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寫給奮鬥的年輕人

一.

五個月的時間說長也不短,從畢業到現在有過一段十分難忘的日子,那些日子裡我以為自己找到了夢想的舞臺,不計較任何得失,我無怨無悔的付出。聰明的朋友也是這樣告訴我的:“才畢業不要要求太多了,還年輕,路還長。”這也和我一貫的認識相符合,我承認自己的對於現實社會的體驗還處在一個幼稚和茫然的階段,對於身邊的一切都沒有很好的規劃,儘管“規劃”一詞是一個老套的詞彙。

昨天才把這邊的事情結束的,其實我是一個儀式感很強的人,我希望離開的時候不那麼落寞,但顯然一些事情是不能自己控制的,自負的人和自以為是的人總以為自己很正確,所以就那樣走了。其實也沒有什麼留戀的,因為那裡確實沒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去在等待。臨走前總編把我叫進去談話,本來以為說點心裡話的,但是顯然坐在上面的他還是以為自己有多麼的厲害,卻不覺得自己現在做的事情壓根對於市場來說沒有一絲的熱量。或許我只是站在邊上的一個旁觀者,對於企業的運營知之甚少。

很久了對於自己的朋友很少講起自己工作的實際情況,所以就造成了一種假象我的工作很棒,我每天的工作很好玩很有趣,可以去採訪,可以寫稿子,可以參加活動,所以大家認為我的工作生活很不錯,當然待遇也就不錯了。可實際上,一切都不是想的那樣。我是對這個工作充滿熱情,一開始他們把我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當做創業夥伴的時候,我甚至還有一絲的竊喜,希望自己可以在這裡可以做出一番事情,至少在幾年後變成一個土豪。之前甚至幼稚的以為只要堅持,只要努力就能夠實現。當然現實還是非常不屑的扇了我一個大大的耳光,其實沒有人在意究竟付出多少,畢竟大家都很現實。

我現在坐在電腦前很有興趣回憶自己這五個月的工作和生活。因為馬上就要離開這個城市,回到另外一個地方,那裡又是另外一個開始。我又會認識新的人,新的朋友,新的工作。我又想起高中畢業的時候同桌的同學錄上的一段話:生活就是這樣,我們不得不把一些人騰出去,這樣才能住進新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往前走。

有人害怕老去,他們對於的生命的體驗就是時間為什麼如此的短暫,身邊的人焦慮著房子,談論著結婚。而對於我,這些事情似乎還很遙遠,我還沒有做過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怎麼可以就這樣。內心深處還是不願意順從的,一直自己在徘徊猶豫。

秋葉老師在微信公眾賬號上發了一篇文章《聽從父母安排還是留在出去闖蕩?》,他說“在人年輕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往往聽不見自己的內心的,因為內心這個東西,無閱歷,看不清。很多人願意闖蕩,不是在選擇一份職業。他不過是想證明自己也曾勇敢過。但過幾年很多人就會說同一句話:“衝動是魔鬼”。很多人在這個社會上之所以成功,真正的原因不是他挑戰生活,而是根本沒有退路和選擇。普通人在社會上成功的最佳環境不是選擇挑戰,而是選擇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默默練功。真正額勇氣不是你年輕時敢於挑戰生活,而是在平淡的生活裡,你年復一年始終在堅持努力。”

上面這段話也是自己這些時間以來的感悟,生活大多時候是平靜時安靜,不是什麼驚天動地和波瀾壯闊,所以平淡的生活錄,堅持就好了。

不著急,慢慢來,時間還長。

二.

四月十五日我從學大教育辦了離職,離職的原因是因為實在沒有辦法接受每天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陪讀教室裡,無所事事。那段時間,每天都是晚班,一個熱晚上九點半的時候離開公司的陪讀教室,走在城市的馬路上,覺得自己像一個落魄的流浪者,行屍走肉。思維是僵化的,每天都是一樣日子。甚至連續幾天都不會說一句話,我擔心自己患上語言障礙。

高中數學組長老師人很好,他是我的師傅,一位三十多歲的數學老師,隨和,不斷地鼓勵我,讓我一直等待機會。說實話其實剛進公司的時候我就收到大家的歡迎,積極熱情,不說話只做事,小區裡那些工作人員都對我態度不錯。在學校的時候就是這樣計劃的,先在培訓行業積攢自己的資本,然後等待經濟獨立的時候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時我也相信自己能夠做的到這些,自信滿滿。去年冬天的時候在西安租了房子,開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其實像很多的事情一樣,時間久了就會出現煩躁,迷惘的情緒就會隨之而來。

很多事情不可預知也帶給了更多的困惑,一起去的同事一個個離開了,或者找到了更適合的工作,或者是找到了其他的事情。總是,身邊不斷的在換人。所以在學大教育實習了四個月我也選擇了離開,那時我已經在新的單位參加完面試,並且他們同意我去上班。我記得那天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很多人,那天當面試的主任當面表示要我上班的時候,我甚至忘記了問相關的工作細節。也許平時的積累和關注幫我獲得了這次機會。總之,我要開始自己的第一份媒體工作。

這家公司的網站有一個很大的名字,如果把他告訴鄉下的一位農民他肯定以為這是一家中央級別的媒體,然而,正如你所知道的,所有的事情就毀在“然而”上。然而它只是一家成立還沒有十個月的小網站,甚至它的頁面從沒有進行過任何的優化,這裡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大學生,所謂媒體,在他們的眼裡就是採訪對象,收取軟文宣傳費。後來我才知道一家新的網站除了新的名字之外,運營的方式也只是在抄襲老闆自己前單位的模式。其實關於這家單位我不想說太多,畢竟他給了我一個機會,我五個月寫了大概四十多篇稿子,至少在網絡上可以見到我署名的文章,也滿足了自己大學幾年以來的虛榮。

我只是想好好地回顧一下自己這幾個月遇到的可愛的令我愉悅的人,在中間的幾個月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快樂的,我可以大膽而坦誠的說出自己的觀點,我可以和她們嬉笑,插科打諢。甚至在下班之後還可以去同事的出租屋裡混一頓晚飯,儘管我們的餐桌僅僅是一個低矮的桌子,我們的凳子時常不夠用。或者我們的涼拌黃瓜和土豆絲還不是很成熟,但是我知道那是我們在一起工作之餘最好的時光了。

每天早上糾結晨會的每日心語,還要糾結如何聯繫客戶,打電話······好在那些日子都過來了。做不來單子的時候還要忍受各種冷嘲熱諷,或許大家的心裡有很多的怨言,但至少我們表現的足夠的誠懇和積極。我們共同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坦誠相待。不多的人就像一個大家庭,

夏天的時候有好幾個晚上沒有回自己的房子直接睡在公司的沙發上,那個時候真的有一種創業者的感覺,加班熬夜寫稿子,加班把出版的雜誌從郊外拉回公司,一起出去找排版的設計師,一起找印刷廠。被採訪對象冷落,被人放鴿子,吃閉門羹,空跑好幾趟一無所獲或許是那段時間的常態。

但那個時候我的確過得很快樂,哪怕上了幾個月班沒有拿到任何的報酬,我的心裡也覺得十分的充實。那些日子身邊的人也在走馬燈一樣的更換,有的來了兩三天,有的來了一個星期,但都不會待得太久。走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任何的薪水,無法生活。這似乎聽起來很不現實,但就切切實實的發生在我身上。我堅持似乎是因為我相信自己的目標,自己的理想,但最後發現自己很滑稽。其實並不願意說那些不堪的事情,至少我覺得那是一種不美好的經歷和感受。

還是很享受和她(薛蕊,我時常提起的包子姐)一起出去見客戶,一起採訪,每天我們會聊很多的事情,一起吃飯,一起坐車,一起說工作,總之很多的時候自己是快樂的,如果要說收穫,我覺得那段時間的快樂時最大的回報。我是喜歡她,喜歡和她在一起的時間。儘管她在很多的話題上我們並沒有公共的話語,儘管我關注的她並不感興趣,但還是抑制不住對她的喜歡。不想把太多事情想的過於複雜,那段時間過去了,也就過去了吧。

一些人一些事是不能夠錯過的,一些人一些事又必須堅決的從自己的生活裡清理出去。

該讓他滾遠的就毫不留情的把他踢出你的生活,我也是這樣處理的。反正還年輕,不愁遇不到更好地朋友。

三.

吳主任在微博說過感情中的沉沒成本的問題:我們再也回不去了——文藝表述:過去的都是沉沒成本,是不可恢復的。正確的立場是往前看,立足當下的機會。——經濟學表述。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感問題都是沉沒成本的問題。所以很多情感專家費了很多的口舌和唾沫都在糾纏不清的問題,經濟學的理論就很靠譜。

感情這個東西主觀性太強,而且沒有辦法預測。所以像我這種幼稚而又少不更事的人,本來就對於情感的問題缺少體驗當然就更加的困難了。其實我是一個願意把一切事情都希望做的簡單的人,或者思維的方式就是單線的,稍微多一點的路子我就會覺得艱難。一直嘗試著認認真真的去對待一個女生,就是對她好的那種,讓她快樂,輕鬆,愉快,沒有負擔,可以談論愛好,談論歡喜,但實際不是這樣的,所以一切對我來說就變得困難,因為我還是一個不會或者說不擅長表達的人,口頭的表達我簡直可以用四個字來回答:“負分,滾粗。”

按照亞洲東方文化的觀念,感情屬於私人的東西,只應該包含在個人的時空裡,但還是想要說出來,對自己的評價也就這麼多了。知道自己的付出根本不會有回報,失去共同的時空,就沒有話題了,也再也找不到話題了。或許我早就把別人深深紮在自己的心裡,但對別人來說我還在她生活的十萬八千里。一切都是自願的,《男人幫》裡顧小白說:“喜歡她是你自己的事情。”

早上起來看到常遠的文章《成長是一個時辰一個時辰熬出來的》,我也不願意再去思考那些複雜繁瑣的事情,,前段時間的焦慮和選擇恐慌症讓我找不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著急了所以就看不清了。《把時間當作朋友》裡說:我們總是對短期收益期望過高,卻對長期收益期望過低。說來說去,還是著急,為什麼不滿一點?

我喜歡讀書就慢慢地讀自己的喜歡的書,發現其中的美好的東西,故事,知識,新的認識,這都是生活的興奮點。有人說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應該到什麼樣的人身邊去。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遇到那個人。我們總是善於放大生活的苦惱,其實這些只不過是再正常不過的生活,那些年長的人也經歷過的迷茫和無助。

年齡,年齡,年齡,那是一種對時間的焦慮。張愛玲一句“出名要趁早”害了不知道多少人。我同樣反感成功學,不是每一個人努力都能成功的。到現在我依然野心勃勃,有時候甚至自負,我對自己的智識上有很強的優越感,我思考嚴肅的話題,尋找更新的理論去理解這個世界運轉的方式,去理解社會的秩序,閱讀跟這個世界奧秘有關的書籍,向古往今來浩瀚的文明致敬,我希望自己文字能夠被人們發現閱讀,我向往金錢,名聲,美麗的姑娘,我甚至願意在公開場合談論自己的價值觀,對於金錢物質的崇拜,我鄙視那些致命的道德家那些不珍惜自由的左派,或許靈魂的深處我高傲的無與倫比。

我現在很慶幸自己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能接觸到自由主義,托克維爾把平等的觀念帶給大家,現在我自己又在自己的學習成長過程中認識了自由。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信心,這些信心源於我對自由的嚮往和熱愛。我追求的單純的快樂,不加修飾的真誠,我不需要別人理解我究竟在做什麼,我只希望自己足夠的滿足和快樂就足夠。不為什麼,只因為熱愛。

二十歲的時候我不願意想太多關於六十歲後退休的事情,因為我討厭模式化的生活,那不是我想要的。去哪兒,怎麼去,就讓時間來解決。

該走什麼路,該做些什麼不是自己的事情嗎?走岔了,就退回來,走得急就慢一些。是不是停下來想一下,琢磨一下再繼續走。我現在也不著急了,也許是幾個月的時間真的改變了,那種大富大貴出人頭地的成功對我沒有任何的吸引力。我們大多數人終究只是平庸的過一輩子,那為什麼不自由自在的過好自己的生活。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照進現實

每次走在大街上我都會神經病一般的去腦補那些擺攤的,開著一件包子鋪的人的日常生活,他們是最普通的人,他們的成功就是平淡的生活。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勞動在為自己的生活努力。

成為更好的人,這是自己定義的。陪自己的女朋友在晚飯後散步也是成為更好的人的一部分,陪自己的父母漫無目的的閒聊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看你自己怎麼看?

所以,其實沒有什麼是統一的,現在流行的潮流是矛盾的,它一方面訴說著年輕人集體的早衰,另一方面又要求我們集體向前奔跑,穩定的生活,三四十歲的事業成功,這是一種多大的荒誕。

不著急,這才剛剛開始,一切才剛剛開始,生活的尖尖角才露出水面,我還有很多的時間去做很多的事情,那些世俗化的標準對我而言是沒有多少作用。

信仰年輕,至少我還有自己的愛好,還有自己的心愛的東西。

不著急,還年輕,慢慢來。

去他媽的你們的眼光,你的評價我只當狗屎一樣,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你的生活我並不羨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