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激發紡織面料企業“求生欲”,你將選擇哪條突圍之路?

禍福相倚,危機的到來,展露著危險,也往往蘊藏著機會。

疫情的衝擊,波及了整個紡織領域,給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面對困難,面料企業調動起自己的 “求生欲”,無論是加強研發、佈局線上,還是延長產業鏈,企業都試圖探尋危機之下行業的發展契機。

研發升級增強抗壓力連日來,在浙江奇錦紡織有限公司驗布車間裡,十多臺驗布機一字排開,開足馬力進行驗布作業;面料一卷接一卷輸送過來,工人們熟練地完成套膜、封口等工序……據瞭解,這批150萬米工裝面料的單子4月6日出貨,接下來將陸續發往外地。

困境激发纺织面料企业“求生欲”,你将选择哪条突围之路?

奇錦紡織是一家生產棉、麻、毛、絲、色織、色紡等差異化高檔時尚面料的企業,2月12日正式復工,2月20日就已實現滿負荷生產。“復工以來,企業生產經營受疫情影響不大,訂單已經排到了5月,眼下正爭分奪秒地趕製。”浙江奇錦紡織有限公司生產主管何鳳嬌說。 疫情來襲,給紡織行業帶來不小的衝擊,奇錦紡織為何能逆市上揚?“差異化發展、研發創新、智能製造。”何鳳嬌道出了“秘訣”。近年來,奇錦紡織加快時尚紡織發展步伐,秉持差異化發展策略,深耕高端細分市場,一直與實力雄厚的品牌企業合作。疫情之下,奇錦紡織更是把準流行趨勢,加大研發力度,實現了生產銷售的逆勢增長。

除了走差異化道路,奇錦紡織還大力實施智能化改造,推動生產設備、工藝技術、企業管理、銷售渠道全方位優化升級。去年6月,蘭溪啟動紡織行業智能製造示範市創建工作,作為首批“紡織行業智能製造試點企業”之一,奇錦紡織先後投入資金500餘萬元,進行ERP、MES、OA等管理系統改造和升級,採購、銷售、生產車間實現了智能化管理……有了“智造”賦能,企業抗壓能力更強,底氣也更足。 主要經營蕾絲、針織、網紗面料的高谷進出口有限公司同樣是新增訂單不斷。據瞭解,該公司產品出口美國、巴西、墨西哥、越南、印尼等地。3月初,公司總經理李宇隆要求給美國客戶的新款樣品,給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客戶也都寄一份,“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預案起了效果。一邊調整出口方向,一邊又著手研發創新產品。面對海內外市場,李宇隆胸有成竹:“現有業務聯繫的客戶都在他們的圈子推薦‘高谷’的產品,這是對我們產品質量的認可。”據瞭解,李宇隆對創新研發的執著讓“高谷”的產品和海外品牌服裝商非常合拍。最近剛研發的一款3D蕾絲面料受到不少客戶的青睞,來詢問、要樣的不計其數,意向客戶也有不少,預計馬上就可以量產。

佈局線上為外貿蓄能

在過去的近兩個月裡,線上銷售成為面料企業擴流量、追銷售的主要“戰場”,也成為了很多外貿型面料企業的“突擊點”。

困境激发纺织面料企业“求生欲”,你将选择哪条突围之路?

“前幾天接了一個美國客戶的單子,他設在越南的服裝加工廠專供電商平臺,總共定了10萬餘米女裝印花面料,定金都付了,現在我們已安排掛樣備料了。”浙江大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邵靈彬介紹,3月以來,公司印花面料出口額達到300多萬美元。自復工復產以來,員工們成天忙著為海外訂單檢驗、打卷、包裝,每天都有集裝箱來裝貨。 邵靈彬說,與公司長期合作的不少客戶都是線上線下同時運營,3月接的訂單中,有不少返單業務涉及線上業務。由於實體店消費模式因疫情改變,導致境外電商異軍突起。在邵靈彬看來,只要抓住這些電商客戶,維護好老客戶的線上訂單,外貿企業依然可以旺季不淡。“目前,我們的設計團隊有20多名國內外設計師,每天原創近50個花型,我們還會針對客戶網店的新品定位開發花型和麵料。”鑫綾隆紡織品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吳志光最近也在忙著佈局線上市場。“阿里巴巴國際站的店鋪4月15日正式上線,最少要上700個~800個產品。”吳志光期待,通過拓展海外客戶“朋友圈”,能為公司的持續成長“蓄能”。 據瞭解,該公司主要研發生產瑜伽面料,除了銷往日本和韓國,還為國內知名瑜伽館提供高端面料。“一季度,公司已做了將近600萬元的銷售額,許多客戶通過‘雲’下單的方式購買產品。”吳志光認為,眼下海外形勢風雲變幻,過硬的產品品質和較高的客戶滿意度,是公司訂單仍“不斷檔”的原因。 未來,隨著貿易自由化、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推進,將有越來越多的貿易活動在線上開展。有業內專家預測,未來,很多銷售將以線上線下同時開展的方式進行。

向下延伸拓展產業鏈

除了把“戰場”從線下轉到線上,一些面料企業還在計劃著進一步拓展產業鏈,向成衣製造延伸。

困境激发纺织面料企业“求生欲”,你将选择哪条突围之路?

“很多國際品牌,並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員,而只要把資源整合好就行。我們紹興本地的紡織產業鏈完整,運作品牌所需要的技術基礎都具備,我們就是想通過嘗試,培育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吳志光表示,面對不斷加劇的同質化競爭,公司只有不斷修煉‘內功’才能贏得更多空間。

據《中國紡織報》記者瞭解,目前,不少面料企業把方向瞄準了休閒運動服裝的生產。“做面料利潤薄,製成成品後,附加值就大大提高了。我們想打造一個潮牌,主要做一些運動衛衣。”一家面料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企業未來的思路,“我們長期與終端品牌客戶接觸,也漸漸瞭解了成品的設計、營銷等核心環節。現在直播帶貨非常火,我們也想找一些‘網紅’或者流量明星,去推廣服裝產品。”產業鏈的延長意味商業格局的改變、運營模式的重組、得到產品創新的機會。不過,也有業內專家建議,當前,面料企業更多需要冷靜思考,理性制定策略,避免“摔倒”,才有資本在未來的路上繼續前行。文 | 記者 賈 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