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峰院士口罩研究升級!多國工程院求教經驗

還記得兩個月前,甬派有關甬籍院士陳建峰的口罩荷電再生技術的報道嗎?熱水滅毒、荷電再生、紙屑檢驗 ,只要三步,口罩就能重複用。

現在,這一“接地氣”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多個國家工程院的認可

在英國皇家工程院發起的多國工程院響應新冠疫情視頻會議上,各國工程院推薦的專家代表們,針對抗擊新冠疫情中的個人防護裝備面臨的挑戰,分享各國的知識和經驗。中國工程院推薦參會的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王丹在“延長使用壽命和廢棄處理”環節,詳細介紹了陳建峰院士團隊關於口罩重複使用技術的研究成果。

陳建峰院士口罩研究升級!多國工程院求教經驗

(多國工程院響應新冠疫情視頻會議。第一排左二為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王丹)


在全球範圍內口罩供需矛盾凸顯的當下,這一研究成果引起熱烈反響。來自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捷克、法國、德國、以色列、新西蘭等十多個國家工程院與會代表紛紛請求分享口罩重複使用技術交流報告的PPT

陳建峰院士口罩研究升級!多國工程院求教經驗

(4月2日,《可重複使用民用口罩》團體標準通過專家評審)


據瞭解,自2月份以來,根據中國工程院、科技部領導的部署,由北京化工大學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建峰院士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重點專項,緊急組織全國優勢產學研力量,圍繞“可重複使用防護口罩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重大需求開展應急科研攻關。

項目團隊通過“熱水泡滅毒+電吹風荷電再生”對口罩進行處理,即將口罩置於高於56 ℃熱水中浸泡30分鐘,隨後用電吹風機吹烘約10分鐘,吹乾並荷電,針對4種典型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韓國KF94口罩、國產KN95級防護口罩),按照相應標準測試過濾效率,結果表明,再生口罩與新口罩相比,過濾效率衰減0.6-2.3%,滿足相關口罩標準中過濾效率指標。

針對材料質量良好的KN95級防護口罩,開展口罩耐高溫性試驗,首先經高壓蒸汽滅菌(參見中國藥典溼熱滅菌法,121 ℃蒸汽處理30分鐘,可有效殺滅所有微生物),然後乾燥處理荷電再生方法,結果表明再生口罩的過濾效率與新口罩相當。

大量科學研究和技術成果表明,口罩重複使用是可行的,可緩解市場需求與供給的矛盾,且可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汙染。

在疫情期間,存在普通消費者在非醫療工作環境中自發對口罩進行重複使用的現象。但長遠來看,由於現有的口罩標準中對於口罩產品的佩戴時間、使用次數、重複使用後性能等與“反覆多次使用”直接相關的技術指標,並無明確規定和要求,這就導致可重複使用口罩存在無標可依的現象,不利於保障普通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安全,也不利於大眾消費者選用和市場監管。

基於此,北京化工大學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牽頭起草制定了國際首個《可重複使用民用口罩》團體標準。

該標準指出,可重複使用民用口罩應該耐受洗消不少於3次,累計佩戴時長不低於24小時,且24小時後口罩鼻夾不應脫落,口罩無明顯變形;過濾效率與KN90級口罩性能指標一致;存儲時間應不少於5年等。

為更好地滿足民用口罩的迫切需求,便於口罩生產/轉產企業的採標應用,保證可重複使用民用口罩產品的質量,便於大眾消費者選用和政府進行市場監管。標準提出,製造商應提供具體的消毒、洗滌方法,應適用於居家操作。宜選用不破壞口罩過濾層荷電及結構的消毒和清洗方法,以及能夠使口罩過濾層荷電再生的宜家乾燥方法。每隻口罩上應標有“可重複使用”或“RU”字樣。

“可重複使用口罩項目的科學研究和標準制定,既考慮到了疫情防控的短期應急之需,同時兼顧了長期戰略儲備的需求。”陳建峰院士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