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風中飄蕩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Yes,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風中飄蕩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著名歌手鮑勃·迪倫(Bob Dylan),他最著名的一首歌是《答案在風

樹葉“簌簌”搖曳著,相互緊挨的葉片坐落在此也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這棵大樟樹依靠在村莊的前頭,默默的守護著這裡的子子輩輩,粗壯的枝幹需要好一個成人圍在一起,清晰的痕跡,凹凸不平的外殼已深深烙印在她的每一寸肌膚,她從不暴躁,就安安靜靜迎接著春去又冬來任憑風吹雨打,寒天凍地,暴曬淋漓,無泣無訴,無怨無悔,只願終生陪伴......

小時候,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大樟樹自然是我成長的見證者,每每夏季,這邊是個庇廕所,奶奶和我就坐在大樟樹下,感受著來自前方暢通無阻的習習微風。這個小山村是個好處所,環山群抱,唯有這棵樟樹所在的路的盡頭是一條通達大馬路,人們靠著山裡的“財富”

辛勤的耕耘,自給自足。

早上天還沒亮,還有幾盞路燈微弱的發著光,公雞也沒叫早,村人們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廚房裡有一臺大灶,吃飯什麼的都在這大灶裡完成。必然的需要柴,在每家每戶的灶臺後,總有那麼幾梱,還有一些易燃的稻草。伴著這嫋嫋的炊煙,清晨的曙光也來臨了。偶爾傳來幾聲雞鳴,人們已匆匆吃完了早飯。就說我爺爺吧,整天整天的泡在山裡,天黑了也不知道回家。他特別愛種這些蔬果之類的,因此我們是不用愁沒菜,隨便去挖幾個便湊上幾碗菜。爺爺起早貪黑,終日與土地作伴。有時一個籃子,一個鋤頭,一個修復了很多次的保溫杯。土地是他的全部,那每棵植株從幼苗開始都飽含著汗水與心血,每次我們都能吃上最新鮮的蔬菜,一年四季,樣樣都有。傍晚,辛勞一天的人們拖著疲倦的身子,但這也是最熱鬧的時刻,你說一句,我插一句,好不歡脫。女人們也做完了一天的雜物開始做晚飯,在這夕陽餘暉將近之時,炊煙緩緩飄向彤紅的一邊,朦朦朧朧,在若影若現之際,黑夜迫近。

答案風中飄蕩

進廚房一看,火堆搭起的熊熊火焰映襯著牆壁發亮,斑駁的牆面,有劃過黑炭的痕跡,那不是小時候淘氣畫上的?聽,水滾動的聲音,彷彿有強大力量想衝破覆蓋在上面厚厚的蓋子,熱騰騰的蒸汽沿鍋蓋外騰空直上,這不,飯好了嘛。

這晚上也是最閒的時候,看看電視,就早早的睡了,沒有其他活動。夜,寂靜又漫長,等待...又是新的一天。

我有時就在想,想啊,在這小山村中必有一些祖先,身先士卒來到這裡,繁衍著子子代代,追溯人類歷史記載的長流。堯舜禹的故事是口耳相傳的經典,在這曹娥江畔,生生不息的人類長河中,我們都銘記著我們身份——虞舜的子孫後代,虞舜精神一直影響著我們。在這個和平安寧的世界,沒有食物緊缺的擔憂,沒有溫飽冷暖的顧慮,更沒有年荒,戰亂,這一切我們都生活在太平盛世。人類,自然都和諧統一在一起。過著安靜祥和的日子,簡簡單單就好。

微風輕拂,夾雜著新翻泥土的氣息,我彷彿看到那綠油油的草地,一覽無餘。飄揚的髮絲掛到嘴角,我彷彿又看到在這片淨土上,他們用正義,用和平換來安寧。家,社會,甚至人類,歷史長河源遠流長,生命衍衍不息,正如蘇子所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人生漫漫,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或多或少會有些慾望,總希望有所作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而我們需要慢慢品味。抬頭,是無邊無際的天空,可望不可即。一個人要抬頭多少次,才能看見天空,才能擁抱屬於他真正的自由與快樂,人生路上的疑惑,難點充斥著他,在追求答案的路途上棘荊滿滿。所有的答案都得我們自己去尋找,所有的答案都是難以捉摸,難以回答,若即若離,在風中飄揚。

回眸這棵老樟樹,一代又一代,看望這人們出去又進來的背影,忙忙碌碌中唯有她最為“清閒”,不論白晝黑夜,不論春去秋來,唯有紮根於更深的土壤,汲取更多的營養,默默守護著腳下的這片土地,她一直都告訴著人們一個道理:

“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蕩

答案在風中飄蕩”

答案風中飄蕩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答案在哪,跟隨你自己的心尋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