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的人,最好命

知足的人,最好命


1


凡事別太強求,知足才能常樂


還記得之前,外公給小侄女上了“一堂課”。

那天吃早餐時,小侄女發現外公給了大侄子四個饅頭,而她自己只有兩個。

頓時,她覺得外公這樣的分配很不公平。於是她向外公撒嬌,要多拿兩個饅頭。

外公笑著說:“你能吃下四個饅頭嗎?”

小侄女嚷道:“能!只要給我四個饅頭,我就能吃掉!”

外公聽後,便給了她兩個饅頭。沒過多久,小侄女就把饅頭全吃完了。

她摸著自己的肚子喜滋滋地對外公說:

“外公,我已經把四個饅頭全吃完了,以後的早餐,我也要和哥哥一樣要四個饅頭!”

外公說:“你是吃下了四個饅頭,至於明天你要不要四個饅頭,還是回頭再說吧。”

沒過多久,小侄女就覺得肚子很脹、很不舒服,只好躺在沙發上有氣無力地休息。

這時候,外公走到她身邊說:“平時你就只吃兩個饅頭就飽了,今天你卻吃了四個。


雖然你多收穫了兩個,可你並沒有享受到這兩個饅頭帶給你的快樂。相反,它們卻給你帶來了痛苦。”


知足的人,最好命


人們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的痛苦,其實很多時候,就來源於內心的不知足。

殊不知,凡事太過於強求,就會適得其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其實,很多時候,快樂都在我們的身邊。

只是我們太過於追求慾望,再在乎名與利,才使我們對它們視而不見。

殊不知,追求太多,容易累倒;在乎太多,容易困擾。

只有懂得知足,放下攀比,心才會簡單,人才能真正得到快樂。


古語云:“事能知足心常態,人到無求品自高。”

擁有知足的心境,才能使生活多一些亮光。


2


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相信不少人都讀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有一個家庭貧窮的漁夫,在一次出海勞務中意外捕到了一條金魚。

金魚祈求漁夫放了它,並答應漁夫:如果放了它,它就願意幫他實現願望。

好心的漁夫聽後,並沒有許願就把金魚放回了大海。

金魚說:“日後你有需要我的時候,來到大海里喊我就好了。”

漁夫回到家後,把金魚能幫他實現願望的事情告訴了妻子。

然而他的妻子卻起了貪念,一而再、再而三,不停地讓金魚為她實現願望。

從木盆子,到木屋,再到萬人敬仰的女王和富麗堂皇的宮殿......

可漁夫的妻子,依然還不覺得知足。

最後,金魚不再實現漁夫妻子的貪慾,把所有的一切都恢復了原貌。


聽過這麼一句經典名言:“知足者富,知止則贏。”

是啊,故事中漁夫妻子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好好把握知足這個“度”,讓自己陷入了貪慾的泥濘裡。


知足的人,最好命

老子曾言:“有所為,才能有所不為。”

換句話來說,就是能知足,才能知不足。

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要知道,若太過於貪念命運的額外饋贈,那麼早晚會有一天,命運就會收回給予你的一切。


有段話講得很好:

“錢能買到房子,但買不到家;錢能買到藥品,但買不到健康;錢能買到大床,但買不到休息。錢,並不是萬能的。”

這個世界上,真正富有的人,不是享受榮華富貴,大魚大肉的人。

而是即使粗茶淡飯,也怡然自得、享受其中的人。

一個人真正的富足,是來源於內心的知足。


3


知足的人,最好命


曾經看過網絡上有這麼一個調查。

調查裡顯示,95%的都市人都會感到自己的境況不如別人,從而覺得自卑難過。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些潛在意識,或是好勝心,或是攀比心。

我們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比別人過得好,總拿別人當參照物,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膨脹的慾望。

於是,為了滿足自己這些慾望,我們不斷追求,不斷索取。


但收穫回來的,往往只是不安與憂慮。

曾經有一位企業家,在電視節目中分享過一段話:

“過去我認為自己應該得到好的東西,比如自己應該有資格得到一輛新車,一所大房子,以及時下最流行的小玩意。

所以我花錢來滿足這些期望。但是當我花錢再多,我也沒有多少幸福感。

反而當我學會知足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不僅為已經擁有的感到幸福,我還能為自己沒有擁有很多感到幸福了。

與其從大杯中狼吞虎嚥,不如從小杯子裡泯一口,並且享受其中。”


知足的人,最好命


很認可這麼一句話:“知足之人必安,無求之人必貴。”

因為知足,才能沒有憂愁;

因為無憂,才能內心安寧;

因為心安,才能過得舒服自在。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所關聯。學會知足,才能真正心滿意足。

如果你問我,什麼樣的人,才能擁有好的命運?

那我可以誠懇地回答你:知足的人,最好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