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能席捲50億票房

放在一千年前的北宋,即使發揮最狂野的想象力,畫家王希孟可能也預料不到自己筆下的《千里江山圖》會在一千年後化身皮鞋西褲的英俊小哥哥,受無數年輕人追捧。


《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能席捲50億票房

《千里江山圖》擬人


這便是聯合數十家博物館,由央視打造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在當代青年群體中煥發的新春。當人們談及博物館,所思所想,無異於莊重、肅穆、古典、深晦這些與潮流時尚“不甚搭邊”的印象。但在當年青年眼中,這些承載了千年厚重歷史與傳世藝術的珍寶,也能夠以“擬人化”的姿態引發一波潮流。


《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能席捲50億票房

《上陽合帖》擬人


所謂“經典永流傳”,便是文化,能夠順應潮流在各個不同的時代,結合當代審美風潮煥發出不同的魅力。


哪吒,這一從明代許仲琳《封神演義》中走出的人物形象,便在1979年和2019年緊密結合時代的訴求,成為了基於原作卻又頗具當代青年精神風貌的經典之作。

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青年人致力於擺脫陳舊的思想桎梏,致力於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那一年,白衣翩然,眉目清秀的哪吒自風潮中應運而生,手持乾坤圈,大鬧龍宮,為民除害,反抗著封建的陳舊勢力與刻板嚴苛的父權。最終觀眾的眼淚,在哪吒於暴風中拔劍自刎的悲壯剎那奪眶而出,造就了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的豐碑之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能席捲50億票房

經典動畫《哪吒鬧海》


2019年,這個由網絡與個性化主導的時代裡,犧牲、殺伐果決、反抗父權,已不再是青年所追捧的時代主旋律。於是哪吒搖身一變,成為桀驁頑劣,個性張揚的魔童轉世。90後以獨生子女為主,童年中總是缺失了陪伴。於是敖丙成為了宿命註定的友人,李靖由刻板的父權形象轉化為心繫子女卻因奉獻家庭而疏於陪伴的無奈父親。人們的淚點也集中在了影片最後親子間相互理解的高光瞬間。最終《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億票房席捲神州,刷爆媒體,再度成就了中國影史佳話。


《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能席捲50億票房

票房神話《哪吒之魔童降世》


我們論及文化,論及歷史,總以嚴肅深刻蓋棺,但放在十年之前,誰又能想到,如今刷爆青年朋友圈,在各大媒體引發年輕人集中討論的,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博物館典藏珍寶;茶餘飯後的潮流節目,是趣味與文化兼備的《中國詩詞大會》;抖音B站熱門視頻,是身著漢服起舞弄樂的青年男女,扛鼎電影票房豐碑的,是齊天大聖、白蛇、哪吒等傳統題材。


《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能席捲50億票房

漢服走秀活動


歷史文化從來未隔絕過青年群體。人們常常聽到喟嘆:這一代青年,刷微博,發朋友圈,拍抖音,打遊戲,喜愛綜藝,流行飯圈文化,去網紅地點打卡。但正是這些年輕人,以自己獨有的角度去解讀和傳播傳統文化。時代有著時代的潮流圈,傳統文化也將在青年身上綻放出擁有時代烙印的精品。適應當下時代,引發青年共鳴,才是經典文化長久不衰的秘訣。


《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何能席捲50億票房


5月4日,青年節,在這個五月,中國見證了青年的力量,他們既能身披寫有種種個性標籤、趣味寄語的白衣征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也能在繼承和發揚文化傳統上發揮了獨到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青年強則國強,在這樣一個日子裡,讚美以歡樂消解抗擊苦難,以國潮時尚繼承傳統的中國青年,我們的未來,熠熠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