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文言文,你看懂了幾分?

《清平樂》熱播,宋朝名臣的詞、古文,是中學語文課本中必背的項目。晏殊、范仲淹、歐陽修,均在列。

看劇的同時,也難免接受文言文的考驗。這些大臣說出來的話,寫的文章,就得好好聽,好好想,才能明白啥意思。沒有文言基礎,便如墜五里霧中。下面,介紹劇中的三段文言文。

《清平樂》文言文,你看懂了幾分?

范仲淹—— 劉鈞 飾演

1.選任賢能論

范仲淹(劉鈞飾)被調回京,碰上了被廢的郭皇后離奇死亡,疑與內侍閆文應(呂夷簡在宮中的耳目)有關一事。他直言,呂夷簡(譚希和飾)結黨,把持選官大權。呂夷簡大怒,認為他越職言事。考慮到可能又要被貶,范仲淹做了四論。韓琦(楊玏飾)去勸說他,讀起《選任賢能論》:

故聖人以俊乂(yi)為德,不以柔訥(na)為行,如以柔訥為行而寵之,則英雄無望於時矣。使四海英雄失望於時,則秦失張、陳,隋失房、杜,豈不誤天下之計哉!

乂,有才能的人。柔訥,柔順而不直言。張、陳,指秦末張耳、陳餘,世所稱賢者。房、杜,指房玄齡、杜如晦等。

《清平樂》文言文,你看懂了幾分?

呂夷簡——譚希和 飾演

總的來說是什麼意思呢?說是聖人都以才智才能為德,不以柔順為行為,如果以柔順,不直言而受寵,四海的英雄都無望了,英雄對當朝失望,那麼秦朝就會失去張耳、陳餘那樣的賢者,隋朝就會失去房玄齡、杜如晦那樣的能臣,這豈不是耽誤了天下大計嗎?

這一論述,意在向皇帝建言,要重用人才,不要寵信奴才,使天下英雄失望,矛頭指向以呂夷簡為首的玩弄權術之人。

2.一封舊書信

《清平樂》文言文,你看懂了幾分?

范仲淹 晏殊 劇照

晏殊(喻恩泰飾)去看范仲淹,聊起了十幾年前範寫的一封信:

天下蒸民,各食其力,惟士有德可以安君,可以庇民,於是聖人率民以養士。易曰:不家食,吉。如其無徳,何食之有?

蒸,眾,多。蒸民,說的是百姓。

翻譯為:天下的百姓,都在自食其力,只有士有德可以幫君王安天下,可以庇護百姓,於是聖人率領百姓供養著士。《易》說,不在家吃飯,大吉,意思是說,當使養順賢人,不使賢人在家吃飯,如此大吉。如果他無徳,怎麼能有飯吃呢?

這說明,在古代,就有著很強的人才思想,求賢若渴。

《清平樂》文言文,你看懂了幾分?

晏殊 喻恩泰 飾演

3.鳴不平

范仲淹被貶,朝堂內有人替他不平,寫了個劄(zha)子遞了上去。他是這麼寫的:

昔日汲黯在庭,以平津為多詐;張昭論將,以魯肅為粗疏。漢皇吳主,熟聞訾(zi)毀,兩用無猜。而今仲淹刺譏大臣而遭譴謫,倘其言未協聖慮,在陛下聽與不聽耳,安可以罪乎?

汲黯,忠直敢諫,不曲意逢迎。張昭是三國時期孫吳重臣。

翻譯為:漢朝汲黯在朝為官,覺得平津侯公孫弘很狡詐,東吳的張昭談論將領時,覺得魯肅粗陋,才疏,漢朝皇帝和東吳主人,常常聽到詆譭他人的話,卻在用這些人,沒有猜疑。而現在范仲淹因為指責了大臣而遭貶謫,如果他的言論沒有融合陛下的心思,陛下可以聽也可以不聽,怎麼能降罪呢?

《清平樂》的臺詞,可謂古香古色。對於詩詞、語言,不仔細琢磨,便難以明白其意思。

《清平樂》文言文,你看懂了幾分?

范仲淹 劇照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千古名句。他不只留下了好詞,好文,也留下了治世理念和廣闊的胸懷。

如果有翻譯的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