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仙逝


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仙逝/天堂迴響《十面埋伏》


昨天,樂壇傳來噩耗。我國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海內外享有盛譽的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於2020年4月11日14時25分在北京仙逝,享年83歲。據介紹,劉德海先生代表性曲目有《十面埋伏》、《草原小姐妹》等,也是最早和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中國音樂家。

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仙逝/天堂迴響《十面埋伏》

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仙逝/天堂迴響《十面埋伏》


昨天,對劉德海先生的去世音樂界人士悲傷不已。琵琶演奏家、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趙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的演奏高深莫測,變幻無窮,他創作的作品豐富多彩,深刻且充滿靈性,為我們打開一扇扇無限想象空間的大門,他把琵琶這件從西方傳來的中國傳統代表樂器發揚光大又傳播向全世界。我們是如此幸運能在這一世遇見這樣一位註定載入中國音樂史的大師!如今先生雖駕鶴西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不朽的作品將陪伴、激勵我們後輩到永遠……”

琵琶演奏家章紅豔驚聞噩耗,感到非常突然。她說:“現在我們這些可以稱為大家大師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少了,可是劉老師是一位真正的大師!他年輕時,因為生活環境積累和接觸到了大量的民間音樂,而且他又非常善於學習。他帶著這樣的一種基因,由林石城先生引導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在學院裡,他既傳承了流派藝術,又從其中走出來形成屬於自己代表性風格的藝術。在演奏家當中,既可以演奏又可以創作的不多,因此他很令人敬佩。”

歌唱家龔琳娜第一時間發佈了大師去世的消息,同時用劉德海大師演奏的琵琶曲《謹奉禮》以示悼念。

在劉德海先生親友治喪委員會發佈會的訃告稱:“因特殊時期,遵照國家有關規定,喪事從簡,如想表達對劉先生的哀思,請於2020年4月12日12時之前聯繫有關人員敬獻集體花圈。待疫情過後,將舉辦追思會。祝願劉德海大師一路走好。”

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仙逝/天堂迴響《十面埋伏》

據資料顯示,劉德海先生1937年生於上海,從小學習琵琶等多種民族樂器。1957年,劉德海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同時開始接受系統的西方音樂教育。1960年,他首次演奏呂紹恩創作的《狼牙山五壯士》,在內容和技術技巧上對傳統樂曲進行了較大突破,對現代琵琶演奏藝術起到了推動作用。1970年,劉德海擔任中央樂團琵琶獨奏演員。1973年,劉德海和吳祖強

、王燕樵合作創作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首開琵琶大型協奏曲之先河。1975年,劉德海首次演出了經他改編後的《十面埋伏》,獲得熱烈反響,從此人們便把《十面埋伏》和他聯繫在一起。自1979年起,劉德海先後三次與指揮家小澤征爾及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出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劉德海是最早和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中國音樂家。1981年2月,黃貽鈞一連指揮了柏林愛樂樂團的三場音樂會,曲目包括鮑羅丁《在中亞西亞草原上》、吳祖強的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和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世界”》。從1983年開始,劉德海擔任了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副院長,他的彈奏技術已經非常的嫻熟自如,並不斷開創琵琶指法的新式,也取得了一些不小的成果,改編了《瀏陽河》、《倒垂簾》、《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等曲目,創作了《天鵝》、《老童》等十分有特色的曲目。

劉德海先生曾對友人比喻:“我是民族音樂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爬坡人,明知道它沒有終點,我還會就這樣一直爬下去,直到我的盡頭,哪怕再多的苦澀和寂寞。”此外,彈了一輩子琵琶的老人家對手中的樂器有著極深的感悟:“你要是立志走專業道路與琵琶終身為伴,那你就要受一輩子‘苦’。欲想事業大成,非吃大苦不可。由於種種原因,你可以半途放棄琵琶,但放棄不了這一條做事的道理。”“彈好琵琶,首先要培養愛心。愛自然愛朋友愛動物——以天地人和睦相處的中國傳統精神,在琵琶中發揮你的愛心和想象。當你通過藝術勞動得到一份美得享受時,你已經對琵琶多了一份愛心了。”

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仙逝/天堂迴響《十面埋伏》

劉德海先生漫畫自畫


“每天不碰一下琵琶,我心裡總感到缺一點什麼似的。”老人家生前如是說。一生以琵琶為伴,為之苦了一輩子、愛了一輩子,劉德海先生一路走好!張學軍


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仙逝/天堂迴響《十面埋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