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主張把英語“踢出”高考,網友:我語文不好,是不是也踢走?

近年來,關於是否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的爭議更大了,大家各持己見,似乎都有道理。前一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全程“飆英語”,讓我們認識到掌握英語的重要性;而李蘭娟院士在應邀給美國專家授課時,全程用漢語,而且說的是帶著濃厚“江浙味”的中國話,外國專家卻聽得非常認真,又讓我們認識到,只要掌握“核心技術”,我們的語言就是世界語言。

有人主張把英語“踢出”高考,網友:我語文不好,是不是也踢走?

對於是否應該降低英語的比重,把英語列為選修,甚至將英語“踢出”高考,一些反對者認為:如果因為學不好而把英語”踢出“高考,我是不是也建議把語文踢出高考?如果因為用不到而把英語”踢出“高考,我是不是也建議把文言文踢出高考,因為多數人一輩子也用不到《出師表》!

這種說法看似是有道理的,但是仔細分析,卻有致命的漏洞!

一、英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但是僅僅是工具而言

誰也不能否認英語的重要性,層次越高的人,對英語的依賴越大,比如我們的院士,如果要評選院士,必須在國際知名雜誌上發表很多論文,英語是不可能不好的。

但是,英語雖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也僅僅是工具而已!這些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的專業知識過硬,而不是英語,如果因為英語浪費了我們過多的時間,埋沒了一些專業非常優秀的人才,這樣的英語學習就應該改改了。英語如同一根柺杖,如果你需要,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輔助工具,但是不能因為這樣,讓每個人都去拄著一個柺杖。

我並不提倡把英語“踢出”高考,但是我覺著降低英語的比重,勢在必行。


有人主張把英語“踢出”高考,網友:我語文不好,是不是也踢走?


二、語文,不僅是工具,更是一門科學

反對英語的聲音中,確實有人是因為學不好的,有人是因為用不到的,但是更多人還是因為英語是一門”工具“。如果用語文和英語進行比較,那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語文是一門人文科學,是一種文化傳承,是一種文化認同,這都不是英語能比的。

語文,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範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

有人主張把英語“踢出”高考,網友:我語文不好,是不是也踢走?

三、鍾南山:學好基本功,語文最關鍵

在最近一次採訪中,鍾南山談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他說:“準確地說,我經過了至少七十幾年的學習,我關於學習的最大體會就是,要學好基本功。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知識以後,你才能夠往上走。而在基本功裡,學好語文最關鍵。學好了語文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綜合。我們在很多科研工作、科研領域中都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這尤為重要。”

有人主張把英語“踢出”高考,網友:我語文不好,是不是也踢走?

事實上,鍾南山院士不止一次提到語文的重要性,他曾經給學生說,一個人要達到很高水平,德智體美都是基本功,在‘智’的方面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語文。語文是培養我們看問題、分析、思考、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我們高中教學中,能夠越來越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重要性,無論哪個學科,審題都是一個最重要的能力,如果語文不好,審題就很難好,各科學習都很困難,隨著新高考改革,以後題目越來越靈活,閱讀量越來越大,即便是數學學科,也增加了很多文字,這就讓語文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四、學好語文,閱讀最重要

我見過很多數理化不錯的學生,在高三很難拔尖,就是因為他們忽略了語文的學習,想通過高三刷題提升語文,是很難達到應有的高度。

學好語文的關鍵,在於閱讀,而閱讀是要求從小積累的,《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課外閱讀總量,要求五年制不少於100 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

有人主張把英語“踢出”高考,網友:我語文不好,是不是也踢走?

但是,在網絡普及的今天,在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佔主流的今天,在大人都很少讀書的今天,我們的孩子的閱讀量遠遠不夠,甚至連語文考試要求的基本閱讀量都不夠。同時,我們都面臨一個困惑:明明知道閱讀很重要,但是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

1、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如果把孩子從小經常帶到書店,他喜歡看書的可能性就比其他孩子大得多;如果家長喜歡看書,孩子喜歡看書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孩子大得多,我們不要忽視客觀環境和外部因素對孩子的影響。但是,我們不可能天天往書店跑,怎麼辦?

有人主張把英語“踢出”高考,網友:我語文不好,是不是也踢走?

所以,不管家裡空間有多大,都要給孩子留出一個“讀書角”,一個適合孩子讀書的環境,會讓孩子開始拿起書本。這個時候,大人把電視關上,把手機放起來,和孩子一起拿書讀起來,堅持一段時間,孩子就會愛上閱讀,萬事開頭難。

2、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孩子6—12歲,是閱讀能力提升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孩子正處於小學,學業負擔不是很大,識字量急劇增加,家長要抓住這個黃金期和敏感期,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人主張把英語“踢出”高考,網友:我語文不好,是不是也踢走?

培養學習習慣,不要太功利,不能只給孩子提供大人覺著好的書,不同的年齡段和生活經歷,對不同的書籍感興趣,如果把大人覺著好的書籍提供強行塞給孩子,那麼很可能讓孩子反感;另外,讀書不能太功利,家長不要忙於讓孩子做讀書筆記,也不要經常以考試的方式提問孩子的閱讀,比如哪本書是誰寫的?在什麼背景下寫的等等,這會增加孩子的負擔,打亂孩子的思路,扼殺孩子的興趣。

3、給孩子讀不同類型的書

家長給孩子買書,往往就是四大名著、中外名著等,很多書值得多,但是孩子不能只讀這些書,等孩子到了高年級,要嘗試給孩子讀一些科普類、科學類圖書。我帶了十幾年文科班,發現很多女生很喜歡讀書,但是成績依然不好,主要是理性思維差,這和他們讀的書比較單一,有很大的關係。


一個孩子,從閱讀中獲得的,不止是知識的增加,學習能力的提升,更是心靈的滋養,也是心理上的力量!昨天是世界讀書日,這周我們當成讀書周,和孩子一起讀起來吧!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