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四門山莊(張家界拾錄三)


夜宿四門山莊(張家界拾錄三)

從金鞭溪鑽了出來,溪口處是一抹地平緩,青草如蓋,野花亂綻。夕陽已西墜,夜色也已慢慢地瀰漫開來。山巒重疊下的空間逐漸變得灰暗,踏著山徑尋向一處名叫水繞四門的住宿客棧,一路上的疲累全都攢在了腳下。

夜宿四門山莊(張家界拾錄三)

山間的住宿客棧,全無山下賓館的模樣,依山傍林,仰望見茂綠,低頭聽溪流。一如農家的宅院,雅潔的房舍極為簡單,一張床,一盞燈,一桌椅,便成了棲居的小窩。推窗可見茂林翠竹,近聞山溪流水咚咚,偶爾有野鳥飛渡,草叢中有蟬蟲彈唱。就連空氣也漫溢著陣陣的香韻,頗有幾分“鳥鳴山更幽,清泉石上流"的動人。

夜宿四門山莊(張家界拾錄三)

此情此景,不禁使人勾起了歸隱山林之意。四周的山形峰廓隨著夜色的濃重更深沉地幽暗下去,蟲蟬聯唱顯得山裡的夜晚更加沉寂。慢慢地,就連山峽的澗溪也墜入了夢境,深山密林讓人感受莫測的神秘。

夜宿四門山莊(張家界拾錄三)

或許是久居鬧市難得見此仙境,或是生活旅程多艱,今借空山靜谷凝神,以領略難得的清境,我披衣離開床榻,走出棧門獨坐溪邊,領略一番有黛山之相襯,有秀水之相映的深山夜色,品味古人“染一天風露香,看星河笑語昏黃"的辭意。

夜宿四門山莊(張家界拾錄三)

夜幕下,白天所見的千峰競秀,萬壑披雲的壯麗,此刻已全淹沒在黑暗之中,所有的高貴和謙卑已跌入晦暗朦朧的一團。相反,是溪澗小蟲唧唧無憂無慮的吟唱,掛著露珠兒的花兒在自在的開放。凡間的生命總會展示其存在,並始終張揚其活力,即使是沉寂的黑暗,也難壓抑住其與生俱來的歡樂。山花野蟲如此,具有靈性的血肉之軀又何不是如此?!

夜宿四門山莊(張家界拾錄三)

山莊對面那座叫楊柳巖的孤崖上,相傳有西漢留侯張良的墓冢。這位曾隨漢高祖治國平天下的謀臣,被後世稱為“漢初三傑”之一,功成身退,棄絕人間事非,跟上赤松子雲遊天下,最終歸隱在蔚然深秀的金鞭溪畔潔身修為,一代名臣在此劃上了歲月的句號。

夜宿四門山莊(張家界拾錄三)

生與死乃自然規律,逐名利場上之繁囂,或擇人生的瀟灑,也許,有很多人為此費盡思量。然世事如棋,人生之路的參禪悟道,遠要比佛家道院裡的佛號聲聲、青燈木魚來得更復雜些。

夜宿四門山莊(張家界拾錄三)

山風吹來,四周更顯得凝重深寂。一燈昏黃,伴夢到天明。(待續)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