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必須兩手抓、兩不誤

堅定信心,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必須兩手抓、兩不誤

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

家國一體,國家有困難,個人怎麼安生?

在疫情防控的同時,中國企業能否穩步復工復產,關乎的不僅僅是每一位員工、企業主的切身利益,更關乎區域經濟、國家經濟、甚至世界經濟能否良好運行。

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工廠”,GDP佔全球比重16.3%,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因此中國經濟停工的時間過長會對自身經濟及世界經濟造成深遠的影響。

另一方面,美國正藉此機會,推動本國及盟友在今後儘可能減少各個領域對中國的依賴並試圖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中美貿易戰只是暫時休兵,我們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中國要做好平衡,疫情要控制,經濟上也要儘可能減少損失,儘快復工復產。中國不僅要在抗病毒的戰役中取勝,經濟的賽道上我們也不能輸。


堅定信心,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必須兩手抓、兩不誤

從全國各地實際來看,企業全面復工復產還面臨審批難、招工難等重重困境。其核心原因如下:

一、“審批難”的內在邏輯: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對於地方政府而言,為雙重約束目標,其中疫情防控風險是直接的顯性責任,一旦出現因復工復產導致新增疫情失控,要面臨直接問責;而復工復產與經濟社會復甦,則是間接的隱性責任,短期內影響不明顯。因此,在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的雙重目標下,大部分地方政府在實踐中採取了“寧左勿右”的變通執行策略。

二、“招工難”的內在邏輯:全國大部分地區農村勞動力流動仍處於封凍狀態,中西部勞動力流出大省與東部沿海勞動力流入省份相對隔絕,農民工不敢外出且缺乏外出的公共交通條件。復工前需隔離14天的政策還不夠統一和細化,導致復工復產人員(特別是跨省市流動人員)面臨多次隔離的困境。

另外,企業缺少生產的原材料及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開工成本高等現實情況也在客觀上給復工復產造成阻礙。

但同時要看到,中央和各地方已經陸續出臺了多項措施,力求將疫情給企業帶來的負擔降到最低,確保復工復產順利進行。防護用品生產、生活物資供應、物流運輸行業等五類行業的眾多企業已經率先復工復產,為抗擊疫情一線提供有力支撐。

堅定信心,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必須兩手抓、兩不誤

此次疫情造成困難終將過去,我們要堅定信心,經歷困難之後,中國經濟必將浴火重生。信心不僅來源於抗擊疫情一線戰場上確診病例數據的下降,也來自疫情防控第二戰場上覆工復產的不斷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