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奮進的“傳家寶”

一支部隊的“傳家寶”,凝結著紅色基因的賡續傳承,傳遞著革命精神的巨大能量。在第77集團軍某旅旅史館中就陳列著3件這樣的“傳家寶”,見證著這支英雄部隊的成長之路。


夜襲界首時使用的大刀


​​催人奮進的“傳家寶”

1938年1月28日,該旅前身泰西抗日自衛團司令員張北華、政治部主任遠靜滄率領60名精幹隊員,夜襲泰安市界首車站。趁夜深之際,隊員們用大刀砍死8名酣睡的日軍,接著又斃傷由界首車站前來增援的日軍10餘人。此役,痛失了政治部主任遠靜滄等革命骨幹,乾淨利索地全殲了30多名守敵,還繳獲了兩支嶄新的“三八”式步槍和一支德國馬步槍。


夜襲界首殺“鬼子”的消息,使自衛團聲威大振,鼓舞了軍民的抗日熱情。兩三個月裡,自衛團就由4個大隊,擴充到17個。人員也從200多人迅速發展到2700多人。


隴海戰役中繳獲的山炮


​​催人奮進的“傳家寶”

1946年6月下旬,晉冀魯豫軍區參加隴海戰役。在呂莊一役中,該旅前身部隊第7縱第20旅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殲滅敵第181旅旅部及第543團全部,斃傷俘敵1500餘人,繳獲日式山炮3門、戰馬百餘匹及大批軍用物資。


在國民黨軍優勢兵力的猖狂進攻下,第20旅官兵針對敵人要害薄弱部,以“猛虎掏心”戰術直搗縱深,給敵以重大打擊,擾亂了敵人南線作戰部署,配合了華東地區的作戰。司令員劉伯承曾多次表揚第20旅火力組織得好。


昌都戰役中使用的無後坐力炮


​​催人奮進的“傳家寶”

1950年,黨中央、毛主席把解放西藏、建設西藏這一光榮而艱苦的任務賦予了該旅前身部隊第18軍。10月6日至9日,該部橫渡金沙江,晝夜兼程,多路合擊昌都地區守敵。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歷時19天,經歷大小戰鬥20餘次,全殲藏軍第3、第7等4個代本(代本相當於團),殲第2、第4、第6代本各一部,共殲滅藏軍5700餘人,打通了進軍西藏的門戶。西藏地方政府昌都總管阿沛·阿旺晉美率4個代本和總署、衛隊共2700餘人放下武器。


此役,我進藏部隊急需裝備無後坐力炮,劉伯承和賀龍專程來到50兵工廠,要求生產28門。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段君毅、副部長萬里親自到廠督戰,工廠按時完成了任務。這28門炮送到進藏部隊後,在昌都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解放西藏立了功。


在該旅軍史館,“陽廷安班七勇士”雕像、抗日戰爭中繳獲的部分日軍戰刀、官兵在艱難歲月中自編的《戰利》報等,與這3件“傳家寶”一起,構建起該旅厚重的歷史底蘊。這些館藏珍品,也成為該旅官兵感悟戰史、激發強軍熱情的重要載體,在“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催人奮進的“傳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