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長安十二時辰》:英雄末路

本書講述了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泌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最先吸引我的還是馬伯庸,其次是書的內容,一個發生在十二時辰之內的故事,在如此短的時間限制內清楚且有力的講述一個故事,這點很吸引我,時間限制註定讓這本書整篇都處於高潮之中,情節跌宕、環環相扣,而最後回味又奇妙無窮。

讀《長安十二時辰》:英雄末路 | 只為守護手無寸鐵的百姓

圖源:長安十二時辰官微

此外這本書翻拍的電視劇正在製作中,不知道會是怎樣的效果,我很期待雷佳音版的五尊閻羅張小敬(手動狗頭)。

讀《長安十二時辰》:英雄末路 | 只為守護手無寸鐵的百姓

圖源:長安十二時辰官微

故事很精彩,值得一看,不做太多劇透,以下是我做的讀書筆記:

(李泌)他本篤信道家,道家講究清靜無為,可自從就任這個位子之後,整個人的心境跌宕起伏,與道家之義背道而馳。俗世庶務,果然會毀掉一個人的道心。

自古華山一條路,如果想上去,就得有覺悟排除掉一切障礙。

讀《長安十二時辰》:英雄末路 | 只為守護手無寸鐵的百姓

圖源:長安十二時辰官微

(張小敬)我在長安城當了九年不良帥,每天打交道的,都是這樣的百姓(普通人的生活),每天聽到看到的,都是這樣的生活。對達官貴人們來說,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這些事更是習以為常,但對我來說,這才是鮮活的、沒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長安城。在他們身邊,我才會感覺自己活著。”

在長安城,如果你不變成和它一樣的怪物,就會被它吞噬。

他穿行於這人間最繁華最旺盛的地方,卻彷彿與周遭分別置身於兩幅畫內,雖相距咫尺,卻永不相融。

(張小敬在腹背受敵時之感悟)我一個死囚犯,不是何必如此拼命,而是無須任何顧忌才對。

讀《長安十二時辰》:英雄末路 | 只為守護手無寸鐵的百姓

圖源:長安十二時辰官微

檀棋擔心李泌欲回光德坊)——張小敬:是,你很關心,你很憤怒,你很有人情味,可這些狗屁情緒,對局勢毫無用處!看我的口型——毫無他媽的用處。

檀棋很瞭解太真(楊玉環),她是個天真爛漫的人,講長安毀滅什麼的,她不懂。她只喜歡聽各種傳奇故事,什麼鳳求凰、洛神賦、梁祝、紅拂夜奔,都是男女情愛之事。若要讓太真動心幫忙,只能編造一段自己和張小敬的情事。

(元載)貪婪而懂得剋制的人,往往都聰明絕頂。

這小子對機會的嗅覺實在太敏銳了,才幾句交談,他就嗅出了這裡面所蘊藏的機會。

“人性從來都是趨利避害,可以背叛忠義仁德,但絕不會背叛利益。所以只要這事於我有利,姑娘你就不必擔心我會背叛。”

趙參軍不得不放他們走但又不好交差便說道:行行好,往這兒(頸部)來一下吧,我能少擔點責任。”張小敬大笑:“誠如遵命。”然後立起手掌用力敲了一記,趙參軍登時心滿意足地暈厥過去。(時不時還來段幽默,來緩解時刻緊繃的情緒,真是貼心)

我認為這是全書體現張小敬最有趣、最有膽量的一段,絕處逢生是也

(姚汝能和檀棋天牢營救張小敬)過一會兒,重門的衛兵就被驚動,朝這邊衝過來。這一隊足有十幾個人,個個全副武裝,就是給張小敬三頭六臂也解決不了。

姚汝能和檀棋痛苦地閉上眼睛,眼看克服了重重困難,居然壞在了最後一步,真是功敗垂成。

崔器覺得對方差不多要束手就擒,動作緩了下來。他突然注意到張小敬的唇邊,居然露出一抹獰笑,心知不好。這傢伙一漏出這樣的笑容,必然有事發生。崔器急忙後退,以防他暴起發難。

誰知張小敬壓根沒去追擊,而是站在原地,用更大的嗓門吼道:“旅賁軍劫獄!!”

崔器臉色“唰”地就變了。他身披旅賁軍甲,而張小敬穿的是右驍衛的常服,那些右驍衛士兵第一反應會幫誰,根本不用想。

崔器急忙回頭,要開口解釋,可整件事太複雜,兩三句話講不清楚。那些士兵哪管這些,上來三四個人就把崔器給按住了。張小敬三人趁機越過他們,朝重門跑去。

到全書快結束的時候,劇情急劇反轉,幕後黑手呼之欲出卻又輕掩薄紗,沉浸其中的我每每覺得自己快要猜對了,下一秒就打臉,最終還是輸給了這位“文學鬼才”,雖然失敗讓我氣急敗壞,但如此強烈的參與感卻是十分難得。

無論是尋常推鞫還是宮廷陰謀,都遵循著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利高者疑”。得利最大的那一位,永遠最為可疑。

(龍波反的原因)一個人有這樣的遭遇,也許是時運不濟;五個人有這樣的遭遇,可以說只是奸人作祟;但一百個、五百個人都有類似的遭遇,這說明這個朝廷已經病了!病入膏肓!放眼望去,一片盛世景象,歌舞昇平,其實它的根子已經爛了。需要用火和血來洗刷,讓所有人警醒。”

讀《長安十二時辰》:英雄末路 | 只為守護手無寸鐵的百姓

圖源:長安十二時辰官微

長安城註定要吞噬掉離它最近的守護者。想拯救它的人,必然要承受來自城市的誤解和犧牲。


閱於2019年2月24日星期日 下午。下一篇預告《流血的仕途》:秦相李斯的傳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