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遍叫好《流浪地球》,豆瓣卻很多唱衰?

先表述一下現象。

2月5日流浪地球公映首日,2月6日上午,豆瓣打分為8.4分

基本沒好評內容。八點時時間排序沒看到一個好評,截圖時多了一兩個好評。

截至目前看,一星人員為77891*1.4%=1090人,二星人員為77891*2.8%=2181人。

仔細看的話,還有很多細節。這裡就不一一貼圖了。

少量的差評人發出巨大的音量。怎麼評價這種現象?

為什麼普遍叫好《流浪地球》,豆瓣卻很多唱衰?

因為第一次看流浪地球的時候,也產生了幾點不適。

1 角色們的臺詞很生硬,劉培強的演講很沒有說服力,韓朵朵的獨白很尷尬。

2 關於科學常識方面的bug好多,地球被這麼噴著不會散架?生態系統都被破壞了,行星發動機的能源從哪裡來?木星爆炸的衝擊力竟然沒給地球留下大坑?劉啟這都能活命?等等諸如此類。

3 角色們在那裡做著拯救地球的事情,但我怎麼覺得這不應該是他們能幹的事情?

我看完以後,回去仔細思索了一下,才發現我的不適感從哪裡來。

1 臺詞為什麼尷尬?因為是他們講的是中文,不是英文。劉培強的演講內容,其實和《獨立日》老美總統的演講內容沒有什麼差別,我覺得前者尷尬就是因為前者是用中文說出來的這些話。韓朵朵的獨白,是尷尬,但很符合她的設定年齡,很多日漫主角的獨白其實更尷尬,但是他們講的是日文。

2 星穿的bug也不少,光就掉進黑洞死不了,和用愛發電那些事就講不清楚。

但是我看的時候,注意力卻集中在劇情,沒有發現那些bug,可以說我幾乎是在觀影前就為自己預設了一個立場——這個片子是我看不懂的,高大上的。

3 覺得角色們幹不了這事。是因為沒有熟悉的臉龐出現,對,就是沒有老美人的參與,我的思維慣式似乎是,只有老美才能幹得了這種事情。

我一直是很喜歡科幻片的,到目前為止,看過的科幻片起碼有70部以上,當然,幾乎都是老美出品。

我以前是不信什麼文化侵略,潛移默化之類的理論的。在這次看了流浪地球之後,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已經被洗腦了。

英語才有科幻感、未來感,老美的臉和人才能拯救世界,老美的思維必然是先進的,這些竟然不知不覺變成了我的思維慣式。

真是細思極恐

為什麼普遍叫好《流浪地球》,豆瓣卻很多唱衰?

為什麼普遍叫好《流浪地球》,豆瓣卻很多唱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