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水墨漫畫曾震撼日本漫壇:鄭問《刺客列傳》簡中版首次引進

1991 年,“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將“優秀賞”頒與了年僅 33 歲的中國臺灣漫畫家鄭問

,使他成為該獎項二十年來第一位非日籍的得獎者,震撼日本漫壇。而在漫畫界,藤子不二雄、手冢治虫、大友克洋等諸多日本頂級漫畫家都曾是該大獎的座上賓。

他的水墨漫画曾震撼日本漫坛:郑问《刺客列传》简中版首次引进

那一年,《灌籃高手》《幽遊白書》剛剛起步,《龍珠》連載也已經過半。而鄭問憑一己之力,融合傳統水墨技法,借重中國歷史典故,創作出前所未有的高水準作品,開創出漫畫的新紀元。

他的水墨漫画曾震撼日本漫坛:郑问《刺客列传》简中版首次引进

鄭問1958 年生於臺灣桃源鄉,著有《刺客列傳》《阿鼻劍》《東周英雄傳》等漫畫作品,1990年在日本發表作品,是首位在日本講談社連載的中國漫畫家。《朝日新聞》稱其為漫畫界的“天才、鬼才、異才”,《刺客列傳》有如一顆爆發的超新星成為鄭問提筆為刀的立名之作。

2017 年 3 月 26 日,鄭問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 58 歲。一代漫畫宗師用畫筆打造出的武林世界戛然而止。鄭問以其石破天驚、獨樹一幟的畫功,超前的意識和作品風格,對整整一代的漫畫家都有著激勵和啟發的作用。

日前,後浪出版公司“後浪漫”系列引進了鄭問成名作《刺客列傳》,這也是該作的簡體中文版首次出版。《刺客列傳》的故事脫胎於司馬遷的《史記》,鄭問集合了春秋戰國時期,曹沫、豫讓、專諸、聶政和荊軻五位刺客,將他們的英雄史詩改編成漫畫。

他的水墨漫画曾震撼日本漫坛:郑问《刺客列传》简中版首次引进

鄭問將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文言敘述,以不協調的張力給予這些故事新時代共鳴。《刺客列傳》的每篇傳奇結束後附《史記》中的原文,參照古今別有一番情趣的同時,更令我們讚歎畫家是如何把寥寥千字演繹得如此生動。

儘管對這些故事爛熟於心,但兩千多年的歲月多少模糊了現今讀者的想象力。鄭問則以漫畫的形式,重新演繹原著中的一切。一千五百小時,大大小小五百餘幅彩繪,鄭問傾注了他蕞為澎湃的心血。他直言:“若說以前的作品是我用‘耐力’完成的,那麼《刺客列傳》則是我用‘心’來畫的作品。”

他的水墨漫画曾震撼日本漫坛:郑问《刺客列传》简中版首次引进

就這樣,原本只能想象的“易水送別”“荊軻刺秦”名場面,在《刺客列傳》中被盡情揮灑、水墨淋漓地畫出。司馬遷以文字定型了“刺客”二字的精氣神,兩千年後則要倚靠鄭問,以筆作骨,以墨作血,賦予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和事件以面相。

據悉,此次《刺客列傳》的首次簡體中文版發行特別收錄了《最後的決鬥》《劍仙傳奇》《劊子手》三篇鄭問早期短篇作品,均取材於民間故事。這三篇漫畫標誌著鄭問及臺灣漫畫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開始。

他的水墨漫画曾震撼日本漫坛:郑问《刺客列传》简中版首次引进
他的水墨漫画曾震撼日本漫坛:郑问《刺客列传》简中版首次引进

在《刺客列傳》中,鄭問突破性地以傳統的中國水墨+彩墨技巧入畫,“以中國技法來表現中國人的故事”,賦予了這些古老的故事和人物以鮮活的面容和表情。

在那個沒有電腦輔助的年代,全書大小五百餘幅水墨彩繪,全由鄭問運用傳統國畫工具毛筆,於宣紙上一幅幅勾勒、上色,一筆出錯即前功盡棄:手中的畫筆就猶如刺客手中的劍,不允許蕞微小的差池和錯誤。這種突破性的創作方法,讓傳統國畫在漫畫這一藝術形式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可塑性。他堅定地相信:“不久的將來,水墨將成為中國連環漫畫的主流之一。”

他的水墨漫画曾震撼日本漫坛:郑问《刺客列传》简中版首次引进他的水墨漫画曾震撼日本漫坛:郑问《刺客列传》简中版首次引进

自序

從《戰士黑豹》到《刺客列傳》

從一九八三年間在《時報週刊》連載《戰士黑豹》的超時空幻想到一九八六年《鬥神》的復活,我之所以不斷嘗試新的題材和表達方式,是想借著不同的畫技和故事背景呈現我對漫畫『新』的感覺,雖然每次運用不同的技巧、題材,每次在創作初期總有許多未知的挫折和困擾,不過那種使自己不斷突破往前衝刺的愉快感覺,遠遠超過了這些新問題帶來的困難。

譬如在《歡樂漫畫》半月刊連載的一系列短篇作品,像《最後的決鬥》等,使用的是西洋技法,作畫中採用了許多不同的材質:包括用肥皂、蠟燭來表現背景肌理;在這些作品裡的服飾,有些朋友認為是東洋服裝,在我把古代造型搬上漫畫新設定時,也不免有相同的看法;不過這些造型都是從歷代繪畫、雕刻而來,像《劍仙傳奇》中劍仙的服飾是採吳道子永樂宮壁畫上的仙人道服,狐仙寄居的大佛則是出自大定石佛中的普賢菩薩。

這十二篇作品在刊載期間幸運地受到讀者們歡迎和漫畫界朋友鼓勵,不過在碰到《史記·刺客列傳》這題材時,卻發覺以往的表現技法,都不適合表現《刺客列傳》所需要的意境:用蘸水筆來畫則太硬,用水彩則又有點像中國樂曲用交響樂來伴奏般的不倫不類。因此停筆思考了一段日子,直到交稿期限緊迫,突然有了一個靈感──為什麼不以中國技法來表現中國人的故事?於是我開始拿起毛筆來描繪出心中的刺客形象,說來有趣,以往國畫課第一個打瞌睡的我竟然會從頭拿起筆來作畫。直到執筆作畫,我才體會到水墨獨特的味道,實在難用其他畫材取代。也讓我確定了一點,就是:中國水墨的可塑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水墨將成為中國連環漫畫的主流之一。

在刺客的造型中最引人爭議的是豫讓的中性面孔,我當初設定的想法是為了襯出豫讓毀容後的犧牲和勇氣;屠狗的聶政總讓人想起肥胖的屠夫,我則把他重新塑造成武生形象引出他隱身市井的無奈;曹沫出場時的山崩地裂,則是虛構來加強戲劇效果;在刺殺行動裡我並不特意排斥熱血和武功,主要是想借肅殺的氣氛來烘托出刺客們壯烈悲愴的胸懷。凡此種種,讀者若有心,可進一步欣賞司馬遷《史記》原文,當會另有一番情趣。

連環漫畫是一種結合文學、戲劇與繪畫的綜合藝術,一樣的故事在不同的漫畫家手中,所呈現出來的作品都有他獨特的感情和理念,這也是漫畫家願意全神投入的原因,這本專輯前後共花了我一千五百個小時,若說以前的作品是我用“耐力”完成的,那麼《刺客列傳》則是我用“心”來畫的作品。

最後,僅以此書獻給熱愛漫畫的讀者和從來不看漫畫的朋友。

鄭問

一九八六年八月五日於臺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