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 作為攝影人,我常在網上和影友分享各地的旅遊風光,遇到最多的就是被人說我的照片色彩太濃,也有說我用了濾鏡的,分析了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一、手機屏幕有差異。有些手機屏幕為了顯得自己拍照效果好,預設的色彩模式過於鮮豔。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二、沒弄懂色彩的濃和鮮豔的區別,沒有了細節叫過濃,色彩豔麗不失細節為正常。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三、攝影人拍片喜歡在每天的一早一晚時,這時候普通人不是沒起床就已經忙著吃晚飯。他們看風景總是在烈日當頭時。在平常人眼裡大太陽就是光線好,從沒見過早晚日出日落時,紅太陽照射在天地上的氣勢磅礴。所以覺得我們攝影人的風光片都是靠後期處理出來的色彩。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四、確實有很多人是靠後期處理P圖,更多的人是分辨不出拍和後期的關係,以至於凡是自己不相信的色彩就是過渡P圖。更有甚者比篇P圖更有創意, 攝影圈裡眾所周知的小東江,我們拍攝的撒網是利用日出時紅色的太陽把銀色的尼龍漁網照出金色。但現在的小東江為了直接把網染成了紅色和 黃色兩種,自從六年前發現都在撒紅網,我都沒有興趣再去拍了。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 太陽光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主要由紅、橙、黃、綠、青、藍、紫7色光譜組成的白光,我們見到的雨後彩虹就是太陽光被在大氣中的水珠折射分解出來的光譜現象。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 攝影上常說一句話,就是要懂得用光,這個光有兩種含義,第一種說的就是太陽光裡幾種奇光異彩的光譜,是老天爺賦予攝影人一盒水彩染料,只有不辭辛苦,勤奮好學的攝影人才有機會收到這一份饋贈。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 還有一種用光就沒有難度,那就是買器材,把錢用光,然後如“葉公好龍“做個快門控。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 把一張照片拍出色彩,豔而不濃,又不失細節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有色彩的照片拉成黑白就是點一下鼠標的事。讓照片出彩就不是在電腦旁單靠鼠標就能做到的,一個攝影人,掌握和利用好太陽光不同時刻的色溫光譜,讓自己的照片呈現異彩,才算進入攝影用光的境界,否則你的用光,就只是一個買攝影器材把錢用光的過程。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 光的神奇在於其光譜和色溫,有些光,是人眼不可見的,攝影成像時卻能人如實反映在照片上,無論是膠捲還是數碼成像。色溫又是影響照片色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 如何憑藉經驗正確運用色溫給照片打上色彩,是用光的更高境界。正是因為人眼直觀下的大地和相機拍出來的效果差異,以至於令許多人不肯相信自然界還有如此神奇的炫彩世界。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 於是有許多人總會質疑攝影人鏡頭中的紅雪白冰,比如下面這張。也曾多次被人說後期過渡,脫離實際,太不真實。但我這張片卻是膠捲相機拍的。又有人說,我是加了濾鏡拍的,那你教我一下,我是加藍色還是紅色濾鏡才能拍到有紅有藍。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 拍攝這張照片的是一臺膠捲相機,2003年面世的哈蘇XPAN II ,我是2004年購入,使用至今,一張片子是普通135的兩張篇幅。所以拍出來是寬熒幕。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 下面兩張同樣是這臺膠片相機拍攝,圖一是甘肅張掖七彩山,圖二是陽朔興坪老寨山。不管你信不信,色彩就是這樣。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 其實我們又何必去糾結你眼前的一張攝影作品是否真實,即使是後期修改過,也可以把它當二次創作的創意作品。只要覺得好看即可。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人的審美觀是天生的,誰都是知道西施是美女,東施效顰到極致你也不會覺得她美。我們所說的畫面構圖天地三七分的黃金分割線原理也是一樣道理,一張照片給人的是自然美。就像悅耳動聽的鳥叫聲,會讓人心情舒暢。

曾經有人問畢加索:“你的畫怎麼看不懂啊?”

畢加索說:“聽過鳥叫嗎?”

“聽過。”

“好聽嗎?”

“好聽。”

“你聽得懂嗎?”

“…….”

為什麼攝影師鏡頭中的風光作品,總會令人心存疑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