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嶺,金雞亭

福建 江南胡楊

今年六月裡的一天,參觀完杉洋鎮溪門裡村村口的“龍源宮”,家鄉的文化學者餘增福校長(即大名鼎鼎的“藍田瘦馬”)帶我們一幫調研人員往回走。一會兒,他在路邊站定,指著路上方的一個方向對我說:“那上面,就是你前面說的金雞亭。”

我瞪大了眼睛,趕緊在陽光下手搭涼棚——把手搭在額頭上,向著遠方眺望。

我只能隱約看到一小截淡白的路。我努力張望,可還是看不到餘校長說的金雞亭,和那條童年時曾經熟悉的金雞嶺……

蜿蜒在山樑之中的金雞嶺如今是一條荒徑。但這條荒涼的古道,在四十年前卻是非常熱鬧喧囂的。因為包括白溪、湖裡、山峰洋等幾個村莊的人們都要沿著這條路,到杉洋這個鎮區所在地買賣交易,走親訪友。

當然,那時候杉洋也還不是杉洋鎮,而是叫杉洋公社。

恍惚記得,從金雞嶺嶺尾氣喘吁吁地走到嶺端的山峰洋村,大概要有兩個多鐘頭。

金雞嶺是是連接杉洋與霍童古鎮的“杉霍古道”重要一段路,約有7公里長。半山腰上,就是那座金雞亭。

我曾經跟著來金雞亭附近幹農活的父親多次坐在亭子裡歇腳。金雞亭內有杉洋、霍童鄉民立石各一,杉洋樂捐名次碑下款為:“同治七年仲冬吉旦架亭造路”,霍童樂捐名次碑下款為:“咸豐十一年孟秋吉旦造上半嶺”。我們經常撫碑而立,端詳上面的文字。

就在那些相對閒暇的時光裡,父親娓娓而談,開始講古:相傳這嶺尾有個村落叫謝厝坪,生活著幾十戶姓謝人家,大概在五代或者北宋時期,這謝家出了一個神童,聰明異常。他十歲時望見一輪新月,竟能隨口吟詩一首:“初出如鉤未上弦,黯然寄在碧雲前。時人莫道娥眉小,十五團圓照滿天。”詩中顯露出的才氣讓村民稱奇,人們紛紛叫他“謝神童”。長大一些了,謝神童決心造反,推翻朝廷,於是用紙張剪了許多拿著刀槍劍戟的小人放在甕子裡,等待金雞唱曉時打開,到時這些小人就會成為十萬法力無邊的天兵天將,殺進京城,幫助謝神童打下江山。可惜的是,他為了養精蓄銳而上床早睡,把等待雞鳴之事交給祖母負責。但是老祖母捱到天快亮時,實在困得熬不住了,於是伸長脖子學起雞叫來,雞群受擾,紛紛啼鳴。謝神童隨即翻身起床,拉開大弓,把箭射向皇宮;然後掀開甕蓋,放出天兵天將,誰知時候未到,放出來的盡是缺胳膊少腿的殘兵殘將,而射向宮殿的箭矢也因為時辰未到,皇帝還未上朝,只是直插龍椅中間……謝神童最終被捕慘遭殺害。後來,人們就把謝厝坪邊的山嶺叫做金雞嶺,半嶺中建成的亭子叫作金雞亭。

聽說,亭內還曾經有這樣一副對聯:“牧豎樵夫歌吟上下,羈人旅客過往殷勤。”想象著牧童和樵夫以及羈人旅客在這裡穿梭,我便生髮出無數的感慨……

從童年到現在,我大概有三十多年沒有走金雞嶺了。這幾年,我一直想重走一次金雞嶺,但是卻一直沒有機會。前不久,跟二哥提到這想法,二哥躊躇了一下,說:“那條路現在沒有什麼人走了,肯定很破啦!”

我說我知道,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想再走一回。

二哥說:“那等我哪天有空了,我帶你去吧。”

我於是只有不時回憶著童年時光裡的金雞嶺和金雞亭。

小時候,我走過這條青石板路無數次。或者說,我曾經在這一帶翻山越嶺了好幾次。父親當年去湖裡村當鄉村老師,他更要從這裡走到山峰洋村,再走到白溪村,最後到達湖裡村。幾十年過去了,這條路上也許在某處苔痕裡,還藏著他討生活的艱辛痕跡。當然,當年才二十出頭的母親,也走過幾次金雞嶺。她要忍受著汗水浸漬和蚊蟲叮咬,走到距離杉洋村16公里,海拔1150米的湖裡村,看望父親,並送上換洗的衣物……

這條路,見證了我父親母親樸素堅貞的愛情。

父親告訴我:從寧德“挑回頭”的苦力們常年跋涉在這條路上。但這條路不僅走過行人,還走過馱運糧食貨物的牲畜。所以,當年,我走在這條路上,不時可以看到路面上一坨一坨的牛糞。這條路上還殘留著古人的氣息,因為白溪李氏祖先由杉洋遷居而來。他們時候曾跋涉在這條古道上呢!

好幾次,我和父親汗流浹背地坐在金雞亭內休息,吹著習習涼風。後來,汗落了,我們起身繼續趕路,路上,經常會碰到從白溪村、湖裡村和山峰洋村到杉洋村買賣東西的人,有一次,我看到一個白鬚飄飄,約七十歲的老者的老農民從嶺上走下來,年少的我不禁朝著他多看了好幾眼。他真像畫裡的老神仙啊!後來,我走到嶺上高處,回望金雞亭,只看到亭子黑色的屋頂,而那老神仙般精神矍鑠的老農,和他肩膀上挑著的農產品,變成了一個越來越小的黑點……

金雞嶺兩旁是略有梯度的水田,春耕時節,我還會看到農民們熱火朝天地在田裡插秧。夏天,當我往金雞亭登去,又常常可以看到農民彎著腰在費力地薅草——把稻田裡影響稻苗生長的稗草拔掉,隨手扔在靠近金雞嶺的田埂上。

昔日熱鬧非凡的古道,如今鮮有人至。金雞嶺,金雞亭,都在歲月中緘默不言,不肯向攀爬者吐露自己幽秘的心事,和曾經的輝煌。如今,我只能在杉洋文化學者藍田瘦馬的文章裡去領略金雞亭的風采,去回憶自己的童年時代。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荒涼的古徑,悠遠的歲月。這條僻靜的古道,和那個破舊的路亭,在時光裡一定會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但我知道,這條我心心念唸的古道如今肯定已經殘破得不成樣子了。我能回憶起的,僅僅是古道的滄桑,行人的艱辛。

古道滄桑,歲月留痕。隔著歷史的雲煙,我眺望著家鄉的那條嶺,眼前似乎正有一隻孤鴻掠過。

是的,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經飛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