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一碰就碎,拷問的是誰的底線和良心

最近,網上流傳了建築工人安全帽一碰就碎的視頻,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早在網上就看到過一些視頻,帶不同顏色帽子的人員屬於不同職位的人員,原以為不同顏色的帽子是為了便於區別,像軍銜一樣便於協調指揮,想不到原因竟是帽子的質量不一樣,防護效果不一樣。不同職位的人員戴不同質量的帽子,是不是也代表的生命價格的區別,這拷問了誰的底線和良心。

安全帽一碰就碎,拷問的是誰的底線和良心

僥倖心理矇蔽了自己的雙眼,別讓高高興興上班來,安安全全回家去真成口號。

現在的建築企業不重視員工的安全嗎?包工的工頭不害怕工人出現事故嗎?工人自己不知道不安全嗎?不,他們都知道,而且都對安全問題非常關心。那麼為什麼還是會出現呢?都抱著僥倖心理,認為防護工作做得很好了,偶發性的事故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好的壞的都一樣,能省一毛是一毛。但是就像買彩票一樣,雖然大獎的幾率很小,但畢竟存在。讓工人高高興興上班來,還是安安全全回家去的好,別隻讓標語掛在牆上,還是落實到行動中的好。

黃帽子總是戴在一線工人頭上,和分包制有很大關係。

工程單位的正式職工,現在基本上勞保齊全,防護工作比較到位,這也是有人帶紅帽子、白帽子的原因。一些公司承接的工程會轉包給一些工頭,由他們在招募工人從事具體的一線工人,這些人的工資、勞保用品是由包工頭提供的,為了節省成本,包工頭或是購買能矇混過關的便宜用品,或是讓工人自己提供,這是一碰就碎黃色安全帽總是戴在一線工人頭上的主要原因。

安全帽一碰就碎,拷問的是誰的底線和良心

唯利是圖暴露了資本血淋淋的本性。

不同顏色的帽子價格不同,價格一般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安全帽包含的勞動價值不一樣,價格確實應該不一樣。但既然是安全帽,首先應達到安全的質量標準,否則它不應該作為安全帽在市場上生產和流通。沒有市場的商品是不會流通的,這種所謂的"安全帽"之所以存在,根本原因還是市場有其需要。而這種需要就是利潤的最大化,這個市場是由工程公司、包工頭、生產商、經銷商共同組成的。這些帶著人血的利潤充分暴露了資本血淋淋的本性。

安全帽一碰就碎,拷問的是誰的底線和良心

高昂的違法成本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手段。

僅靠文化的薰陶培養不出來高素質的人群,僅靠商人的自覺絕不可能營造出合法的市場環境。市場經濟體制下,法律是維護經濟秩序的最有力的辦法。在以人為本的社會里,凡是漠視人類生命安全的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嚴懲,用高昂的違法成本威懾違法行為的出現。現代社會,人是第一位,其他的還是向後排排吧。

安全帽一碰就碎,拷問的是誰的底線和良心

我是碧海照青天,關注社會熱點,講好政史故事,感謝您的閱讀和分享。關注後我們都不會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