前,我們佇立不語,聽碎石彈奏海浪,發出生命匯聚的鼓點。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留下了自己的人生經驗,帶走了44個手寫的祝福

拉開雨簾,她長裙及踝向我走來。眼前的漁港、漁市、漁村,與執筆走天涯的過往錯落交疊,編織出屬於她的人生之網。我們都是都市長大的小孩,同被人類學滋養,皆選擇以筆為伴,把心放在世界邊緣。她順著海鯖洄游的路線,時而潛入海底、時而躍出水面,濺起的浪花中是否也藏著我歸家的地圖?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她居住的南方澳像極了挪威的卑爾根,相似的靈魂總會相遇

十年,車輪在蜿蜒的山路上練就了柔韌腰身。曾經她批改過作業的學生現在成為了她的同事,在這所面朝獨立山的原住民學校裡繼續講述燒墾編織的山林智慧。太陽終於撥開山霧擠了進來,與她毛衣上那抹鮮綠一見傾心,祖靈眨了眨眼睛,默許了這段良緣。倘若多年後在彩虹橋上相遇,我們也會認得彼此的菱形信物。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她因為長得高高大大從小被叫做“熊”。那就再讓我好好看看你的熊樣兒~

揮一揮仙女棒,她從番割田旁採擷靈感,用音樂粉刷阿嬤八十年的老厝,用琴絃撥動家鄉的故事,喃喃臺語,搖曳遊子心中的鄉愁。她還把我寫給姥姥的悄悄話放進五線譜,將兒時的面片揉成纏綿的音符,一曲《我想姥姥》勝過蒸騰的礁溪溫泉,驅走冬日的清寒。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她說,一首歌換一副畫,賴皮是小狗。我想,狗年都要走了,想做賴皮狗也沒機會了。誰知一畫就畫了一本故事書

燒掉規劃之書,撕下談兵之紙,人生下半場起跑之際,他揮鋤翻土,將自我打碎重組;播散秧苗,新生活從土地中長出來。他用蘭陽溪淘洗博士、教授、處長這些頭銜,只帶走農夫的新身份。穿上下田鞋,我七點鐘就去他的田裡報道,狐尾藻和福壽螺都等不及戲弄我這個新手。我告誡自己不要對那粉綠的水草吝惜雙手,轉身它就露出成簇的狐狸尾巴給我好看,也不要對那呆呆的粉色螺卵產生憐憫之情,下一秒它就會扼住秧苗的喉嚨讓農人累彎腰。誰料充分的心裡建設卻被爛軟的泥巴鎖住,還好有映著晴空的田水接住我的搖頭苦笑。在自然的不穩中掌握平衡,給人生一次換血的新生,我知道自己還在路上,更覺他跑在前面的勇氣!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他開出曳引機讓我威風凜凜拍個照!農忙時可就沒這個待遇了,因為農人會排隊等這機器出動的時間,從日出等到

身未到宜蘭時,我就在他每每附在郵件落款的文字裡讀到深溝的四季:從綿綿雨後稻葉款款滿目青青水田的微涼春日,到蟬鳴唧唧聲中秈稻三成出穗的悶熱夏日,再到氣溫回暖田水映空大選後的深秋時分……終於,在大雪前第五日,我來到了深溝,明白了那些如詩的文字與紮實的生活實則一體兩面,沒有自然的富麗豐腴就沒有生活的無限可能,沒有二十年前的做自己,就沒有二十年後的迎世界。二十年前,他棄城歸農,像金剛石一樣,把自己夯實在土地上。彎腰插秧,卸下人生的焦慮不安,刈草撿螺,拾起自己的真心本性。稻穀飽滿的穗代替昔日鋒利的芒,狂奔的心休憩在了桑葚枝頭,綠水田畔也住下了遠大的抱負。二十年間,像清泉注入湖泊,河川匯入大海,各路青年紛紛尋夢而來,只因那無色的金剛石,願意讓五顏六色各顯本色。曾經抗議環境公害,如今角力慣行農業,曾經高喊遊行口號,如今深耕友善農田,曾經環保流氓,如今志願農夫,他說我們都是生命的旅人,領略各種可能的風景,最終找到那個為自己而來的人生。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臺灣同事在臉書上看到我和他的合影以為自己眼花了,對我說,這可是可望不可及的名人啊!幸好我此前一無所知

每一個另起一行都是一段人生,每一個分號也是一場美好相遇。

歐洲留學的海歸離開讓人變笨的臺北,回到家鄉讓雞先過、鳥先飛,活出了自己的生活步調,也讓大眾看到了農村的遠見;在大陸長大的臺商之子,親歷了利益競爭和人性善變後,選擇用土地療愈,以耕作修行;熱衷收藏的科技精英轉當“糧”心大廚,將一粒米72變,透過友善耕作探索共好世代;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大廚向我傳授了什麼私房菜譜?

電子專業的退伍兵,筆鋤交疊,演繹童話世界,以最快的速度過上了最慢的生活;用鏡頭保留文化價值的影像工作者,希望用自己的人生帶給周圍生命自我肯定的力量;因餓童問題關注鄉村的實驗教育老師,帶小學生在烹飪的樂趣裡學習食農知識,認識在地文化;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猜我說了什麼把孩子們都忽悠到了講臺上

離開沖繩早餐店的日本旅人,在料理中溫熱人情,在味噌中發酵人生;村民口中“那個家裡有個窯的經常辦聚會的釀酒的”公益人,不讓渡食物主權,也不交出自由的寶貴;在泰緬邊境做志工多年的前輩,耕耘一方安身之土,比起期待作物成熟,更關注土壤肥沃,比起解決問題,更在意問題意識;與小鳥一起種田的生態先鋒,藉助應援團聚集支農力量,透過小旅行分享土地脈動,自己也在新手媽媽的身份裡學習取捨的智慧……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見到了真正的“熊孩子”

冬天為闔,本是在數九寒天裡收起能量,生活的岔路卻讓我在休耕的稻田裡看到了生機一片。

為什麼我會在此遇到他們?

難道握在手裡的淺細命線,在慢慢爬過三十個春秋後,遇到了造物主系在另一頭的命中註定?還是以深溝為圓心,輻射蘭陽平原、慢島內外的生命光譜,召喚著我這個追光者,趨向光源?亦或是對內不棄的探問,對外放手的實踐讓我們活出了相似的血緣,盼來了親人間的團聚?

他們的人生,我未曾親身經歷,卻在陌生的故事裡讀到相似的情節,四目相視一笑,彼此都懂那是多少個輾轉反側後的篤定前行。

他們的人生,我有幸參與些許,短暫的友情客串提升了我的技藝,也成為了人生舞臺上新的經驗。

以前,我覺得是人把土踩下去,現在我覺得是土把人托起來。一包包稻米疊高了生活的自信,托起了一個個親自活著的靈魂。既然是站在土地的肩膀上,就更要好好關心這個“巨人”。

以前,我視食物為肚子的裝束,現在,我視食物為心靈的衣裳。那裡面縫進了感恩土地饋贈的誠心,追求共好生活的善心,以及誠實面對自己的赤心。衣不蔽體會冷,穿上它,籍以為心靈保溫。

以前,我在書本里知道臺灣被稱為“寶島”,現在,我在生活的相遇中明白了“寶”的含義。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窗外,初雪姍姍來遲,對岸,春耕熱鬧甦醒。看你們種下臺中秈10、臺南11、高雄145,我也撒下與你們相遇的一粒粒種子;當你們碾出白米、糙米、胚芽米,我也提醒自己要為習以為常的生活脫殼;待你們寄出大米、香米、紫糯米,我也會煮一碗米糠茶,送上來自舌尖的想念。

在宜蘭,我習慣這樣介紹自己:來自北京的實習生,在這裡學習友善耕作和社區發展。回北京,別人問起我在臺灣做了什麼,我總愛這樣回答:和當地人學習如何生活。

在臺灣,我做了一回生活的實習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