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父子和兩場測試|促使孩子愛上閱讀

父親是趙簡子,晉國的六卿之一。兒子是趙無恤,因為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繼承人選拔測試。成為了後人的趙襄子。兩場測試,有兩個題目,趙簡子諸多兒子都參加了考試。

一對父子和兩場測試|促使孩子愛上閱讀


  • 第一場是竹簡測試,趙簡子將自己畢生的經驗刻再了竹簡上,命令他的兒子們背誦、領會、銘記、三年後再來抽查。趙伯魯用了三個星期就背了下來,而現無恤則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轉眼之間,三年過去,趙簡子把兒子們又叫到大廳上,讓他們背誦竹簡上的內容。長子伯魯背的支支吾吾,原來三年之間本已背熟的東西,不知不覺一點一點忘光了。而趙無恤卻侃侃而談,背的一字不落。趙簡子又問兒子們,竹簡都哪裡去了?大家面面相覷,只有趙無恤從袖筒裡掏了出來。原來這些年,他無時無刻不帶在身邊, 反覆揣摩,竹簡已經被磨得錚亮。
  • 第二場是常山測試。趙簡子說,他在常山藏了一個寶貝,命令他的兒子們去尋寶。其他的兒子帶著隨從,挖遍常山,也沒有找到,空手而歸。而趙無恤一人登到常山頂上,當看到了另一側的代地,覺得常山地勢險峻,進可攻,退可守,瞬間明白這才是父親口中所說的寶。

從這兩場測試中,看到了一個心思縝密的父親和一個會學會用的兒子

父親的心思縝密從以下幾點分析:

  1. 父親趙簡子既沒有因嫡長子身份而立伯魯,也沒有因姑布大師的相面而立無恤,他要選定一個堪當大任的繼承人。他設計的竹簡測試,選用的竹簡不是一本普通的書,而是他畢生治理國家的經驗;收卷的時間不是當下,而是三年之後;
  2. 他要考的不是記憶能力,而是領悟鑽研的能力和恆心毅力;他更在意的是兒子們是否看重他畢生的經驗,不僅能妥善保管,而且能熟記於心,善加利用。他設計的常山測試,考的是當一個國君。 應該以什麼為寶?不是金銀珠寶,而是如何能將國土在守衛的基礎上不斷擴大。

孩子深刻體會到自己的讀書,方法出了問題。從此刻孩子開始培養自己的毅力,要堅持每天讀一個小時的書;同時作好每段故事的情節,每讀完一個小故事,總結成自己的話說給媽媽聽。

3. 兒子趙無恤,雖然天分不高,但他很看重父親的畢生經驗。第一,他能認真保管竹簡,因為如果丟失的話,可能會被帝國竊取造成亡國;第二,他有恆心毅力,她把竹簡放在身邊,一有時間就看,反覆揣摩其中的意義否則經驗再好,也學不會的話,也是白搭;他能學以致用,讀通竹簡之書,他深深地明白了君王的格局和胸懷,於是具備著常人不一樣的眼光,所以才能順利通過常山考試。

一對父子和兩場測試|促使孩子愛上閱讀


寫到這裡,有兩個思考?

第一,作為新時代的孩子,應該以什麼為寶?

孩子們你們還記得中國的“天眼之父”南仁東。他放棄了國外,300倍的薪水和優厚的科研條件連續奮戰8000多個日夜,在貴州的深山中,建造超大射電望遠鏡。天眼觀測到的第一顆小行星,也在2018年被命名為“南仁東星”。

還記得“中國居里夫人”何澤慧。她在抗戰爆發後,與錢三強帶著年僅7個月的女兒毅然回國,馳援祖國核物理研究工作,並將家傳大宅無償捐獻給國家,一直住在1955年分的房子裡。

還有疫情期間毅然回國的“哈佛八劍客”,以及馳援武漢的北協和南湘雅,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祖國需要我們,我身為中國人,有責任建設好我的祖國。

第二,怎樣才能像趙襄子一樣會學會用呢?

孩子記東西很快,也忘得很快,開始孩子不知道為什麼,直到有一天讀到了朱熹說的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我才發現我沒有做到“心到”。書每讀一遍,只有用心,才會有不同的體會,如果我們只是草草地讀書,並沒有通過有效的思考,那即是你書讀白遍,也不會其義自見。所以每個孩子不應該只滿足於知道“皮毛”,而是應該更深入地去了解“骨骼”和“五臟”。

一對父子和兩場測試|促使孩子愛上閱讀


結束語:想讓孩子掌握更多的字,詞語,好的段子,需要大量的閱讀。同時在閱讀時還要做好筆記和提取關鍵詞語,學會作總結。掌握這六個字的重要性,善於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