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簡單是一種聚財能力!

這周我閱讀了一本極好的書,名字叫作《精粹生活法則》。英文版“Essentialism”.,一本簡單且不平凡的書籍。

這是一個選擇豐富的時代。各種原因使世界越來越富裕了,全球化也越來越不可阻擋,國與國之間也越來越開放。在這個選擇氾濫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但這並不是一件什麼好事,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對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簡單平淡的生活。所以“精粹生活法則”這書挺適合我的口味,當然我還有很多可以進步的空間。

我們應該學會說不,你我手頭多出那麼丁點零碎錢,不知不覺地就拿去換手機,換車或換樓。以上的消費,錢花出去了,其實都還得欠一屁股債,首付加借錢買手機,買車,買房現在最時尚不過了。反觀,股神巴菲特領航的公司伯克,伯克賬上現金高達1300億美元。伯克的賬上現金應該是美國企業裡,現金最充裕前十個公司之一。其他的美國企業我並不是十分熟悉,畢竟不是其股東,也沒花太多時間去閱讀其他公司的財務報表了。這幾年,伯克一直保持1000億美元以上的現金。巴菲特如此偉大的決策者,這些年來一直都很吝嗇,惜錢如金。


返璞歸真,簡單是一種聚財能力!


市場並不是沒東西可買,巴菲特想買的公司大部分都能買下來。那麼為什麼這些偉大的決策者都不買單?我猜測很大原因是,這些決策者都知道,這些年來,好的公司估值一直都貴的離譜。其次,巴菲特很早已深深知道這麼一個道理,短短一輩子,能為自己帶來最大財富的也就幾家公司,所以在巴神的投資生涯裡,巴神出手並不多,但一出手,會賭得很大很大。巴神的得意之作有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和富國銀行,還有2016年買入的蘋果。

股神的智慧,也就成功捕獲這麼幾家公司。你我的凡人智商,最好就別太高估自己,每一年,市場新奇百怪的公司很多,但這不代表你我一定要參與其中。學會說不,學會看準才重錘一擊。在投資的路上,我也漸漸學會說不,甚至有點懶,繼續買了便長持的立場,而且投資變得更加集中,而不像以前的分散。投資和生活同樣,很多時候吃力不討好,我們更應該學會說不,看準才下重手。

我們更應該學會專注,學會說不以後,順理成章地學會專注。專注這詞在選擇繁多的社會顯得格格不入。正因如此,人們很可能都忘了如何專注。工作上,我們習慣一人多職,多任務處理。生活上,我們習慣一邊刷淘寶,一邊逛街購物(很矛盾是吧?可以淘寶還出來購物)。我自己吃飯,都一手吃飯,一手刷著手機。這有點荒唐了是吧?日子久了,我們習慣地分散注意力,早已忘了如何專注做一件事。

對的,我們早已忘記了如何只做一件事或者一個項目。最可笑的是,社會還誇讚那些可多任務操作的能手。幸運的是,在我也將要忘記如何專注的時候,正好遇上這本書,讓我及時得以糾正。我開始學會如何專注,平時習慣一手吃飯,一手玩手機。我開始兩手吃飯,手機放遠距離;平時習慣一邊玩手機一邊與人聊天,我改為手機放一邊,屏幕向下,專心與人聊天;平時習慣多任務處理,我只做一件事。為了更好地吸收資料,我只讀一份報紙,絕不浪費更多時間閱讀更多報紙。


返璞歸真,簡單是一種聚財能力!

說到專注,蘋果應該是全球最賺錢,而且最專注的公司。2008年後的蘋果,基本是iPhone 主導,直到最近一個季度,蘋果的65%利潤還是來自於其iPhone. 其他的35%都是iPhone 顯生出來的,如AirPods(蘋果耳機),Apple Watch(蘋果手錶),還有其生態系統的App Store。這些顯生出來的穿戴設備或App,沒了iPhone,單獨是運行不了的,所以,蘋果是家非常專注的公司,將iPhone做到極致。在這過程中,市場有不少的誘惑,例如:電動車、智能家居、線上串流平臺(類似Netflix,每個月交費可觀看一大堆電影)。蘋果完全可以買入這三家公司,特斯拉(電動車),小米(智能傢俱)和 Netflix(線上串流),但蘋果並沒有這麼做,每年50億美元回購自家股份,而不是浪費到處收購。

蘋果公司,最新一季度的賬上現金超2070億美元,想買的幾乎都能買!結果,這十年裡,最大的一筆收購在2014年,30億收購潮流耳機beats. 蘋果每年的現金流達50億美元。靠收購壯大自己,就像往自家身上增加裝備,這未必是件好事。在戰場上,久而久之,你很可能因為裝備太多太沉重,身子並不能肩負著這些裝備而倒下。

專注就像你專注於加強自身的肌肉,再在適當的時候買入裝備,強壯的身體加上更強的裝備,這才能久戰沙場而不容易倒下。過多的收購,也說明公司並沒有創新能力,也就沒有能力自我發展,長久下來,不能自我發展,只靠收購發展的公司,大機會也更容易倒下。

總而言之,多並不是件好事,快也並非是件好事。在時代的不斷推進裡,很多人都可能迷失了自己,希望大家都能返璞歸真,只有真理才能永久存在!

返璞歸真,簡單是一種聚財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