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不見病危母親:寒門之殤,到底為何?

有人說“寒門難再出貴子”,看完這位北大博士後的故事,相信你會感慨:出了貴子又能怎麼樣?

而這位“寒門貴子”大概也沒想到,多年不歸,卻因母親病危被上熱搜。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不見病危母親:寒門之殤,到底為何?

王永強青年時期照片

先來看看這是怎樣一段故事。

王永強出生於常州一個偏遠農村,從蘇州大學研究生畢業後考取了中科院博士和北大博士後,1999年又獲得了去日本交流學習的機會。

從履歷看,他也真算得上是飛上枝頭的金鳳凰,知識分子中的精英

王永強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在他們幼年時,父母靠賣老鼠藥為生。雖然過得拮据,但王氏夫婦卻沒有讓小兒子王永強像當時的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早早出去打工補貼家用,硬是從微薄的收入中擠出了他的學費和生活費。

而這位年輕人也不負眾望,一路青雲直上。

原本,這讓那個貧寒的家庭看到了脫離底層的希望,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成了這個家庭二十多年的痛。

1999年,王永強與女友在北京結婚,而這場婚禮上除了新郎沒有一個王家人

。同年,王永強只與父母一通電話做為告別就遠赴日本,不久後,父母曾向在日本的他表示,寄一點錢補貼一下家用,但不曾想,電話剛講到一半,王永強就掛了。

從此幾乎是杳無音訊。

如今,母親病危,生前唯一的願望就是見一見自己的小兒子,而王永強在被網友挖出來之後,撂下一句:“清官難斷家務事。”便再次失聯。

……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不見病危母親:寒門之殤,到底為何?

母親病危盼兒歸

不禁要問,這骨肉痛恨雙親,以致到死不相見的人間悲劇之後,到底原因何在?

思來想去,這該是教育與理解的缺失

一、父母以為孩子懂感恩是天生就會的

或許你會想,父母靠著賣老鼠藥供養出一個北大博士後,這怎麼能說是教育的缺失呢?

但確確實實是缺失了。

父母寧肯自己吃苦受累,讓王永強不至失學,是看到了上學是改變命運的途徑,這一點沒有錯。

但這對父母只知讓孩子求學懂知識,卻忘了告訴孩子要感恩。只知道在孩子有了經濟能力後,張口要錢補貼家用,卻不知這竟是骨肉嫌隙的導火索。

跟孩子要些貼補錢,這想法其實很簡單,辛辛苦苦供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了,家裡窮跟孩子要點錢也是天經地義的,但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簡單。

索取的一方總是感到理所應當,而被索取的一方卻往往不這麼想,並且與索取者是否曾對被索取者付出過無關。這是無法違背的人性。

所以,感恩這件事是需要教的。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不見病危母親:寒門之殤,到底為何?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外婆帶著外孫女吃飯的新聞。在餐館裡點了餛飩和滷雞爪,還自帶了雞蛋和烤腸,但全程外婆都是隻看著外孫女吃,自己未動一口。

小姑娘吃的狼吞虎嚥、心安理得,外婆慈愛的看著,卻被眼尖的網友發現外婆全程都不時嚥著口水。

其實,外婆心疼外孫女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一直以這樣的方式溺愛孩子,可能有一天他就真成了“小皇帝”,到時候,你再想拿自己當年的付出去兌換回報時,怕是也只能是換回孩子的冷漠了。

《弟子規》有言: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無論何時,做人都是先於學文,如果人都做不對,那知識只能是助長浮華的幫兇。

二、父母與孩子都忘了要相互理解

很顯然,在這個故事中,王永強是個“白眼狼”。

面對含辛茹苦養育自己的父母,20多年杳無音信,不僅不盡孝,在知道母親生命垂危後仍舊不為所動。沒錯,他辦的哪件事,都值得大眾好好討伐。

可是,對父母,沒有孩子是不愛的。

王永強曾經也想要好好掙錢給父母買房讓雙親享福,至於後來為什麼變成了這般模樣,我們想想自己偶爾對父母的不滿,其實不難明白。

只是,有的人反過味兒來,理解了父母的用心,體諒了父母的做法,有的人則在怨恨與不滿中再也沒有醒來。

王永強掛斷電話時或許在想難道他們供我就是為了要錢,那一刻忘了父母曾經含辛茹苦的養育;父母跟王永強要錢時只想到當年節衣縮食供他念書,卻忽略了此時身在異鄉的兒子或許更困難。

是的,父母也忘記了體諒孩子。

剛剛起步的年輕人其實是很不容易的,而一生不曾走出村莊的父母難以理解外面世界的艱辛。

他們以為孩子只要到了大城市就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隨手就能拿出錢來接濟家裡。何況,王永強是出國,對二十年前的農村人來說這是一個多麼洋氣的詞!

知識與教育的懸殊差異也讓王永強和父母之間橫過一條鴻溝,溝通變得難以進行,所以,王永強選擇了掛斷電話,選擇了逃避。

這一逃,便是二十多年的生離。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不見病危母親:寒門之殤,到底為何?

子不知親,親不知子,這世上不知有多少父子反目成仇都是因為不能理解,不願溝通。

結語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之一。

不管是寒門還是豪門,都希望能出“貴子”。

何為貴子?

真正的貴子不一定就是高學歷的精英,那些能力普通但認真奉獻社會、悉心孝敬雙親的孩子也是“貴子”。

願天下父母的教育不再偏頗,願父母與孩子之間多些相互理解,這樣的人間悲劇別再發生。

作者:杜阿菲,傳遞正能量的天蠍座80後筆者。個子不高、話不多,專注成長與情感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