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性血不再稀有!

[cp]【[話筒]#浙大團隊研製出通用熊貓血#】浙江大學團隊通過細胞膜錨定分子在紅細胞表面構建三維凝膠網絡,實現了“通用熊貓血”的人工構建和安全輸血。這項研究21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據介紹,人的血型通常是由紅細胞表面某些可遺傳的糖蛋白及糖鏈構成的抗原決定。截至目前,像這樣的血型系統已經被發現有超過30種。Rh血型系統是已分類的紅細胞血型系統中最複雜的一類,如果紅細胞表面含有D抗原,被稱為RhD陽性,反之則稱為陰性。

  RhD陰性非常少見,因此也被稱為“熊貓血”。“熊貓血”的人群數量很少,在臨床輸血中常常供不應求,在緊急狀況下能否及時得到“救命血”成為關係到“熊貓血”受血者生命存亡的關鍵因素。

  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王本副教授聯合研究團隊通過一層三維凝膠網絡,將RhD陽性的紅細胞“偽裝”成RhD陰性。

  唐睿康說,從結構上來看,D抗原像釘子一樣插在紅細胞中間,有一小部分像觸角一樣暴露在外,容易在RhD陰性的人體內誘發人體免疫反應,是Rh血型系統中產生抗體最多、反應最為強烈的抗原。

  科研團隊在細胞膜上引入特殊設計的錨定分子,用類磷脂分子複製出一根根“柱子”錨定在紅細胞膜表面,將複製了細胞膜最外層唾液酸分子材料的三維凝膠網絡均勻地構建在細胞表面,引入固定酶分子並藉助酶催化反應形成穩定的結構。有了這樣一層“偽裝”,抗體就識別不出抗原了。

  “在臨床上,病人有望不需要RhD血型匹配就可以應急輸血。”王本說。這項研究展示了較好的臨床轉化前景,目前,“通用熊貓血”已經在小鼠體內實現了安全的單次及多次輸血,具有正常的體內循環時間;同時也在兔子體內驗證了RhD抗原的完全掩蔽,且不具備免疫原性。[/c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