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剋制發朋友圈的平凡人,不值得恭喜

需要剋制發朋友圈的平凡人,不值得恭喜

今天在朋友圈上看到一篇文章,來自某本雜誌,題目叫《“恭喜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

我都忘記了這是第幾次看到類似說“不發朋友圈的人的情感和生活狀態”的文章了。

裡面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刻,它是這麼說的。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早就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活出了真實的自己。

我想了下,也許是我的生活還沒達到那種地步,所以我沒有感覺到這個。

我不發朋友圈時候,是因為覺得自己的生活很無聊,沒什麼好發的,或者說沒什麼好炫耀的。就算髮了段文字,也是表情包居多。

再者,我的朋友圈裡太多太亂的人,客戶家人朋友,有些話是感情不到的人看了會覺得不舒服,或者會得罪不同人,還要分組,為了不麻煩所以不發。非要發洩一下,就去微博發下,反正沒人知道我是誰。

我的朋友圈的更新程度,與我的心情還有最近生活的豐富程度有關。

和所謂的找到生活中心,生活目標之類的高大上,好像沒有多少關係。我是鹹魚這件事,20多年來,只是鹹度上的不同。

我相信會有人可以找到生活的重心,可是目前不是我這種普通的人的生活狀態。我會想未來怎麼樣,生活怎麼樣,始終還是迷茫的。

不發就是怕麻煩而已,我還是喜歡我的朋友關注到我,起碼我愛的和愛我的能知道我在幹什麼。

朋友圈不再是單純朋友,才是我發朋友圈最大的阻礙。

需要剋制發朋友圈的平凡人,不值得恭喜

01

微信的產生,把還在學生時代的我們從QQ掛太陽的流行中抽離出來。

那個時候各種QQ空間的封鎖,對特定人的可見的操作,已經在高中的我們之間默默流行。

那個時候的對於朋友,看得很重要,因為除了學習,沒有任何價值的掛鉤,感情非常純粹而且強烈。

在那個純真的時間裡,我們默默接受了,所謂的QQ空間可見,是對一段感情極大的肯定。如果莫名進不去某個朋友的QQ 空間了,就能鬱悶到好久。

就算莫名的見面,也會開始控制不住想,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麼。可是就是傻傻地不去問,就憋著。內心覺得,"你不開口我,我就不問你"。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挺有趣的。

微信出來後,身為高中生,我會轉向微信拋棄QQ。一部分覺得QQ是小學生用的,微信看起來比較高級小眾點,而且有個"朋友圈"的功能。

既然有朋友圈,那就圈下朋友,反正我又懶得清理QQ裡面的真假朋友和殭屍號。

那時候有一個打算,就是微信我就再加下我認為比較好的朋友,其他的就留在QQ吧,說幹就幹。

申請了微信,然後通過短信和QQ,把我認為關係好的那群人,通知他們我開了微信,加我。

這種的確發消息,花時間篩選人際關係的麻煩事情,下次發生,應該就是在我結婚了吧。雖然我還是一個單身狗。

幾百個朋友,看到一個QQ頭像,就能回憶起和這個人經歷一起經歷過的傻事,心裡有個評分系統,合格的加微信,比較陌生的留在QQ。

現在想想都覺得那時候憑頭像憶往事很神奇,我盡然和那麼多人產生那麼多聯繫。

第一批的微信朋友,是我用感情衡量,評分過後,然後精心挑選出來的。事實證明,在我畢業後的很多時間裡,也是這一群人他們給我的支持最多的。

因為線上社交的便利,他們給的鼓勵鞭策和支持來的總是很直接。除了我的家人,他們是我愛這個世界最初的那份悸動。

我很愛他們。當然,他們也很愛我。

需要剋制發朋友圈的平凡人,不值得恭喜

02

我萬萬沒有想到,所謂的"朋友圈",會在工作後,變成了客戶老闆還有不知名的人聚集的人情場。

朋友的定義從有接觸投入時間產生感情,變成只要見面有利益關係就是朋友的轉變。

似乎成了社交的一個跳不過的用語,在工作中,變得很好像"你好""吃了麼"一樣的普通。

可是這份社交潛規則,我內心很是抗拒的。

它突破了內心對於感情的界限,踏入了我不舒適的區域。

然後那些從來沒有講過話,匆匆到我都沒有記得名字的人,開始威脅到那些我朋友圈裡常駐的朋友。

我看不到小紅的羽毛球比賽、任老闆的恩愛、輝哥的狗糧、鋒鋒的臭美、一元的廚藝…….我刷了好久才能到他們的零星的動態。

因為生活不同,與朋友沒有過多新交集,人就想努力的抓住一些過去的交集。

我承認我是個念舊的人,或者是個不喜歡太多變化的人。

我微信裡的人數蹭蹭上漲,加上有段時間的"微商""安利"等的興起,開始有點處理不過來了。

朋友圈的分組越來越多,我發個動態,都要考慮好久,小心看著這些分組。

怕領導看到說格局太小;怕同事看到說不夠豁達;怕朋友看到說過於矯情;怕家人看到說為你焦心。

終於我申請第二個微信,為了生活,而不是為了社交。

後來我發現,不只我一個,很多人都有一個所謂工作的微信,我並不是特例。

長大後,獨自生活的我們,都會在能力不夠的時候,殊途同歸地追求著生活和工作的分開的狀態。

畢竟,工作容易換,亂掉的生活,很難整理回來。

如果你問我給畢業生最實用的建議是什麼,我要說的是,條件允許的話,工作前申請多個微信號,把學生時代認識的人,和出社會認識的人,好好分類。

因為那份被歸類出來的朋友圈,裡面的日常,裡面的回憶,會在以後遇到你想放棄自己的時候,給予你力量。

可能只是因為你深夜裡一點點喪氣的發文,她在午夜陪你聊到天亮,或者他不會安慰你,在遊戲中陪你吃雞到天亮。

爸媽撥了視頻過來;從小玩到大的閨蜜兄弟發來一段暖心的話,填補了對話框的空白;而朋友提著豆漿油條趕到了自己面前……

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你發了個不開心的朋友圈。

需要剋制發朋友圈的平凡人,不值得恭喜

03

我很願意發朋友圈,因為我喜歡的人都在微信裡。

無論我發表什麼中二無聊臭屁的東西,他們或嘲諷或把它變成段子"以愛之名"傷害著我,讓我在無病呻吟中"痛並快樂著"。

那些看到你動態,秒發你信息的天使,總會在你沒有勇氣面對黎明的時候,給予你直視第一縷陽光的動力。

人與人只要關係足夠深,無論你說什麼做什麼都是會被理解,都會鼓勵你。

人最怕交淺言深。

"表達的意義,從來不在於得到別人的理解。而在於,讓你分辨出,誰才是那個真正願意理解你的人。"

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傳遞出來的,你必是被溫暖過,你才有餘溫去溫暖別人。

你必須是有足夠的愛,才可能站在一個人的面前,擋住那世界原本的寒冷和黑暗,扶起那個衣衫襤褸的小人兒,舉起火把,告訴他,不用害怕,我們還可以繼續走下去。

哪怕這個世界極盡對你嘲諷,他們也會站在世界的對面,為你回懟回去。

所以我還是堅持分享著我的生活,看到好吃的,遇到好玩的,描述著我生命裡的星辰大海。

"在愛裡,平行線沒有交點,相交線相交之後彼此越走越遠。"

我也害怕,我這麼努力的出現,在某一天,我的某一個朋友,在他想放棄這個世界的那個瞬間,還看不到還有個我的存在。

明明很崩潰,卻不敢期待有人能懂你那一刻的心緒。明明受過挫,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掩飾自己的孤獨與無助。

人生而孤獨,人間不值得,可是那麼有趣而迷人的我,在乎你的我,總能成為伴你度過陰霾的那個值得的人。

我們可以去研究火鍋的36種吃法,雞腿的81種烹飪之道。畢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好吃的。

我們總被告誡,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是那些被控制的情緒,背後藏著的也許是被拒絕的關心呢?

不拒絕那些關心,哪怕在情緒崩潰到控制不住自己了,只要表達出來,再小聲,也一定會回應的。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傾述也是一種控制情緒的方法。

在朋友圈傾訴不是幼稚,躲在朋友圈外逞強才是。

有一群真正在乎你的人,他們隔著屏幕分享你的喜怒哀樂,這種一直都在的真實感,會讓孤獨的人更加有安全感。

有事可以找到人訴說,有事可以找到人商量,有人會記得你發過的文字圖片,這種被關注的快樂,還真不是“假裝找到生活重心”剋制發朋友圈的人能想象的到的。

這種被人際關係富養出來的人,和唯唯諾諾剋制清高的人,我還是選擇俗氣但是更加快樂的愛怎麼發就怎麼發朋友圈,活的自由一點不清高的人。

朋友圈發與不發,與人品性格無關,與心情有關。

發的選擇在我,屏蔽的選擇在你,清不清高,沒有好比較的,各管各的就好。

我知道地球缺了誰都還是會轉,可是我希望缺了我,它起碼輕了65kg。

發不發朋友圈只是一個動作,如果可以,自己有能力把朋友圈維持在簡單的樣子,這才是最好的。

一個人的厲害不在於他在任何社交媒體上不說什麼,而是能說什麼。


我是小粽子,一個偶爾迫於生計而經常被生活禁言的好小夥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