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持股,耐心等待,就有可能成為巴菲特一樣的有錢人,為自己加油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的投資邏輯中,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習慣,就是一旦看中了某個股票,他會毫不猶豫地進行長期持股。

巴菲特是一個狂熱的棒球迷,他非常喜歡美國的著名棒球運動員威廉姆斯。巴菲特對這位參加過二戰的偉大球星非常推崇,因為他發現威廉姆斯的擊球原則竟然和自己的投資原則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

巴菲特說:“我們今後仍會堅持使用我們發展到今天的成功策略,並且毫不放鬆我們的投資標準。威廉姆斯在他的傳記《我的生活故事》中解釋了原因:‘我的觀點是,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擊球手,你必須等到一個好球才去擊打。’這是這本書的第一原則,查理和我這種觀點,而且儘量等待那些正好落入我們幸運區的投資機會”。

我們在股市上遇到過這樣的一類人,他們信誓旦旦要學習巴菲特,但是他們只想像巴菲特那樣從股市上獲取巨大的財富,而不是學習巴菲特的投資之道。他們買入了股票,一個漲停板就做不出了,急急忙忙地賣出去;遇到一開始就持續下跌的,就開始割肉拋售。

巴菲特說:“投資股票很簡單,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以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一家大企業的股票,同時確信這家企業擁有最正直和最能幹的管理層,然後,你永遠持有這些股票就可以了。”在他看來,投資股票要長期持股,要麼按兵不動,要麼看準機會大膽出擊。當然,長期持股這個投資概念,體現在巴菲特投資股票的數量不多,而且習慣於在少數幾隻自己熟悉的股票上長期持股不動,或者來回反覆地堅持。巴菲特把股票市場分為兩類,一類投資者以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為主,他們相信股價會反應企業內在價值;另一類投資者,確切來說是投機者,他們以賭博遊戲的方式買賣股票,看不到企業內在價值。而很明顯,巴菲特屬於前者的行列。

舉個具體例子,巴菲特從1989年斥資6億美元買入了9900萬股吉列公司的股票,並且在後來幫助其擋住了投機者的惡意收購。從那以後,巴菲特就沒有做任何事,而是靜靜地持著這些股票,即使在20世紀末吉列公司股票大跌的時候,他也沒有像其他投資者一樣拋售股票,因為他相信吉列公司的自身價值。巴菲特曾經開玩笑地說:“就算公司的股價暴跌了,可是我還是會睡得很香,因為我知道全世界有近25億男人要刮鬍子,那麼公司的產品還是有很廣闊的市場。”在2000年的時候,吉列公司繼92年推出女用敏感性脫毛刀片後首次推出女用三刀片,這一做法讓巴菲特對自己的堅持深信不疑。

巴菲特曾經用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來說明短信投資與長線投資的區別:“我們選擇一隻股票就如同選擇一個女朋友。在我們不斷與她約會的時候,會慢慢感受到她的與眾不同,而如果在還沒有深入地瞭解她之前,就斷然認為她不適合而拋棄她,另結新歡,這顯然是非常不正確的,最終的結果也只有你永遠單身。因為,專情都是好過於濫情的。”巴菲特持有一隻股票在十年以上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

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在杭州創辦了胡慶餘堂,同時,在杭州有兩家老字號店,許廣和、葉種德兩家覺得受到了威脅,決定用降價的方式,以價格戰來打贏胡雪巖。兩家老字號的藥店的確通過降價拉回了不少顧客。如果是一般商人,肯定會以牙還牙,你降價,我也降價,而且還要降得更厲害。但是,胡雪巖卻按兵不動,藥店價格從來不降。等到許、葉兩家藥店的價格降得差不多了,胡雪巖找準了機會,打出了“真不二價”的招牌。原來,胡雪巖仔細想過:降價只會虧了自己,不用等到擊垮別人,自己有可能已經倒掉了。而且,降價的話會選擇劣等貨,以次充好,這樣的後果會導致藥品質量下降,從而砸了自己的招牌,毀了自己的名聲。

無論是巴菲特還是胡雪巖,他們的成功都與他們的耐心有關,所以,或多或少對於在股票投資方法上給到各位一些參考。所以,學習巴菲特,在股票上實現長期巨大的收益,就一定要拿的住。記住,股票投資絕對不是閃電戰,而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在於堅持、堅持、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