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哭自己的北京人,到底是什麼樣兒?瞅鹿晗和葛優就明白了(4)


懶哭自己的北京人,到底是什麼樣兒?瞅鹿晗和葛優就明白了(4)

北京人的文化


“我爺爺小的時候,常在這裡玩耍,高高的前門,彷彿挨著我的家,他一日那三餐,窩頭鹹菜麼就著一口大碗兒茶。世上的飲料有千百種,也許它最廉價,可誰知道,誰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兒……”


很多人都聽過這首《前門情思大碗茶》,簡簡單單的一首曲子,就勾勒出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的茶文化。


從前在北京,放著一個簡單的大案板,上面擺著一溜兒大茶碗,裡面黃黃的茶湯,一口喝下肚,真是又解渴又便宜。


現在在北京,北京人也喜歡喝茶,依舊要講究“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


陪著茶點喝著茶,聊著天,北京人的一天就這樣悠閒的過去了。


北京人除了喜歡喝茶,還喜歡養鳥鬥蟲。


《小歡喜》裡面黃磊,最開始閒著無聊,就喜歡養養鳥,玩玩蟲,甚至價格都了熟於心。


想當年,在娛樂方式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北京人就喜歡玩花鳥魚蟲來解悶了。


在北方漫長又寒冷的冬季裡,家裡有個會叫的活物,的確會給生活增添不少情趣。


《幸福三重奏》裡面,看張國立和鳥玩的不亦樂乎,就知道北京人多愛養鳥了。



表面上說放它自由,實際上才捨不得呢。


大早上,你要是碰見一個遛鳥的大爺,那準是地道的北京人沒跑。


北京人愛聽相聲、聽評書、看話劇。


有人這樣描繪現在北京年輕人下班後的生活:


“每當夜幕降臨,北京城內大大小小的劇場裡,聚集了一群以聽相聲為樂的年輕人。


舞臺上,兩位身著大褂的演員吐槽著年輕人的八卦囧事,調侃家族長輩的逼結婚催生子,偶爾也會含蓄地諷刺社會時弊。”


懶哭自己的北京人,到底是什麼樣兒?瞅鹿晗和葛優就明白了(4)

平時聽聽相聲,週末看看話劇,在北京約會都別有一股文化味。


據說從爺爺那輩開始,北京人就愛聽相聲找樂子,在相聲中,北京人天生的幽默感被釋放的淋漓盡致。


像幾百前年他們瘋狂愛京劇一樣,現在開始痴迷於話劇。


光影的跳躍、聲音的空間感,在劇場自己也好像是演員,這種奇妙的話劇體驗感,令北京人越安利越上頭。


在北京,並不缺少話劇演出,唯一的難題就是,票不好買。


“我一個買到周杰倫演唱會門票的人,竟然搶不到一張劇票?”


想想這種吐槽,就讓人嫉妒了。

老舍筆下的北京人是這樣的:“除了為小貓上房,金魚甩子等事著急之外,誰也不急叱白臉的。”


幾十年過了,竟然絲毫沒變。


帝都的氣韻造就了四九城的風流,迷宮一樣的衚衕裡藏著一個時代的記憶。


頤和園裡的西堤有著比蘇堤更清爽明秀的風景,白塔公園裡微醺的風,故宮的紅牆下御貓在午後偷偷打著呵欠……

生活在這裡的老北京,無疑是幸福的。


或許,你沒有辦法像他們一樣休閒自在的生活,但至少可以抽幾日時光,來這裡邂逅一場浮生,或許還能碰見幾位熱情好客的北京人,問一句:“哥們兒,去哪兒您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